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史春秋
-
2 # 三個橘子歷史
何苗,字叔達。靈思何皇后同母兄,大將軍何進異父異母弟。本為朱氏之子,故又稱朱苗。其妹為靈帝所寵,立為皇后,他因以顯貴。素不與兄何進同心,何進謀誅宦官事敗被殺,其部將吳匡疑苗與宦官通謀,攻殺苗於朱雀闕下,後董卓又挖出其棺材並將其屍體肢解。
-
3 # 李夢洋77
生為何進弟弟卻被何太后收買支援保護宦官,把何進逼的只能引狼入室,引來董卓進京,何苗也被殺死,何家用團滅的方式,結束了全家人的命運,也把延續了四百年的漢朝,一把推進了深淵裡。
-
4 # 官宦趣聞
東漢後期,外戚、宦官爭權奪利,共發生了六次較大規模的戚宦之爭(可翻看本人以前的《史無前例的戚宦之爭》一文),直接動搖了東漢王朝的根基,促進了東漢覆滅。
何進、袁紹誅殺宦官,就是這六次戚宦之爭中的最後一次,也是把東漢王朝推向末路的一次重要歷史事件。正是這次爭鬥,讓董卓得利,走上前臺,挾持了漢獻帝,引發諸侯討伐,歷史也由此進入了三國時代。
在這場決定東漢命運的戚宦爭鬥中,交峰雙方一方是以何進、袁紹為首的外戚、士族勢力,一方是張讓、趙忠為首的宦官勢力。
何進的弟弟何苗,表面看是外戚勢力,但他卻不同意誅殺宦官集團,一直在中間搖擺不定。
何苗是何太后的異父同母兄,其父親姓朱。妹妹進宮後改母姓,後來在其兄何進手下做事,與何進雖為兄弟,但關係並不密切。
何苗曾因鎮壓農民起義軍立功封侯。何進誅殺宦官前,曾多次徵求何太后及太后母親舞陽君的建議。
但張讓等宦官集團多次賄賂舞陽君和何苗,所以,舞陽君就做女兒何太后工作,不同意誅殺宦官。何苗也多次勸說何進說,我們何家能有今天(何進原來是個屠夫,妹妹妹妹進宮才慢慢發達),沾了宦官不少光,為什麼要和宦官過不去呢!
何進歷來痛恨宦官專權,但此人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在袁紹再三勸說下,最後下定決心誅殺宦官。但因為事到臨頭又猶豫不決,被宦官集團設計砍了腦袋。
袁紹藉機率兵大殺宦官,皇宮內亂成一片,血流成河。何苗雖然不同意誅殺宦官,但袁紹大開殺戒時,他其實並沒有和宦官一起,與袁紹軍對抗。
但何進部將吳匡為了給何進報仇,怨恨何苗不和何進一起誅殺宦官,就趁亂殺了何苗。
所以,何苗在這場決定東漢命運的戚宦爭鬥中,並沒有起到什麼決定性作用,只是個被誤殺的替死鬼。
回覆列表
說何苗一步步葬送東漢,無疑是誇大何苗的罪責了,他背不了這麼大的鍋。
在正史《後漢書》和《三國演義》中,關於何苗的記載很不一樣。
一、《後漢書》中“苗不與進同心,而又疑其與宦官同謀”,因而被殺。在《後漢書》中何苗的記載很少。
在袁紹和何進謀劃誅殺宦官的事後,何苗出來勸阻表示反對。
苗謂進曰:“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何苗的這一番看法是和何太后一致,何太后一直是反對誅殺中官的。
何苗的這一番勸阻,還是很有效果的,“進意更狐疑”。
畢竟是何進的弟弟,即便是異父異母弟,那也是弟弟。何況何苗自己也是車騎將軍。
但是在袁紹勸說下,何進還是覺得誅殺宦官。
最終的結果是,張讓等宦官先發制人,何進被殺。
何進部將及袁紹等人攻打皇宮,這下何苗就悲劇了。
吳匡等素怨苗不與進同心,而又疑其與宦官同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士吏能為報仇乎?”進素有仁恩,士卒皆流涕曰:“願致死!”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旻攻殺苗,棄其屍於苑中。看清楚了,正史是說何進的部將吳匡怨恨何苗不合何進一條心,又懷疑與宦官同謀害死了何進。於是攻打何苗,棄其屍於苑中。
正史還是比較嚴謹的,只說“疑其與宦官同謀”。
二、《三國演義》中何苗完全變成了宦官的同謀在袁紹和何進商議誅殺張讓等宦官時,張讓得到訊息,立刻讓人找何苗。
讓等轉告何苗,又多送賄賂。苗入奏何後雲:“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十常侍,此取亂之道也。”後納其言。這裡是說,何苗接受了張讓等人的賄賂,對何太后陳說厲害,最終何太后認同何苗的說法。
何家兄弟也是夠倒黴的,一個要殺宦官,一個保宦官。毛宗崗批註道:
家人骨肉個個向外,進之為人可知矣。此後何進被殺,何進人馬攻入宮中。
吳匡殺入內庭,見何苗亦提劍出。匡大呼曰:“何苗同謀害兄,當共殺之!”眾人俱曰:“願斬謀兄之賊!”苗欲走,四面圍定,砍為齏粉。這裡和《後漢書》的記載就不一樣,沒有了“疑”字,直接說“何苗同謀害兄”。
李漁在此批註道:其事不明。
正史和民間演義對何苗罪名的記載還是有差別的,但是不管怎樣,說何苗一步步葬送東漢是太過於汙名化何苗了,東漢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原因,不是一個人的原因,更不是何苗這樣的小角色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