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核心理
-
2 # 心語心理
你好,根據我的經驗總結,對做違背公序良俗的事,缺乏羞恥感大致有三種。
第一,獲益,拋棄羞恥感能獲得利益,多是物質利益。
第二,三觀問題,在青少年時期沒有獲得正確的三觀教育,屬於家教。
第三,心理問題,通常嬰幼兒時期沒有羞恥感,如果這個事期的孩子有重大事件影響,發生固著,有時也會表現出沒有羞恥感 。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
你好,根據我的經驗總結,對做違背公序良俗的事,缺乏羞恥感大致有三種。
第一,獲益,拋棄羞恥感能獲得利益,多是物質利益。
第二,三觀問題,在青少年時期沒有獲得正確的三觀教育,屬於家教。
第三,心理問題,通常嬰幼兒時期沒有羞恥感,如果這個事期的孩子有重大事件影響,發生固著,有時也會表現出沒有羞恥感 。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
想起了特朗普,他也很缺乏羞恥感,不過,他絲毫不為所動,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你說他有沒有心理問題?有,也許沒有。因為羞恥感並不是一件能很容易說清楚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羞恥是一個古老的概念。 羞恥在世界上的每一種文化中,都是根深蒂固言傳身教的。 禁忌是防止國家分裂,社會動盪的支柱之一。 從本質上說,每個人都同意一套規則,比如不能謀殺或偷竊,不能詆譭和中傷他人。
羞恥感,有助於我們不會去做觸犯禁忌的事情。然而,有人會為了觸犯禁忌而拋棄羞恥感。或者說羞恥感其實也在發生演變,就像過去我們視婚外情為洪水猛獸,現在的婚外情頂多算個段子,就像以前我們只跟人結婚,但現在居然有跟寵物結婚的、還有女人要嫁給埃菲爾鐵塔。
羞恥感似乎一直都在演變,不僅有女權主義、還有民權運動的推動。實際上,個體和團體一直沒有放棄過對羞恥的圍攻,他們覺得有些禁忌是值得打破的,有些羞恥感是必須拋棄的,這些人深信不疑的是,他們為之奮鬥的東西並不可恥,就像女人和女人結婚,男人和男人結婚一樣。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說明打破禁忌、重塑社會規則在某些程度上是正確的,它建立在社會的多元和開放性上。
但是,重塑社會規則不能成為打破禁忌的藉口。我們要保持一些恥辱的來源,如果所有社會公認的羞恥來源被消除,我們的價值觀就會發生轉變,因為它清除了一些什麼是善的迷思,還清除了個人名譽。如果,當一個人被認定為是恥辱的,這不僅表明了該人缺乏善良,也缺乏道德,他的名譽也將岌岌可危。
正如特朗普這位大兄弟,他是被公認為不知羞恥的人。國外的網友給他的評價就是一個暴發戶,管理國家也是暴發戶手段,他不會以此感到羞愧。有評論說,特朗普正是缺少了羞愧感,才讓他成為紐約上流社會的棄兒。
但是,特朗普似乎不以為意。或許他認為羞恥都是別人強加的,如果一個人不表現出羞愧,那麼就不應該感到恥辱。特朗普能夠一直在網友心目中保持一個恬不知恥的熒幕形象,也跟他的做派有關,他喜歡公開推卸責任、混淆意義、指責別人,這會不會是他在轉移人們對他的恥辱的某種關注?
實際上,特朗普應該為很多事情感到恥辱,但他並沒有,這是因為他周圍的人很樂意給他做掩護:他的白宮幕僚支援他,他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支援他,他的家人肯定也是支援他的。特朗普的可恥都被這些馬屁精掩蓋,反正大家也樂於卑躬屈膝,暗示他不必為自己感到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