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灰灰
-
2 # 江山165940261
讀書不光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化發展,更能引領學生走向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大家還記得“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嗎?這個成語就出自大教育家孔子讀書的典故:孔子花費了很大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大體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他又讀第二遍,掌握了《易》的基本要點;到第三遍時,他已經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他為弟子們講解《易》這部書,不知道又翻閱了多少遍……以至於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了好多次,不得不一次次次更換新的。即使這樣,孔子仍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孔子如此好學,最終培養出了“孔門七十二賢”。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這其中就有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巨大功勞,沒有孔子哪來的“孔門七十二賢”;沒有孔門七十二賢,哪來的《論語》?沒有《論語》,哪來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此說來,孔子讀書僅僅只是為了自己嗎!
古人云“名師出高徒”說的也是這個理兒,名師授課侃侃而談,學生聽老師講課如坐春風如沐春雨,那是一種享受呀!同樣一個知識點,有的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唾沫飛濺,學生們依然如一頭霧水,糊里糊塗;有的老師三言兩語稍加點撥,學生們便豁然開朗。老師的授課能力為何有這麼大的差異?這與老師的學習能力有關,而讀書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我們生活在急劇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淘汰的速度可謂瞬息萬變。沒有任何一所學校、沒有任何一位教師敢如此斷言——透過自己的教育能讓學生獲得一生受用不盡的知識。
陝西師大文學院碩士生導師楊林柯教授在《推動自己,就是推動教育》這部著作中這樣寫道:讀書是教師開啟成長之門的金鑰匙,只有浸潤書香的教師,才能不斷的增長職業智慧,才能使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讀書也是最好的備課,善於讀書的教師必然善於思考,他們會把教學變成一種過程、一種動態、一種求索……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和道德引路人,應盡最大努力地追尋胸羅永珍。沒有書籍的滋潤,何來深厚的學養,何來傳道授業解惑。
如此說來,教書讀書還僅僅是為了自己嗎!
回覆列表
首先,你們是祖國的花花草草,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然後,你們是上一代的希望,下一代的信仰,還能指望誰替你們扛。最後,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一個不斷髮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沒有終點的,所以有了終身學習的理念。
最後,補充一句。讀的書不是為了自己,難道是為了嗎?人家常說,書都讀到肚子裡去了,可那是罵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