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舞雲後
-
2 # 談地理話歷史
我們被電視劇迷惑了,其實打仗不是衝鋒陷陣那麼簡單,古代打仗講究戰法戰術的,特別是排兵佈陣。
首先前鋒都是隊伍裡的精銳,前鋒裝備是所有士兵裝備最好的,防護最好,如果在戰場中不穿盔甲拿盾牌,等同於自殺。對於前排的勇士,將領一般會給他們配備重甲,槍戳不進、箭射不入,這些士兵不會受傷或死亡。所以,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生存率反而有了保證,有時比後排士兵還要強。所以衝在前面士兵不一定死亡率就高,因此前鋒表現直接影響到後續士兵的士氣,所以容不得半點閃失。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站在第一排者,錢給的多,戰利品優先分,官爵優先升。成為排頭兵大部分都是自願的,因為排頭兵能容易獲得軍功,待遇也很好。打仗看的是軍功,講究的是論功行賞。排頭兵在最前面,登城、殺敵、斬將等立功機會離他們最近。如果不幸被殺,家人都會得到朝廷的撫卹金。因此前排的士兵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屬於炮灰,而是有很高的生存機會的。
有的將軍必須打勝仗,就帶隊衝鋒陷陣,為了防止部隊潰敗,就有了督戰隊在身後督戰,只要敢逃跑,督戰隊就會立馬將你斬殺,毫無留情,第一排的士兵,明知是個死,但是卻沒啥辦法,因為督戰隊拿著刀在後面等著呢?在向前衝可能活,退就是死的氛圍下,慢慢的就在軍隊中形成了這樣一種理念:往前衝鋒死亡率是60%,戰場逃跑死亡率是100%,而且還會牽連到自己的家人,還享受不到死亡撫卹金。
戰爭是殘酷的,但犯我中華,雖遠必誅。
-
3 # 溫明昊
一、站位越靠前,獎勵越豐厚
這是最靠譜的猜測。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在哪個時代都是適用的。
頭排兵在打仗的時候,位於第一排,所遭遇的危險自然也是最大的,這是必然的。但是同樣的,他們所獲得的獎勵和機遇也應該是最大的。
舉個例子,垓下之戰,劉邦承諾殺項羽者封侯,但是項羽本身是很有戰力的。雖然明知道項羽必死,但不是誰都用勇氣上去殺項羽的。畢竟,都要躺贏了,再被項羽反殺,那就太虧了。
不過同樣的,敢於上去和項羽廝殺的人,也是最有機會獲得封侯機會的人。這和頭排兵是一個道理。
二、頭排兵是罪犯,只為獲得赦免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
就說秦朝末年吧,起義軍都要打到咸陽了,胡亥才惶然知曉,要想調動各地守軍,就得先守住起義軍,但是要守住起義軍,就要先調動各地守衛軍,千古難題。
還是章邯想了個辦法,那就是用驪山囚徒阻擋起義軍。
驪山囚徒為了重獲自由,自然會奮不顧身的前往,事實上,也正是這群沒訓練過的普通人,擋住了起義軍的進攻。
但是很多時候,雙方打仗都不是正面衝鋒,不然孫子兵法不久白看了嗎?
比如馬陵之戰,孫臏誘敵深入,引誘龐涓中計,用自上而下用弓箭滅龐涓軍隊,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面臨的危險都是一樣的。
-
4 # 浮游一世
我認為有兩點原因,一是厚賞二是重罰
怕死是人本性,任何士兵如果面對必死的局面,也可能會權衡利弊,有逃跑的念頭。
厚賞攻城的難度遠比在野外打仗要大得多,無論哪個朝代,對首先登上城樓的人都是有重賞的,這個賞賜比你在戰場上斬殺敵軍、掙軍餉可多得多。
名將常遇春在投奔朱元璋後,也是靠著攻打城池首登之功,一步步從盜寇成了明朝的重臣。
高祖李淵在打河南時,唐代名將張士貴率先登城,光賞賜奴婢就有80人。
當然了,死亡的機率也很大,就算你率先衝鋒陣亡了,不要緊,你的家人也會因此得到重賞,立了大功的後代甚至升官封爵,士兵肯定都是農民出身,家裡也沒有幾畝地,對於空有一身力氣的普通士兵而言,是很有誘惑力的。
萬一自己衝鋒時陣亡了,就算死也死得英勇了,國家也不會忘了你的,家人也會得到了慰問、金錢。
重罰厚賞肯定不夠,肯定會有一些人不被洗腦,那就得有殘酷的督軍。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領50萬大軍去伐魏。魏文侯派吳起前去應戰。吳起帶領5萬士兵與秦軍在陰晉交戰。
吳起為了避免軍隊潰散,還在後方組織了督戰隊,下令對逃兵格殺勿論,同時給士兵豐厚的獎賞,勝了封官加侯,死了也給家裡人福利。在威逼利誘下,魏軍只能拼死衝鋒。秦軍一去被魏軍不要命的模樣給嚇住了,全面潰散,最終鎩羽而歸。
決戰時,大批法國逃兵想要往後撤,結果發現迎接自己的依然是黑壓壓的槍口,只不過不是德軍的,而是自己人的。大批逃亡的法國士兵沒死在德軍手,而是死在了督戰隊手上,這一做法立刻威懾到了其他的法國士兵。最終法中國人付出陣亡16萬人的代價,守住了凡爾登,保護了巴黎。
今天,我們應該反思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
5 # 歷史趣聞008
眾所周知,在古代打仗都是用刀劍長矛等兵器和對方對砍,不過應該會安排什麼樣的士兵來打這個頭陣呢?在週期時候的打仗是比較講究的“出師有名”因此在交戰的時候,雙方會選定戰爭場地,而且那時候都比較流行戰車的,因然後每輛戰車都會配置三個士兵,三個人各司其職,一人開車配短劍,一人射箭遠距離打擊,一人持戈近距離搏殺,所以說,戰車的戰鬥力是比較強的,因此,要是跟步兵交戰的話是穩贏,所以說,在週期的時候,打頭陣的都是戰車兵了
第一種:勇士,誰拿的人頭多,誰就可以獲得軍功,可以晉升,要知道在秦國的時候,有句話是“秦人聞戰則喜”一個人頭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戰士了還有兒子可以繼承,所以說打仗的積極性都是比較高的!
第二種:死士,就是一些犯了死罪的囚犯,會被趕在戰場第一排,反正橫豎都是死,若是打仗活下來了,還可以免除死罪,那麼這就是一個機會了!
反正不管第一排士兵會不會必死無疑,但是真實去情況並不是那麼慘烈,事實上,最大的傷亡並不是互砍,而是弓箭對射,所以說,往往都是後面的士兵因為沒有穿著裝備好的甲衣就會受傷,而打頭陣的裝備都是最好的,兵器也是最強的所以說,即便是互相射箭也是完好無損。
並且在古代,第一排士兵都是一對一模式的,不是第一排都戰士了在有後面的續上,是有輪替的,是和陣型有關係的,所以說在第一排的士兵傷亡率和後面的差不多,之所以將老兵放在頭陣主要就是因為歷經百戰的經驗,也不會像電視劇似的橫屍遍野,血流成河,一般情況下雙方混戰的時候,勢均力敵的時候傷亡率是最小的,除非是一方出現了大潰退急不擇路,若是這樣的話,那麼優勢的一方就會乘此機會趕盡殺絕了
-
6 # 鬼影147951010
古代打仗第一排的士兵明知必死,還爭著向前衝,主要有幾個原因:
1,有些頭排士兵是罪兵,一旦戰死或立功,個人的罪名丶家庭的罪名,就會得到赦免。
2,有些排頭兵的家庭,十分貧困。一旦該士兵戰死或立功,該士兵及家人,將會得朝廷給予的田宅獎賞、賦稅減免等多方面的好處。
3,有些排頭兵武藝不錯,因此信心挺足。他們有信心衝鋒在前,為自己爭得軍功,為家族爭得榮譽!正所謂富貴險中求!
4,當國家面臨危機時,總會有勇敢又有擔當的勇士,甘於以身殉國,這些勇士,都會爭著當排頭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代爭當排頭兵的士兵,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作為軍人,要想在戰場上有尊嚴的活著回來,就得有爭當排頭兵的勇氣。
國家要存續,民眾要過安寧的生活,就得面對各種挑戰,就得有人站出來,敢於以身殉國。這個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如果具體到個人,大家又不想以身殉國了,那麼這個國家就完了,這個國家的民眾,也不會有尊嚴,也不值得尊重!
倘若,輪到個人去當排頭兵,個人也會勇往直前,不會有任何別的想法!與其眼睜睜的看著國破家亡,還不如奮死一拼。贏了就能有尊嚴的活下去,死了也就眼不見,心不煩!
上了戰場的軍人,只有捨生忘死,與敵人殊死戰鬥,殺光敵人後,才有機會死中得活,與親友團聚。
-
7 # 青田視野
相信不少人也和小編有一樣的疑惑,古代打仗真的像電視劇裡這樣嗎?明明知道衝最前面基本是“炮灰”,還一個比一個拼命?經過查閱資料,還真是那麼一回事!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1個原因,身旁有監軍(類似督戰隊),根本不能跑。《新唐書》記載:“出監宣武軍,自置親兵千人……高崇文討劉闢,復為監軍。”可見中國古代確實有監軍一職,誰要是真被安排去了第一排,想退後或逃跑,監軍就有權利當場處死你。
《明史》中寫道:“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這句話非常好理解,要是將領敢不顧士兵的性命先跑,就殺掉那個將領;要是(前面的)軍隊不顧打頭的將領先跑,後面的士兵就殺掉前面的。既然橫豎都是死,與其被自己人殺死,不如努力殺敵,贏取勝利。
第2個原因,將軍的帶動力。剛好和上一點有緊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領頭的將軍是全軍士氣帶動者,好的將軍會感染士兵。同理,第一排的人越拼命越勇猛,後面的士兵人人亢奮。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是領頭將軍慫了,那你這個軍隊多半廢了。第一排的士兵也絕不能慫,慫了就等於輸了,輸了不也是死麼。
第3個原因,為了軍功。在古代,第1個破城、登城者有重賞,為什麼他們要去打仗?被迫當兵的我們不說,主動當兵的肯定是為了錢和地位,在第一排衝鋒的人能領到的獎賞和後面的肯定是不一樣的。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是有軍功襲爵制度,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商鞅提出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目的在於提高秦軍的戰鬥力,商鞅規定:“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所以當年秦軍打仗的場面特別可怕,一邊殺敵還要一邊往身上掛人頭。
《戰國策·韓策》中記載:“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這裡就描述了秦軍們左手拎著人頭,右邊夾著俘虜的畫面。
除了斬首,斬將、奪旗、破陣等也可以累積軍功,想要斬殺對面的將領和奪旗,那肯定得衝在最前面,同樣是打仗,同樣面臨死亡的危險,只要一場戰役中你能斬將奪旗,全家下半輩子都不用愁了。
第4點,訓練有素,為了榮譽而戰。在古代戰亂頻繁、天災四起的日子,並不是你不想打仗就不打,很多時候是外敵的入侵,軍中不乏死心塌地跟著將領衝鋒的士兵。因為他們不努力衝鋒,家裡的妻子、孩子和父母,未來也沒有保障。能夠保護家人、取得勝利,是每個士兵的榮耀!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明白為什麼第一排的士兵都拼命往前衝了,身處亂世,豈能獨善其身,要是換做我們,不也是一樣麼?你們覺得呢?
-
8 # 雨冷
我的觀點是?在這種大型戰爭裡面站在哪個方向?無論是站在前面還是後面,這個箭矢過來可不長眼睛,運氣不好,死還是得死,就算僥倖躲過這一生也就半殘。何況以前的戰爭都是大將一往無前,先兩軍交戰的大將對戰一局,哪方斬獲敵手能夠起到鼓舞自方士兵的氣勢,能夠大刀闊斧的擊潰敵軍的氣勢!敵方干將死亡,能降低對方的氣勢和心理本能的才生畏懼死亡。除非是那種鍛鍊打仗的老兵,意志堅強。新兵上場下破膽,沒經歷過這種陣仗。以前的時候大多數都是新兵多老兵少。雖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稀少。
-
9 # Sinner403
中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老外不能理解的,有國才有家,先國而後家,軍人戰死為榮,怕死為辱,馬革裹屍又何妨,不論生死都能榮歸故里,不辱先烈!假如那一天真的來臨,我當仁不讓的為國敬忠,死而後已!
-
10 # 使用者5375937420211
不光是古代,現在當兵的也是要往前衝啊,故吃兵飯不容易,故我們當兵的有句時毛的話,那就是當兵不怕死,怕死就不當兵嘛。
-
11 # 小東東268
首先:將軍帶頭。
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當然知道往前衝是九死一生,但是這個時候將軍帶頭,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往前衝呢?比如在宋太祖時期,攻都城太原的時候,很多的將軍,首領都是因為帶頭攻城,被弓箭給射死的,連將軍都用生命在打仗了,士兵有什麼原因不衝呢?
其次:後退也是死路一條
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想往前衝的,當然有些愛國的士兵義無反顧,但是也少不了幾個貪生怕死的,他們為後撤呢?因為後退也是死路一條。在古代打仗,有專門的督戰隊,如果他們沒有得到命令後退的話,那麼擅自後退的士兵,也只有死路一條。有人說了可以裝死啊,裝死就別想了,死亡率比直接衝還高。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首登有重賞
攻城的難度比在外打仗要大得多,所以不管是哪個朝代,對首先登上城樓的人都是有重賞的,這個賞賜比你在戰場上斬殺敵軍要多得多。三國時東吳對首登之人直接封校尉(叫先登校尉),唐高祖李淵在打河南時,張士貴率先登城,光奴婢就賞賜了80人。明朝名將常遇春在投奔朱元璋後,也是靠著首登之功,一步步從盜寇成了明朝的鄂國公。
就算你在率先登城的時候陣亡了,你的家人也會因此得到重賞甚至升官封爵,所以在古代攻城,第一排的士兵本就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往前衝,試試運氣,萬一自己就衝到了城樓上,就算死也死得英勇了,家人也得到了安慰。
如果是我 我也會的
-
12 # 休閒兔雜談
相信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肯定見過這個場景:號角響起,雙方士兵如同猛獸般衝向對方,嘴裡喊著“殺啊!”彷彿絲毫不怕前方閃著寒光的刀刃,不畏懼死亡。
不少人肯定有這樣疑惑:明明知道衝在前面基本是“炮灰”,還一個比一個拼命?是不是傻啊?古代打仗真的這樣嗎?經過查閱資料,原來有這些原因讓士兵不得不衝:
第1個原因,身旁有監軍(類似督戰隊)。《新唐書》記載:“出監宣武軍,自置親兵千人……高崇文討劉闢,復為監軍。”可見中國古代確實有監軍一職,誰要是真被安排去了第一排,想退後或逃跑,監軍就有權利當場處死你。
《明史》中寫道:“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這句話非常好理解,要是將領敢不顧士兵的性命先跑,就殺掉那個將領;要是(前面的)軍隊不顧打頭的將領先跑,後面的士兵就殺掉前面的。既然橫豎都是死,與其被自己人殺死,不如努力殺敵,贏取勝利。
第2個原因,將軍的帶動力。剛好和上一點有緊密的關係,領頭的將軍是全軍士氣帶動者,好的將軍會感染士兵。同理,第一排的人越拼命越勇猛,後面的士兵人人亢奮。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是領頭將軍慫了,那你這個軍隊多半廢了。第一排的士兵也絕不能慫,慫了就等於輸了,輸了不也是死麼。
第3個原因,為了軍功。在古代,第1個破城、登城者有重賞,為什麼他們要去打仗?被迫當兵的我們不說,主動當兵的肯定是為了錢和地位,在第一排衝鋒的人能領到的獎賞和後面的肯定是不一樣的。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是有軍功襲爵制度,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商鞅提出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目的在於提高秦軍的戰鬥力,商鞅規定:“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所以當年秦軍打仗的場面特別可怕,一邊殺敵還要一邊往身上掛人頭。
除了斬首,斬將、奪旗、破陣等也可以累積軍功,想要斬殺對面的將領和奪旗,那肯定得衝在最前面,同樣是打仗,同樣面臨死亡的危險,只要一場戰役中你能斬將奪旗,全家下半輩子都不用愁了。
第4點,訓練有素,為了榮譽、家人而戰。在古代戰亂頻繁、天災四起的日子,並不是你不想打仗就不打,很多時候是外敵的入侵,軍中不乏死心塌地跟著將領衝鋒的士兵。因為他們不努力衝鋒,家裡的妻子、孩子和父母,未來也沒有保障。能夠保護家人、取得勝利,是每個士兵的榮耀!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明白為什麼第一排的士兵都拼命往前衝了,身處亂世,豈能獨善其身,很多時候他們是沒有選擇,不得不往上衝?你們覺得呢?
-
13 # 舜講歷史
因為貧窮,我們都知道在早期的時候還有很多士兵使用的是砍刀、紅纓槍等冷兵器。實際上,冷兵器在人類的兵器史上,是戰爭使用時間最長的兵器。在古代的時候,兩軍對戰,用的常常就是刀、劍、斧頭之類的近戰冷兵器。那麼,古代打仗的時候,被安排站在第一排打頭陣的士兵一般是什麼樣的心情呢?真的就必死無疑了?
古代戰爭中實際上,站在第一排也不一定就會死,我們知道大家都是在使用冷兵器的,站在第一排的人按理來說不僅穿著堅硬的盔甲,而且拿的兵器也是最強的,除此之外還有能抵擋箭雨的盾牌。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回覆列表
兩軍交鋒勇者勝,加上軍人對自身武藝的信心,第一排的士兵未必就死得最快。最可能的情況是,第一排士兵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士,經驗豐富,武藝高強,為的是首先在氣勢上壓倒敵人,真正的廝殺應該在雙方兵馬陷入混戰之後。
還有一種可能,第一排士兵是一手拿盾牌一手拿長槍的盾牌手,第二排為交替射擊的弓箭手,二者互相配合對敵人進行遠端射殺。等敵我雙方拉近到一定距離之後,才一擁而上,或者陷入混戰,或者其中一方氣勢如虹,以壓倒性優勢席捲千軍。
無論屬於哪一種情況,指揮戰爭的將軍都不會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都會有合理的安排,和通盤的考慮。打仗一定是有風險的,沒有人能置身事外,能者多勞,衝在前面的都是本事大的人,否則就是白白犧牲。就算軍隊中真有“炮灰”之說,也要犧牲得有價值才行,不會白白扔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