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話可說
-
2 # 詩易人生
從詩詞愛好者的角度出發,我談談自己多年來研習詩詞的一些心得。
我是從唐詩入手學習的,所接觸的第一書就是(詩詞格律入門),以前因為愛好,也曾試著寫。學習之後,才明白原來自己之前寫的都不能算詩算詞哈,只是字數合上了,一排平仄韻,就洩氣了。用現在的語言,是一二聲為平,三四為仄,可由於年代關係,好多現在讀一聲的漢字,過去是在仄聲的序列之之中。寫著寫著,頭就大了,不知道該用的字是平還是仄,如:缺,黑,雪,蝶等等,只好又翻書,一一對照,差點學不下去,幾乎已語句不通了。後看書中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才鬆口氣,就這樣,難度還大得很吶!還要注意孤平,三仄尾,三平尾,出格後的補救措施。總之,頭三年不是人過的日子,想寫好一句完全符合格式的句子都難,偶有合乎格律了,也就是一句大白話,是不能用詩來稱呼的。這時候,再詠讀唐詩宋詞,感受完全不同,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唐詩五言七言,五絕七絕,都有其固定的格律模式,其它古風類柏梁體類,並不適合初學者,初學者應該嚴格要求合乎規律才對,開好老解放,啥車都敢上!
宋詞由唐詩演變過去,每首詞都有他的詞牌名,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只要遵守它的平仄規律就行。詞牌之所以成為詞牌,皆因有一個此類填詞廣為傳唱,加以支撐,才為大眾所熟知。因此,只要熟讀宋詞,牢記名篇,幾乎一般的詞牌格式也就掌握了,文章千古事,風雨十年人!!!除了熟讀多練,好像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吧,如岳飛的(滿江紅),李煜的(虞美人),蘇軾的(念奴嬌),辛棄疾的(永遇樂)等。
回過頭來看,最初以為格式難,是錯誤的,熟能生巧,難的是意境。沒有意境的詩詞不能算是意義上的詩詞,最多就是毛胚房,半成品。掌握詩,宋詞的格律規律,是初學者的入門功課而已,要寫出意境,則需要有更成熟的思考和感悟和技巧了,勤奮執愛之外,好像也沒什麼規律吧,因為,我也很想知道,要寫一首岳飛式的宋詞(滿江紅)分幾步走。
回覆列表
按照科學的系統論的觀點,我們的研究物件—宋詞,雖然表面上是由眾多分散的作家所創作的一篇篇具體作品彙集而成的,但作家與作家之間、作家與作品之間、作品與作品之間,以及這一流派與那一流派、這一風格與那一風格、這一發展階段與那一發展階段之間等等,無不存在著內在的、有機的各種聯絡。
這種種聯絡使得它們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文學系統,一個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相對獨立的單元。把堪稱一代文學之代表的宋詞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系統來看待,進而把它作為更大的古代文學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來看待,這就是宋詞研究的宏觀意識。運用這種宏觀意識來把握宋詞的總體特徵及其規律性,並探討和闡明它與宋代及其他時代的諸種文學藝術的關係,這就形成了宋詞的格式規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