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江夜行
-
2 # 浮雲齊
個人更佩服李世民。
漢武帝處在一個朝代的巔峰,漢文帝和漢景帝積累了大量的經濟資本。到了漢武帝時期,他足夠畢其功於一役。誠然,漢武帝也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敢於用人,大膽革除祖父和父親不敢革除的弊端,但是他的任人唯親可以發現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的奇才,也有李廣利這樣的庸人甚至是叛將。老年偏信小人,更是造成了巫蠱之禍這樣一場曠世未有的千古奇冤。帝國失去了最好的繼承人,也失去了安定好天下的儲君。總而言之,漢武帝功過相抵。
李世民則是實際意義上唐朝的開國元勳,可以說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更是他守住的。上馬能打,下馬能戰。同時,由於他揹負著玄武門之變的歷史負擔,在君王之位上他更加謹慎,他敢於用魏徵這樣的諍臣,也大膽啟用馬周這樣的寒族,在對外上接觸了突厥的威脅,成就了一年死刑犯不過三十人的清明天下。可以說為開元盛世奠基。
作為將軍,可能會更喜歡漢武帝的機會,但作為百姓,貞觀才是更好的選擇。
這是我的看法,若有不足之處,還請補充。
-
3 # 帥氣的大梁
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要說到更佩服那位帝王,我更佩服唐太宗李世民。
首先是國家貢獻方面。提起漢武帝,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的,漢武帝就是這麼一位雄才霸主,在位期間他北征匈奴,打出了漢帝國的威風!同時打通絲綢之路,支援政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完成漢帝國的大一統。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漢武帝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幾乎整個在位期間都在修建自己陵墓,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幾乎掏空了國家財富,動搖了漢朝的統治基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擊敗東突厥,重創高麗,征服龜茲等,與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同時對內修生養息,文字天下,厲行節約,國泰民安,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唐朝後期百年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看來,這一局唐太宗李世民微勝!
最後是帝王的自我修養。這一塊可以從兩方面說,一是帝王本身對待親人的態度,一方面是對待朝政的態度。漢武帝本人對待親人沒有可圈可點之處,晚年爆發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好在最後反省自我,積極認錯。對待朝政,一人獨斷,雖然做出了一些正確的決策,但是存在極端現象,比如對司馬遷老先生的懲罰。唐太宗李世民對待親人就有點暴力了,當然這裡指兄弟、父親。對待朝政,是一名優秀的帝王,能夠虛心納諫,不驕不躁,得到好評。這一局,兩個皇帝也算半斤八兩。
綜上所述,兩個帝王都是我們中華歷史上的千古帝王,也為中華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帶有個人傾向來看,我更加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留言區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
4 # 時光river
當然是漢武帝了。
秦始皇在政治上統一了中國,開創了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奠定了依法治國的根基;漢武帝在文化上統一了中國,開創了獨尊儒術的傳統,獨尊儒術,不是簡單的背背論語,看看詩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影響了漢帝國的教育,禮制,官吏選撥,乃至建築和人們身上穿的服飾等各方面,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歷史事件。
漢武帝制定推恩令,讓藩王在自己的國土中封分子弟,分化了各藩國的實力,極大限制了藩國的發展,徹底消除了藩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到漢武帝后期,藩國中的百姓,和郡縣中的百姓一樣,都是大漢子民,不再聽命於藩王的號令。
獨尊儒術和推恩令這兩項政策,使生活在漢帝國的人逐步脫離了齊中國人,趙中國人,秦中國人等身份認同,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共同的身份認同,最後形成了漢族。
秦皇漢武以後,中國大地上又出現過很多有作為的皇帝,但他們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沒有突破秦始皇,漢武帝打下的根基,唐太宗李世民只是其中的一個。
-
5 # 中原子曰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漢武是經過漢初多年的休養生息以及文景之治的積累才有所成就,從各方面都比唐太宗差點。
-
6 # 九魚亭
雖說漢武帝、唐太宗都能算是千古一帝,但從功績、性格、缺陷等方面,唐太宗李世民應更勝一籌。
李世民不僅是皇帝,也是帝國最優秀的將領李世民和朱棣有些類似,朱棣同樣是當時不世出的軍事奇才,朱棣靖難成功後,北伐經常要親力親為,也就是御駕親征。作為皇帝朱棣不僅要治理好國家,還必須做好軍隊統帥,因為當時最優秀的軍事將領非他莫屬。
李世民是開國元勳,整個大唐江山基本上都是他打下來的,而在他身上有一種難以明說的魄力和人格魅力。在大戰之前,李世民經常會親自去探查敵情,甚至拿自己做誘餌,他總是站在最前線,但毫無畏懼。
虎牢關之戰,李世民就親自到竇建德營前誘敵,敵人見是秦王,派出六千人馬追殺,李世民從容不迫,邊打邊撤,他以出色的騎射本領射殺數人,尉遲敬德殺十幾人,順利將敵軍引入包圍圈,大破之。
朱棣雖然有高超的指揮水平,但朱棣同樣不敢只帶那麼點兵出現在最前線,或者只有真正的強者才敢跟死神談條件,李世民就是那位敢跟死神嘮嗑的人。
巫蠱之禍糟蹋了漢武帝的晚年李世民知人善任、納諫從流,作為皇帝,李世民可謂是歷代中最完美的一個,幾乎沒有明顯的缺陷,戰爭期間他是國家最高軍事統帥,和平時期他也同樣精明強幹。李世民有一樣漢武帝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屬下皆可以為其效死力,毫無怨言。
在晚年,李世民也做過不少糊塗事,但並沒有出現什麼大過錯,這根他常年的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有很大關係。我們反觀漢武帝,不知道殺了多少不該殺的人,用的人幾乎全用外戚,不是外戚就給穿小鞋。
李陵率兵出征時,漢武帝只給了他五千步兵,沒有騎兵,就讓李陵上了戰場,哪怕李陵再牛,他也敵不過十幾萬匈奴騎兵,然而漢武帝還不派援兵。最後李陵投降了匈奴,漢武帝沒有查清楚緣由,就直接殺了李陵全家,於情於理都有些昏庸、糊塗。
漢武帝晚年寵信小人江充,搞出了巫蠱之禍,仁厚恭謹的衛太子劉據被逼自殺,十幾萬人成了這場鬧劇的犧牲品,在我看來,罪魁禍首就是漢武帝,正是他毫無底線地寵信奸佞,才造成如此惡劣的後果。
漢武帝同樣是千古一帝,他的功業也將流傳千古。然而,李世民在個人素質、政績、武功各個方面都不差於漢武大帝,而且在李世民身上那層帝王的光芒更為耀眼。
-
7 # 史評通鑑
顯然,李世民更了不起,幾乎是全方位的優勢。
第一,李世民十幾歲就參與晉陽起兵,先後滅掉宋金剛、竇建德和王世充等人,為大唐帝國打下了整個江山。這是守城之主漢武帝無法相比的;
第二,李世民統治時期不僅武功卓絕,文治也很優越。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馬周等等滿朝堂,可謂人才濟濟,讀讀《貞觀政要》就知道當時的文治之盛了。比較之下,漢武帝早年喜歡司馬相如之類的文學之士,晚年又重用張湯這樣的酷吏,他統治的時候,基本沒有一個宰相是善始善終的。能稱得上名臣的,恐怕只有個汲黯而已;
第三,武功方面。唐太宗時期,滅掉了龐大的突厥,遠征過遙遠的高昌,薛延陀、吐谷渾、契丹這些小國要麼被滅亡,要麼入朝稱臣。反觀漢武帝呢?匈奴只是被打跑了,還時不時的回來入侵;當時的西域、百越、西南夷都是一些土著而已,就像西班牙人用刀劍征服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樣,漢朝征服這些野蠻部落沒什麼值得誇耀的;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唐太宗統治的時候,百姓過得很好,生產力恢復了,社會安定,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了,進入“貞觀之治”了。而漢武帝呢,他花光了文景之治的家底,折騰的天下戶口減少了半數,晚年還得下個罪己詔來悔過。
真是高下立判!
-
8 # 秦川D叔
從主席的《沁園春•雪》詩中,“…看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兩位的身影,其實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皇帝。
但是,從把中國帶到的歷史高度和對人才的渴求,虛懷納諫上,唐太宗李世民更勝一籌。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巔峰,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也是“四海臣服”,不是源自於武力,而是當時的唐朝,無論從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外交,教育,農業,制度,綜合國力以及富足程度上,都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其他國家以遣唐使的方式,來唐取經學習。
另外,李世民為唐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皇帝,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其手下,戰將如雲,文臣如雨。六大猛將:李靖、李
勣、秦叔寶、尉遲敬德、薛萬徹、侯君集。文臣有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虞世南等。其中很多人才,之前都是他的對手的人。但是他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並虛心納諫,傳為美談。
他深知“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一直重用一批諫官,幫助他治理朝政。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魏徵。並有“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剛;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來讚揚他。在《資治通鑑》中,記載著這樣一件小事,有一次國外使臣送他一隻漂亮的畫眉鳥,他很喜歡正玩得興起,這時魏徵正好來訪,由於時間太緊,為了不讓魏徵看見,只好把鳥放在衣袖裡面。等談完事後,魏徵離開,鳥已經被悶死了。
事情雖小,可是歷史上有幾位皇帝能做到如此敬畏一位臣下的呢?唐朝的興盛,就不言自明瞭。
-
9 # 尼古拉斯奇異果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至公元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
李世民是一代賢明的君主,看看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就能瞭解!文臣有著名的杜如晦、房玄齡等,武將有秦叔寶、尉遲敬德、羅成、長孫無忌、李靖、程咬金等。李世民有納言的風範,最有名的是魏徵的犯顏直諫,魏徵常常挑李世民的錯誤,這不但沒有讓李世民反感,反而令其時時警醒自己的所作所為。魏徵病死後,李世民非常傷心,稱自己的鏡子沒有了。由於李世民有一批賢臣良將輔佐和其自身謙恭的性格,使得唐代國富民強,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開放的封建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年少從軍,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古代的君王傳承製度是“傳長不傳賢”,雖然李世民功高蓋主,又賢明遠播,但畢竟是次子。所以,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還是想把位子傳給大兒子李建成。李元吉是李淵的小兒子,和老大李建成自幼交好,對於大哥的即位非常支援。可是,功高蓋主的李世民怎麼能允許自己的帝位被老大搶去?於是,他在眾將領的擁護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殺死,併成功的繼承大統,改元貞觀。李世民即位後,在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魏徵、秦瓊、尉遲恭等文臣武將的幫助下,把唐朝建立的國富民強,內能安居樂業、外能四海臣服。一代賢明君主與名臣大將的佳話為後人津津樂道。
-
10 # 問答達人
今天讀《資治通鑑》,讀到了一個故事,感觸良多,得心得體會雜文一篇,現傳上網路與諸君分享。先說一下故事的大概經過:“李世民有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去未央宮看看。李世民是皇帝,行程表都是預先安排好的,他要去未央宮,完全出乎手下人的意料。手下人來不及清場,導致李世民在未央宮的草叢裡面發現了一個帶刀的士兵。”
李世民為何要讓士兵逃跑呢?原因很簡單,唐朝的律法,謀反排在十惡不赦的首罪第一的位置。一旦讓官員看到那個士兵帶著武器見皇帝,肯定會拘捕於他。士兵一旦被捕,就必死無疑。士兵死了還不算完事,還得追究負責清場警戒的官員責任。真要是認真追究起來,起碼有幾十顆人頭要落地。
李世民的做法,看起來雲淡風輕,卻體現了一代明君聖主的寬廣胸懷。《據資治通鑑》記載,發生在李世民身上的,還有另外一件類似事情。有一回,李世民去打獵,他登上山頭,看見負責警戒的部隊,出現了一個缺口。李世民趕緊對手下人說:“這件事情不要張揚,我們不能居高臨下挑手下人毛病,我們趕緊下山,不要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情況。”
古代的時候,皇帝出獵都是出警入蹕。隨行的警戒部隊出現了缺口,真要認真追究起來,肯定有幾十顆人頭落地。李世民體諒部下的難處,他認為如果不登高,根本就看不出警戒缺口。所以選擇替警戒部隊隱瞞了無心之失。李世民這麼做,體現了一個好皇帝寬闊的胸襟。大家都渴望碰到一個這樣的仁君聖主,因此這兩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被官修正史《資治通鑑》大書特書。
李世民能放過帶刀“謀反”的士兵,為何又要殺了放空箭的士兵呢?原因也很簡單,帶刀的士兵是無意,放了帶刀的士兵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放箭的士兵是故意的,縱容放箭的士兵,就怕別的想家的士兵效仿,所以必須殺一儆百。在我看來,李世民這麼做,沒有毛病的。
筆者給列位看官再講一個典故,此事也典出《資治通鑑》。漢武帝的時候,匈奴人在衛青和霍去病的打擊下屢戰屢敗,匈奴的渾邪王選擇了投降漢朝。渾邪王進入京城的時候,匈奴人在漢朝的集市上買了一些東西。當時有律法,禁止漢人與匈奴人做生意,否則以資敵論斬。長安的商人認為渾邪王已經投降了,就不是敵人了,就賣了一些東西給匈奴人。漢武帝知道以後,把所有賣東西給匈奴人的商人抓起來了,並且判了死刑。
漢朝為了防範資敵,嚴禁與匈奴人做交易,這是沒問題的。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匈奴人已經投降,漢朝律法又沒有規定不許在京城與投降了的匈奴人交易。那些被抓的商人,人數眾多,有500個。漢朝的大臣汲黯知道以後,不忍心看五百顆人頭落地,就進言漢武帝,要求放了五百個商人。漢武帝沒聽汲黯的話,堅持把五百個商人殺了。
歷朝歷代的律法,定罪的時候都有兩個考量,一個是否有犯罪的故意性,另一個就是有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五百個商人肯定不知道不能在京城向投降的匈奴人賣東西,肯定沒有犯罪的故意性。這些交易,也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在我看來,這五百個人,真的是冤死了。漢武帝這件事情在歷史上頗有非議,可以說是典型的“不教而誅”。漢武帝是典型的居高臨下,挑下面的小毛病濫施淫威。
漢武帝和李世民都是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但是漢武帝的聲譽,遠遠不如李世民。原因很簡單,漢武帝只有武功,沒有仁德之心。李世民的武功不遜漢武帝,但是比漢武帝多了一顆仁德之心。大家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是漢武帝碰到了無意帶刀的士兵,肯定是有幾十顆人頭要落地了。如果那五百個商人碰到了李世民,肯定就不會人頭落地了。從這兩件事情來看,漢武帝比唐太宗差得太遠了。
回覆列表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裡面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並稱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在這首詩裡高度概括了這四位皇帝;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漢武帝和唐太宗兩位都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皇帝,都是一代明君。二人由於所處時代背景不一樣,為政舉措也不盡相同,但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單從綜合治國能力看,筆者還是更喜歡唐太宗李世明。
但唐太宗李世明不一樣,作為大唐盛世的開創者,他的政治才能、治國能力、以及個人品德被後世歷代帝王奉為榜樣,其治國方略堪稱後世帝王表率。歷史評價李世明是中國古代皇帝中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而另外一個皇帝能夠稱得上傑出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的人是漢高祖劉邦,他比唐太宗僅少了一個文。自太宗以後沒有一個皇帝能夠稱得上傑出。
能讓成吉思汗佩服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他對唐太宗的評價可謂是非常之高,從他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看出他自己是很佩服唐太宗的,充分肯定了李世明的軍事才能。唐太宗的軍事才能很早就得到體現,即位後尤為突出。
唐建立以後,其疆域範圍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統一全國,為了開拓大唐疆域,為盛世奠定基礎,李世明經常親自出徵,其中虎牢之戰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虎牢之戰使李世明聲望達到頂點。
即位後李世民在軍事上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唐太宗李世明不僅軍事才能突出,其個人還會武術擅長騎射,箭術無雙。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對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持馬槊相隨,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足見他對自己箭術的自信。
李世明還非常重視文化,設文學館、弘文館,招延獎掖文士。親自修史,勤奮執筆,詩文均有成績。《舊唐書·經籍志下》著錄《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四十卷,《全唐文》錄其文七卷,其中賦五篇。他個人詩作《飲馬長城窟行》,《帝京篇十首》,《望雪》等都是名篇。唐太宗書法成就同樣巨大,甚至不輸政治方面的成績。他親自撰寫並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行書刻帖——《溫泉銘》,標誌著中國歷史上書法碑帖發展的里程碑。
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小結“三代以下英雄之主獨稱漢高祖、光武、唐太宗,然而高祖起義之年六八,光武興復之歲三九,皆生長民間周曆世故,未有出於縱垮裙展之中,發於孩提韶之始,而具凌駕四海之氣,抱震撼八荒之才,如太宗者也。”
作為一個執政者來說,唐太宗無疑是歷代帝王的模範。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他在位期間唐朝的影響力遍及海內外,“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唐太宗本人也被回紇等族擁戴為“天可汗”,成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