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好物好玩分享

    清末同治年間

    《投名狀》的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刺馬是指清末張汶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的故事。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兩江總督、封疆大吏馬新貽校場閱兵完畢,返回督署的路上,為刺客張汶祥所殺。刺客並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張汶祥!”讓那班怕死的衛士捉拿。

    這個案子發生後,清廷十分驚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內幕褻聞,於臉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蓋矛盾,粉飾門面。慈禧太后為了維繫她搖搖欲墜的統治,親自出面處理此案。把正在天津處理教案的大員曾國藩,調來審理這個案件。又在曾國藩出發前夕,召見了他,面授機宜,說“馬新貽辦事很好”,為此案定了調子。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終於為張文祥定了一個“漏網發逆”和“復通海盜”的罪名,將張汶祥處決,剜了張汶祥的心,去祭奠這位馬新貽,又厚厚地予以撫卹。一句話,馬新貽是一個好官,張汶祥是一個發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總是難以隱瞞的,原來,馬新貽之所以官運亨通,靠的是假報軍功,又結納權貴才得來的。他在所謂的“剿匪”戰鬥中,原本是一個敗軍之將。被俘以後,又沒有骨氣,與“匪首”義結金蘭,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導演一幕馬新貽收復失地的鬧劇,欺瞞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寶座。飛黃騰達以後,那些拜把兄弟原以為可以攀附於他,千里迢迢來投靠。馬新貽奸佔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誘殺了拜把兄弟。張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脫他的魔掌,才弄出這一出刺馬的大案來。由此可見,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漁色負友,形同禽獸。凡此種種,正是清廷官場腐敗的縮影,無怪慈禧太后煞費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蓋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努力讀書真的是為了我們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