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娘娘
-
2 # 飛哥闖江湖
無論做什麼都有規律,沒有什麼便宜之說。
在便宜也要人工、稅務、運費、倉儲成本。
別說網店不需要門店。網店要想做好花費比實體店還要高。
推廣費不要錢嗎?2012年前,TB的直通車單次點選花費不超過1塊錢。現在呢?單次點選花費超過10塊錢的大把。而且很多點選都是電商運營公司的無效點選。也就是說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點選。
請一個運營店長,月薪酬都在1W+,還要提成。美工和客服雖然可以兼職,但還是要你自己去請啊。5K+至少了。租個寫字樓不要錢啊?租個倉庫不要錢啊?你進貨不用錢啊?
哪有那麼多便宜讓消費者去撿?有些消費者還好,有的很噁心。你不算損耗嗎?
還有各種的噁心事情,比如說要挾你你觸犯了廣告法,用詞不當什麼什麼的,還有說我拿去質監部門檢測,誰知道他是不是拿你賣給他的去檢測?
記住,一分錢一分貨。
超出你的認知,你覺得會是好東西嗎?
別說廠家直銷什麼什麼的,有幾個工廠去做散客的生意。說好聽點不在一個層次。說難聽點人家工廠沒有那麼多時間那麼多人理你一個既要便宜又要好的散戶。
還有他還要保證其他經銷商的利益。憑什麼要給你便宜?買幾十塊錢的東西就想做大爺,你也是沒吃過虧。
最後,奉勸所有諮詢此類問題的人,無論男女老少,下手買之前,想清楚了他的成本。也要搞清楚是不是你要的,想清楚這個和你在實體店裡買的是不是一樣。
-
3 # 不行往後
如今,通過電商平臺上網購物已經深入尋常百姓家。人們選擇網購多半是出於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等諸多因素考慮,其中,“省錢”這一因素又佔了重要位置。正如媒體經常報道的那樣,線上商品的價格往往要比線下低30%甚至更多,更有電商高管曾宣稱“線上線下價差可達50%”。長期以來的宣傳攻勢讓消費者普遍認為,網購就是能討到便宜。然而,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研究團隊從今年6月開始,經過系統而詳盡的調查取樣,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編制方法,選取了7個行業大類(食品、菸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裝置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以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未選取的是住房或租房類),得出全行業線上線下價差指數為0.9201——這意味著對於全行業平均水平來說,線上線下商品的價格差只有不到8%。
顯然,這一比例與電商所聲稱的線上商品要比線下便宜30%左右的論調有較大差異。
在研究當中,團隊將這7大類細分為26個行業品類,然後在每個行業品類中依照隨機或者常用原則挑選出10種商品,記錄並比較這些商品在線上(包括天貓、京東、1號店等)和線下實體店(包括歐尚、上海第一百貨、紅星美凱龍等)的價格,最後參照消費者價格指數編制方法計算出線上線下價差指數以及其他相關統計指標。(注:出於統計資源的限制,這裡作一個基本假設,即假設各行業大類下每個行業品類的權重是一樣的。)
這一份調查研究結論證明,如果純粹從價格上來看,消費者選擇網購不見得真的能討到便宜。
要知道,資料蒐集的是網上銷量排名前10的商品,按照現在的網路資料,這一類商品通常就是爆款,是商家為吸引流量、開啟市場而故意放低價格的一類商品。根據這一類商品去線下找到的價格也只是一般價格,沒有考慮任何優惠促銷的可能。因此,綜合考慮爆款、線上線下優惠促銷等原因,網購在價格上的優勢已不復存在。
相對於線下購買,網購的優勢主要還體現在便捷性上,尤其是對啤酒、軟飲飲料、洗衣粉、洗髮水這一類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相對比較高,線下搬運起來又費時費力的商品來說,線上的價格普遍較高但購買者仍然願意選擇線上購買。
而像牛奶,同樣是飲料類但由於受限於保質期和安全因素,線上的價格會比線下便宜,與之相同的還有大米。
綜上所述,造成線上商品價格優勢不再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其一,廠商在定價時非常理性,他們早已摸透了產品的市場特點。對於消費者的忠誠度、競爭廠商、產品的市場結構和特點等問題早已吃透,綜合考慮後才決定商品在線上和線下的定價。如果消費者盲目地認為在網上能淘到更便宜的商品,那就難免自己騙自己了。
其二,從營銷成本角度考慮,商品線上線下的差距已不明顯。目前商品線上銷售的營銷成本已佔銷售額的30%,這一百分比基本等同於在傳統的線下渠道進行營銷推廣的成本。
通常來說,線上營銷的成本涉及到渠道引流費、產品上架費、客服人力成本、服務費等多個方面,而且物流和反向物流的費用、退貨的管理成本等費用並未納入其中。因此,以往號稱剝離中間環節,讓消費者直接成本價購買商品的網購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此外,為了保護品牌,有些商家往往會有意識地將線上線下銷售的商品進行區分。換句話說,線下賣的不一定放上網,這一點在服裝行業和紡織業尤為常見,這也是男衣、男褲、男鞋、女鞋等品類線上線下商品匹配度低於20%的原因。
綜合上述分析,消費者網購時不能被一時的價格優惠所迷惑,“剁手黨”們要學會“智慧採購”,線上線下相結合,貨比三家總是不能少的。
-
4 # 孟定名剪王力
電商如果不在質量上的對比,是比實體店要有優勢一些,因為電商比實體店少了好多開支,比如房租和員工費用上,在物體上價位就可以少一點讓利出來給消費者,所以為什麼說在不要求質量太高的情況下,電商的確是要便宜一點
-
5 # 面朝大海1225
他的便宜是因為少了像房租,人工,場地,等一些費用,電商平臺上人員的僱傭是極少的,大部分都是夫妻雙方在做,這樣就成本低了很多,
-
6 # 踏浪梅森
電商賣的東西便宜與否還需要我們不迷信、多分析、多比對。目前可以賣貨的電商平臺大致有某寶、某東、某多多甚至於新崛起的抖音、快手等直銷平臺。每一個平臺和主播都宣稱自己是全網最低價,自己的價效比最高。但根據我長期的跟蹤和觀察,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在快手平臺的一個流量大咖小某龍,一直宣傳他的品牌價效比,我也入坑了很多商品。但是後來經過我在各大電商平臺的橫向比對後發現:除了極少數的一些產品確實比其他平臺略低那麼幾塊,十幾塊之外,很多他的直播商品價格都是會高於其他平臺的。所以說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管住雙手,千萬不要被忽悠,天天剁手,以為撿了便宜,實際是為別人貢獻了人民幣。
-
7 # 使用者66O188念奴嬌
便宜是比較來看。由於是網上購物,看著比自已去超市、零售價格低就認為是便宜,如最近在拼多多上買了兩個頭盔,當地都3O元左右,網上有十幾元、二十幾元很多品種,我就挑實用、功能全的夏天用的1O幾元、冬天好一點的近3O元各買了一個。後面漲價了,再看看同品牌的都掛出了7O幾及1OO多的價格。網上購物也它的不足,不好看質量和試穿、試用,雖說可以退貨,可是貨到了,不是大問題就將就了,闢如買的雨衣接頭處透亮,就是膠塗的不勻,還有買背心和他標的尺寸和推薦的體型要短一些,不是很合適。總的感覺是便宜一些,只是買的時候要反覆比較,掂量,拿準了再買。
-
8 # 苑滿糧
沒誠覺便宜,年前買啤酒價格便宜但不好喝。衣服便宜質量一般。跟實體店差不多,貴的好,便宜的質量沒覺得比體同等價格便宜。總之理性消費還是好的。
-
9 # 使用者3850407615941
電商肯定便宜,我除非一些市場上沒有的新產品才去電商買。電商,外賣給環保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害處,不想貪圖一點便宜和方便點外賣,只想給環保出一點點點小力。
-
10 # 咪來來
"便宜"只是一種宣傳語,出售商品就是為贏利的,沒有賠本買賣,至於如何贏利?商家是不會告訴買家的。需求並且有財力你就買,沒必要什麼事都要刨根問底一一顯得不識相,不識趣兒。
回覆列表
按照價值決定價格的基本定律,電商興起之初,電商賣的東西應該是真的便宜。那時候和實體店相比,電商賣家一臺電腦撐起一家店,老闆一個人採購、美工、客服、運營、收發一條龍服務。省去水電房租人員成本,同利潤率的情況下,電商的售價會低很多。即使線上利潤率高於線下,因為操作空間大,電商售價也往往比實體店低。
隨著從業人員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電商早就不是擺攤兒賣貨這麼簡單了。現在做電商,講究流量、展現,東西再好再便宜,買家看不到,一點用沒有。此時,電商競爭的重點從貨本身轉移到了拼流量上。怎麼提流量,從最初的刷單到現在的網紅甚至明星直播帶貨,沒有哪個方法不散發著金錢的味道。各大平臺也自帶提高流量的工具,想把貨賣出去,不用不可能。所以現在早就不是一人一電腦一家店的時代,一個像“韓都衣舍”這種量級的電商公司的運營成本不比經營一家大型連鎖賣場低。
所以,是時候去地攤兒逛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