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收藏家雜誌
-
2 # 茶之人生
建窯釉的特點:
身披厚厚的黑釉,底足部無釉。黑釉中透折出黃棕色的細長條紋,好像兔毛一般,因此稱為兔毫盞。
又因其紋理像鷓鴣鳥胸前的羽毛,宋人也有稱作"鷓鴣斑"的。
它形成的原理是由於在燒窯過程中,釉層中的空氣遇熱膨脹,形成氣泡,向釉面移動,將黑釉中豐富的鐵質帶到釉面,當溫度超過一千三佰度時,釉層流動,飽含鐵質的部分就流成條紋狀,冷卻時形成一條條的赤鐵礦晶體,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兔毫"了。
兔亳盞釉面光亮,毫紋由內向外放射,黃黑相間,極為美觀。它開創了中國陶瓷裝飾藝術上結晶釉藝術的新領域。
以上就是建窯釉的特點。
僅供參考。
建窯則以兔毫盞最負盛名。由於福建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產地,茶品的產量和質量均屬上乘,精美的茶具更是不可或缺的。宋徽宗趙佶鬥茶時使用的茶盞就是建窯兔毫盞。在飲茶之風的影響下,兔毫盞成為當時最流行的茶盞品種,其黑釉的釉面上閃現出不同色調的線條紋,狀如兔毫毛,民間俗稱“金兔毛”、“銀兔毛”、“藍兔毛”等,以紋理流暢清晰者最為名貴。
宋 建窯曜變天目茶盞
建窯另一類著名產品是曜變斑茶盞,日本稱為“曜變天目”。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12世紀末至14世紀),到中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曜變天目的燒成帶有極大的偶然性,其內壁釉下一次高溫燒成的藍白色或黃白色的耀斑群,在Sunny和一定溫度條件下會閃耀出七彩光暈,非常絢麗。與其類似的品種還有類似鷓鴣鳥胸毛、黑地白釉斑的鷓鴣斑盞。
民國 仿宋吉州窯剪紙貼花雙鳳紋碗
建窯盞的胎體較為厚重,胎色以黑灰居多,胎質堅實,胎泥中有白褐色沙粒,粗細不勻,用手觸控會感覺很粗糙。盞體施釉較厚,盞口由於釉的垂流現象,口邊釉極薄,呈深醬色甚至露胎。口沿以下,釉子逐漸加厚,腹部內底中央與外腹壁釉的沉積最厚,有的器物外部黑釉垂流現象嚴重,甚至聚成釉珠狀。釉光柔和,具有玉質感,盞內注滿茶水後,釉面的兔毫、鷓鴣斑、曜變斑等窯變花紋更加鮮豔明麗,令人賞心悅目。從建窯蘆花坪窯址的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出土有印陽文反書“供御”、“進盞”字銘的墊餅多件,出土物還有盞底印陰文“供御”二字者,這些考古材料證明北宋晚期宮廷已普遍使用建窯茶盞。
新仿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現代新仿器無論是吉州窯還是建窯,受胎土、釉料配方以及窯溫、窯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致使仿品與真品相比差距較大。但現代仿製品中也出現有很難得的珍品,其胎質細膩,黑釉釉面過於光亮,窯變花釉有的紋飾模糊不清,或是過於清晰漂亮,毫無宋器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