回覆列表
  • 1 # 民眾投顧

    一、什麼是明斯基時刻?

    明斯基時刻是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在他的一本叫做《穩定不穩定的經濟:一種金融不穩定視角》的書中提及的。

    明斯基本人在這本書中提到:經濟具有天生內在的不穩定性,經濟好的時候,投資者傾向於承擔更多的風險,而隨著經濟向好時間的不斷推移,投資者承受的風險水平不斷增大,直到超出了某一收支不平衡點而崩潰,而這個崩潰的時點就叫做明斯基時刻。

    其實,說白了,就是當經濟向好的時候,人們會貪婪、不顧成本的追逐財富,從而導致財務槓桿率不斷增大,追逐資產的風險不斷增大,直到有一天資產的泡沫破裂,資不抵債,危機來臨,這個破裂的時間點就叫做“明斯基時刻”。

    二、以房地產泡沫為例

    房地產,大家都知道,在我們華人的意識觀念中,房子是無可取代的,而當經濟危機的時候,房子總是最難脫手的,因為人們都傾向於持有現金,保證自己最起碼的生存需求,而不是購買房產並且投資。

    同樣的,在經濟復甦的時期,隨著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這個時候我們不需要擔憂生存問題,人們手中會有更多的錢來購買商品、進行投資,而對於我們華人而言,房子是最好的增值資產。

    這就直接導致了2015年底到2016年下半年的“地王盛宴”,各地房價大幅上漲,剛需這害怕房價繼續上漲而無房可住,炒房者則瘋狂買房,房企瘋狂拿地,以期能夠得到更多的房產投資收益。

    但買房除了需要首付之外,還有“房貸”,隨著買房人(包括剛需和炒房者)和拿地的房企越來越多,對房貸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銀行的儲蓄是有限的,這就直接導致房貸需求旺盛,而資金供給有限,很簡單的價格理論,供求不平衡,貨幣資產價格上漲,房貸利率高企,買房者的槓桿率快速增大,房企的財務槓桿快速膨脹。

    這個時候房子的實際價值已經遠遠低於其現有的價值,房子成為了一個隨時可能會破裂的“泡沫”。

    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會發生什麼呢?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就是最現實的結果。

    房貸槓桿不斷增大,人們的總資產遠遠少於其負擔的房貸,“資不抵債”的直接後果就是一旦其中一家大房企或是一個群體出現了收入問題,則在貸款人-銀行-借款人之間的資金鍊就會斷裂,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銀行會出現大面積的擠兌現象,儲戶資產受到直接的威脅,經濟危機爆發,而這個爆發的時點或者說是房產泡沫破裂的那個時點,就是明斯基時刻。

    所以說,當資產泡沫不斷膨脹的時候,降槓桿或者說是去槓桿,無疑是拯救經濟陷入絕境的最佳的政策選擇。

  • 2 # 杜坤維

    謝謝邀請, 周小川當天也指出,如果經濟中的順週期因素過多,會導致市場過於樂觀並造成矛盾的積累,從而到一定時候出現“明斯基時刻”。“這種情況的劇烈調整,是我們重點防止的”。明斯基時刻引發市場關注。 何為明斯基時刻,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時刻,即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明斯基觀點主要是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去槓桿化週期的風險。 海曼明斯基的理論基於市場特別是信貸市場的非理性。他將市場參與者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投資,收入可以償還負債的利息和本金;第二,投機,參與者只能承擔負債的利息支出;第三,龐氏,需要資產的不斷升值,透過溢位的收入才能維持,本身不具有支付能力。未來更好的比較,我們先簡單分析下日本和美國的經濟泡沫形成。 國際清算銀行(BIS)確定了一個重要的預警指標,用以鑑別那些將在不同國家引發銀行業危機的信貸泡沫:家庭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相對於GDP增速而言不可持續的信貸增速。 中國最大的風險就是信貸過快增加的風險,正是基於中國信貸增加過快,標普調低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標普基於中國長時間的強勁債務增長增加了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風險,但是在未來三到四年中,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財政狀況將會持續改善。中國存款機構對非政府部門的債權自2009年以來也在快速增長,且增速高於收入增長速度,雖然助推了中國GDP的增長和資產價格上升,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金融穩定性,標普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降至A+,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1+下調至A-1,並將長期評級的展望調整為“穩定”。 周小川也講到而來信貸風險,中國高槓杆上的主要問題是企業部門槓桿率偏高。其中既有直接融資偏弱,靠債務融資比重過高的問題,也有企業使用資金效率較低的問題,周小川同時提醒說,目前有一部分貸款雖然掛在企業名下,但實際上是一些地方融資平臺或者地方政府借地方國企名義的融資。這部分貸款需要認真對待,需要防範地方政府在使用融資平臺的時候,變相突破界限,出現不健康行為。 就企業而已,很多企業負債率高企,導致資金鍊斷裂,實際上就是個別公司的的明斯基時刻,如果很多企業走上資金鍊斷裂,就是整個國家陷入了明斯基時刻的泥潭。因此目前央企資產擴張速度依然不減,對槓桿的風險認識依然不足,降低實體經濟槓桿率勢在必行,去槓桿依然痛苦但必須進行。貨幣寬鬆要警惕,尤其是警惕銀行信貸過度投放。

  • 3 # 每日經濟新聞

    這個概念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提出來的,其核心邏輯是,當經濟順風順水的時候,人們傾向於承擔更多的風險,透過加槓桿的方式,推動資產價格上行。在經濟向好的時候,資產價值的升值,可能會讓這些槓槓似乎不那麼起眼,進而會進一步推動槓桿的提升,直至某個時候,泡沫突然崩潰——這個崩潰的時點,即是明斯基時刻。

    明斯基時刻是用來分析經濟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後引發的經濟危機。根據明斯基自己的說法,引起泡沫的通常是一個意外的外部因素,比如說意外的貨幣政策(降息,或者匯率自由化),比如某項發明創造(比如電燈發明後導致瓦斯燈的滅絕),甚至是戰爭等。

    泡沫破滅之時即是明斯基時刻,其演化通常需要三個過程:

    第一階段:資信良好的借款人可以用自己的現金流償還債務(健康的);

    第二階段:那些投機的借款人可以支付利息,但無力償付本金(病態的);

    第三階段:純粹就是欺騙的借款人只能透過借債來償付利息和本金,即明知自己還不上,還要拆東牆補西牆(瀕於崩潰的)。

    一旦這些拆東牆補西牆的情況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金融體系就即將迎來明斯基時刻,即信貸枯竭,不良貸款顯現,資產價格崩盤,經濟增速大滑坡。

  • 4 # 風吹草低見到喜洋洋

    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時刻,即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明斯基觀點主要是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去槓桿化週期的風險。經濟好的時候,投資者傾向於承擔更多風險,隨著經濟向好的時間不斷推移,投資者承受的風險水平越大,直到超過收支不平衡點而崩潰。這種投機資產促使放貸人儘快回收借出去的款項。“就像引導到資產價值崩潰時刻”。---以上來至百度百科

    以下是個人觀點,

    明斯基時刻總會存在,只不過是‘拐點’的另一個說法而已,如果說拐點就不是太引人注意。如同你說過時了不如說Out更能符合當下的表達。另外,明斯基時刻特指向下的拐點,而拐點可以表達向下也可表達向上的意思。

    經濟繁榮其實是人口增長和大量舉債的結果,明斯基時刻特指的拐點就是債務停止增長反而減少的時刻,那其實就是停止舉債反而在還債的時刻,為什麼要還債?上面說的是收支不平衡,其實就是資不抵債。為什麼會資不抵債呢?就是市場上太多資金,無限的資金追逐有限的盈利機會,整個市場基本上不存在盈利的機會了。

    還債其實另外一個說法就是縮表,縮減資產負債表。那麼為什麼還債會引起經濟向下呢?因為從財務角度看,你的債務是別人的收益,還債就是清算交易離場,大量的人這麼做就會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反過來繼續加強離場的效果。就如同股票下跌時的踩踏效應,越清還債務,還債的速度越趕不上債務抵押品價格下跌的速度。抵押品價格也就是資產價值下跌,這自然就形成了經濟衰退。

    以上只是分解了明斯基時刻前後轉換的動因。但從宏觀角度來看,明斯基時刻並不是那麼重要,提防明斯基時刻更是無從談起。所謂的樹不能漲到天上,小孩子如果一直長一定能超過姚明,這個拐點一定會存在的;白天轉變為黑夜黃昏晝夜交替的時刻是一定存在的,繁榮轉變為衰退的拐點一定是存在的,這個拐點或者說零界點其實是很短的稍縱即逝的時間,它本來就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你要如何提防它呢?這也是提防不住的

  • 5 # 海匯觀潮

    根據常年研究金融危機的海曼·明斯基的理論,人們的投資行為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家投資時上槓杆很謹慎,現金流可以償付債務和利息;

    第二階段,看到第一階段的投資獲益,大家開始搶著投資,拋棄了第一階段的謹慎,拼命上槓杆,現金流無法覆蓋債務,只能支付利息;

    第三階段,套在裡面的人連利息都還不起了,只能借新債還舊債,落入“龐氏融資”,終於,泡沫大到龐氏融資也完全支撐不下去了,“嘭”地一下破裂,“明斯基時刻”到來了。

  • 6 # 風生水起621

    明斯基時刻”是指槓桿過度累積引發市場突然下行,其名稱來自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他的理論是長期的市場穩定實際上會鼓勵投資者承擔更多風險,而過多的風險勢必會帶來不穩定。當這些風險頭寸最終平倉時,可能導致市場突然、慘烈地下跌。

    中國房地產市場自1998年房改以來,長期快速上漲,老百姓已經資金迅速貶值嚇怕了,有點錢就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加幾十倍槓桿透支未來幾十年收入買房;中國最優質的企業4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潤不夠買一套房。全球央行(美聯儲)正在加快縮表加息,中國此時房地產市場多麼完美的符合明斯基時刻。

    而政府祭出史上最嚴厲措施杜絕金融機構資金違規進入樓市,將金融系統與房地產市場進行風險隔離。樓市崩了,金融系統如果能保住,國家經濟不遭受大的損失,經濟轉型實現根本性推進,人民群眾的房地產稅還能少交點,政府還會舉全國之力救市麼?

  • 7 # 未央藤

    比如,今天在菜場上有個攤販在賣蔥,5元一把,賣完了,明天有另外一個攤販也來賣蔥,10元一把,也賣完了,後天來了三個攤販,50元一把,居然也賣完了,等到第四天,你會發現菜場裡所有的攤位都在賣蔥,標價都是50元一把,而且都賣完了,然後越來越多的攤販湧入這個市場賣蔥,價Grand SantaFe賣越高,等到周圍居民也買不起蔥的時候,攤販還在湧入,可是蔥已經賣不出去了。這時,有人開始降價,有人開始拋售,有些人突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會賣蔥,可屯了很多很多的蔥…然後蔥價一路飛跌,到白送都沒人要,被直接扔掉…這個從大家飛擁進入蔥市,到大家發現,市場沒人要,開始降價,甚至拋售的變化時間點,就是明斯基時刻。從大家認為這是個賺錢的東西不惜成本大量囤貨,到大家察覺到供需的變化,不再認為這個專案值錢時,這個思想轉變,因為這個理論是明斯基提出的,叫做明斯基時刻。

  • 8 # 學之智經濟

    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刻,主要指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主要觀點認為,經濟長時期穩定增長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當債務和槓桿增長到一定程度,則會導致泡沫破滅爆發危機,陷入去槓桿化階段。

    爆發明斯基時刻所指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現代經濟具有顯著的信用經濟特徵,即以貨幣為媒介和載體,經濟活動透過債權債務的建立來實現商品交易和資產轉移(包括實物的和非實物的)。自黃金與貨幣脫鉤之後,貨幣已經失去真實價值,更重要的是貨幣發行失去了根本性的價值約束,發行貨幣進而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種手段。在這樣的體系下,經濟增長對貨幣供應的依賴性越來越重,貨幣流動性越多經濟越“繁榮”,資產價Grand SantaFe高。近十年來,美國、日本、歐元區貨幣供應量(M2)分別增長了99%、51%、40%。發展中國家貨幣供應量增長更為迅猛,近十年中國的國幣供應量增長了397%。

    自2008年性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採取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性金融膨脹仍在繼續,金融風險仍然在不斷積聚。目前存在明斯基時刻四大風險點:全球性債務風險積聚:美國、中國、日本三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總量約46%,三個國家各自的總債務(政府部門債務+企業部門債務+個人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都超過了200%,三個國家債務合計已經即超過了全球經濟的總量。資本市場過度繁榮隱含風險:目前全球主要股市都比10年前大幅上漲,股票市值上漲幅度遠遠大於經濟增長幅度。房地產泡沫不斷吹大: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房地產價格近十年都有顯著上漲。通脹上升和產業過剩並存:目前全球產能過剩現象明顯,從鐵礦石、橡膠、煤炭、原油等大量工業初級原料開採產能,到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鋁加工等大量工業產品鍛造產能,再到汽車、服裝、電子產品等大量終端消費產品製造產能,全球都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

    何時導致明斯基時刻降臨?這很難回答。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在數年之後。因為目前水線已高,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戀真的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