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對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其激發好奇心,隨便哪個情境,都可能成為引導孩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場所。我們要做的只是消除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後根據孩子的興趣盡己所能提供各種實踐材料和工具,瓶瓶罐罐也好,鍋碗瓢盆也罷,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就可以了。
2、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一句"你說呢?"就是最好的回答。
每當孩子帶著問題來問我們該怎麼辦時,最好的回答就是:你說呢?這不是"踢皮球"給孩子,而是引導他獨立思考,自己解決,不管孩子回答得對與錯,我們只要有事沒事表現出對孩子提出的亮點很吃驚就可以了。"哇!你太厲害了,這個你都知道!"這種讚許和肯定會像小鞭子一樣驅動著他繼續往前走。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所以,聰明的父母不會把直接答案告訴孩子,更不會代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在他需要時提供情感支援,而不是解決方案。
3、鼓勵孩子"玩"出花樣。
有心理學家認為,對12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營養,那就是"玩",玩"夠"了才能學得"好"。"玩"的過程,就是釋放好奇心的過程。在孩子們看來,任何沒有接觸過的東西都是學習的物件。
嬰幼兒時期的"玩",更多的是透過自己的眼耳口鼻等感官來學習,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也透過感官來開發。兒童期的"玩"則需要更多的"花樣"來實現。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好奇心涉及的領域更廣,除了簡單的認知,還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探究,這就要藉助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因此,需要開闢更多的途徑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讀書可以讓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也可以幫助他們體驗、認識這個世界,以此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從而保持對學習的興趣。而這種發端於好奇心的學習興趣,則是孩子持續獲得知識、並最終擁有生活本領乃至成功的巨大推動力。
法國教育家盧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導,就能成為孩子尋求知識的動力"。"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作為父母,我們要始終記得,孩子們因好奇心而起的任何探索都是他們在為成年後的發展潛力而勤奮努力,我們能做的,就是無條件的關注,儘可能地支援,真心實意的欣賞,剩下的,交給時間就好了。
1、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對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其激發好奇心,隨便哪個情境,都可能成為引導孩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場所。我們要做的只是消除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後根據孩子的興趣盡己所能提供各種實踐材料和工具,瓶瓶罐罐也好,鍋碗瓢盆也罷,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就可以了。
2、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一句"你說呢?"就是最好的回答。
每當孩子帶著問題來問我們該怎麼辦時,最好的回答就是:你說呢?這不是"踢皮球"給孩子,而是引導他獨立思考,自己解決,不管孩子回答得對與錯,我們只要有事沒事表現出對孩子提出的亮點很吃驚就可以了。"哇!你太厲害了,這個你都知道!"這種讚許和肯定會像小鞭子一樣驅動著他繼續往前走。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所以,聰明的父母不會把直接答案告訴孩子,更不會代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在他需要時提供情感支援,而不是解決方案。
3、鼓勵孩子"玩"出花樣。
有心理學家認為,對12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營養,那就是"玩",玩"夠"了才能學得"好"。"玩"的過程,就是釋放好奇心的過程。在孩子們看來,任何沒有接觸過的東西都是學習的物件。
嬰幼兒時期的"玩",更多的是透過自己的眼耳口鼻等感官來學習,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也透過感官來開發。兒童期的"玩"則需要更多的"花樣"來實現。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好奇心涉及的領域更廣,除了簡單的認知,還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探究,這就要藉助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因此,需要開闢更多的途徑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讀書可以讓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也可以幫助他們體驗、認識這個世界,以此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從而保持對學習的興趣。而這種發端於好奇心的學習興趣,則是孩子持續獲得知識、並最終擁有生活本領乃至成功的巨大推動力。
法國教育家盧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導,就能成為孩子尋求知識的動力"。"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作為父母,我們要始終記得,孩子們因好奇心而起的任何探索都是他們在為成年後的發展潛力而勤奮努力,我們能做的,就是無條件的關注,儘可能地支援,真心實意的欣賞,剩下的,交給時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