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野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辛棄疾生於北方,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創制“飛虎軍”以彈壓湖湘。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彈劾,數次起落,最終退隱田園。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冑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北方疆土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點睛之句寫出了辛稼軒報國無門的愁悶,也是對自己人生際遇命運多舛的感慨,世間芸芸眾生,又有幾人的人生是一片坦途呢?中國文人的傳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辛棄疾在感嘆世事艱難之時,報國無門之際,一生卻有進無退,始終沒有忘記收復故國,復我文邦,真偉丈夫也!在感懷辛稼軒傳奇人生的同時,這首詞的意境也著實讓人悲憤,尤其是最後一句,每每讀之,感慨萬千……

  • 2 # 鍾離圓月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一個清冷的月夜,獨坐在亭中,清風微微拂面而過,掃過明月的輕柔光芒,我醉於其中。雖稍顯清冷,卻也瀟灑自在。

    這句詩詞看過一眼便也記住了。

    全詞為蘇軾的詞《點絳脣 閒倚胡床》: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翻譯成現在的意思就是:閒著無事就靠坐著胡床,從庚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熟悉嗎?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 3 # 翻倍小螞蟻

    如果說古詩和現代白話文不同,那麼新詩就是我們平時用的語言。我相信,新詩是更容易記住的,和大家分享三個你只需看一次就能記住的詩句。

    一,北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二,海子,“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三,顧城。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他們的詩歌看看,必有收穫。

  • 4 # 檸檬味的苦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出自白居易的《夢微之》

    中國從古至今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語文課上研讀過的也有很多很多,唯獨這一句,讓我不需要下功夫去朗讀背誦,僅僅看了一遍就記得了。甚至久久為之震撼,是很容易明白的兩句話,也沒什麼華麗的詞藻堆砌,卻令人久久不忘,甚至能看見悲傷。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上邊的兩句都是詩經裡的,詩經真的是文化瑰寶,裡邊的很多句子都簡短富有詩意,把抽象的情感描述的像畫兒一樣,值得認真閱讀。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富有魅力精妙絕倫的詩句願我們都能賞得詩詞,寄得風月。

  • 5 # Canace域

    胡適的《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白話詩的開創|有趣的不太像詩

    當然,胡適《嘗試集》本就是用白話文寫詩的一次勇敢嘗試,是為打破古文作詩的一次創舉。

    這首《蝴蝶》,就像是平常看到的畫面,隨意的講述,除了字數還算整齊之外,看不出來哪裡像詩。不過讀來挺有畫面感,也是很容易就記住。就像《兩隻蝴蝶》一般自有其魔力。

    《蝴蝶》中,兩隻蝴蝶似有高遠理想,本說好一起“走向星辰大海,追尋宇宙真理”,但一個蝴蝶突然放棄了。只剩下一個蝴蝶孤零零在天地間,真如滄海之一粟,真正是宇宙一蝴蝶。這個蝴蝶大概也深感於宇宙之浩緲,自己煢煢獨立之孤渺,想想還是算了,畢竟“天上太孤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代最傑出的宰相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