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擔心孩子不會,做不好又耽誤時間,所以就直接幫孩子完成了,覺得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以後,自己學會了就能夠自己做了。結果,孩子有了依賴的習慣,每次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尋求人的幫助,已經不會使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事情了。 曾經有個老師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物件是幼兒園的大班的孩子:調查的第一個問題是自己會不會穿衣服,調查的第二個問題是在家裡吃完飯會不會自己把餐具收拾好,第三個問題是孩子家裡面會不會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事請。結果發現,差不多有一半的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包辦。 社會心理學的相關人員曾經做過這樣的一項調查,發現,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出現的一些矛盾,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孩子過分依賴父母,讓爸爸媽媽覺得很累。孩子有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覺得爸爸媽媽沒有照顧好自己。所以,對於那些從小習慣於大小事都依賴父母的孩子,他們沒有辦法自理,獨立能力也比較差,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就是想要爸爸媽媽幫助自己。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想法越來越遠,相互間不滿和怨言也越來越多,所以就會出現糾紛和衝突。
3
回覆列表
  • 1 # 糊塗一次挺好

    拿我的孩子為例吧,我老大在1周多開始自己吃飯,自己洗腳,甚至有時候自己洗襪子,出門可以拉著手自己走著,不讓抱,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就開始不自己吃飯,必須要喂才吃,否則就不吃,出門必須的抱著,直到上了幼兒園才好。現在老二1周多,幹什麼都是自己,因為有姐姐比著,她適應能力很強,學什麼都很快,家裡的各種小車老二現在都會騎,不像老大那時候她幹什麼都好好的看著,生怕磕著碰著,所以我覺得每個孩子都具備獨立生活能力,只是家長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沒有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因為餓了有人喂,累了有人抱,早上起來有人給穿衣服,玩具亂了有人給收拾,家長都包辦了。孩子沒有事情可做,時間長了她就不覺得這是她應該做的事情了,所以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寶寶可以的,相信他們可以做的很好,每個寶寶都是最棒的

  • 2 # 北大醫療腦健康

    謝邀!孩子在不同發育階段,反應的精細動作和思維模式不同,這些都是很容易發現的,這個時期就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與關注,我要說的是不要拿孩子還小說事,不要拿孩子大人理解的道理和語言說事。當你想要孩子去完成一個自理能力的動作時,更多是耐心的去帶著孩子一起做,一次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這樣孩子的進步你是能看得見的。對於發育階段的孩子,家長要多陪伴少埋怨、多動作少說教、多學習少聽聞、多耐心少訓斥。相信每個家長都會很自信的在孩子成長道路上得到收穫得到快樂!

  • 3 # 解構空間

    問題的解決在於家長以及家庭環境,孩子不能當寵物養,否則家長就要做一輩子的”鏟屎官“

    2-3歲的孩子是處於第一個敏感期的階段。

    這個敏感期是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開始有意識要探索周遭和世界了。

    所以這個時期家長要開始有意識的培養獨立的能力:

    獨立睡覺:有條件的話最好分房間睡,但是注意晚上要留一盞小夜燈開始做規矩:開始培養時間性和計劃性的玩耍,注意要有底線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吃飯,自己上廁所。開始自己選擇:比如說選擇穿那件衣服,選擇什麼顏色的玩具等等。

    敲黑板,這個階段獨立性的培養很重要。勤勞,自律,積極,健康的人性的基礎會有一個很好的根基。以後很多成長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我碰到的家長的問題有幾點需要避免:

    三代同堂或者父母意見不一致,需要協調統一口徑,否則孩子很快就會有兩面性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請一點點放手讓他成長,放手是愛,留下不是愛言傳不如身教,請家長做出獨立的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學生,或者上班族,你覺得什麼事讓你每天元氣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