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地香菸頭

    鄰居。以明清而計,徽州府,地級黃山市(除黃山區北部原太平縣地域)+績溪縣+婺源縣。宣州府,今地級宣城市(績溪縣除外)+南陵縣+蕪湖縣。宣徽是鄰居。績溪永遠是徽屬六邑之一,終有徽州光復的那一天。鄙人徽州屯溪人,面對徽州故園,不敢忘,不能忘。

  • 2 # 沒資格說苦

    相同點:徽語其實也是應該屬於吳語, 排除所謂的“濁音清化”,徽語的韻母、詞彙都是吳語式的, 而且比“南吳”更接近太湖片吳語。現在獨立成徽語,只是有些人為了方言劃分中所謂的“濁音清化說”自圓其說。舉個例子:我是上海人,上海話中有好多發音跟徽語是差不多的,比如說西瓜,叫“希古”,跟徽州鄉下發音完全一樣。在歷史上徽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一個分支。把徽語單獨從吳語方言中單獨列出來的。造成全中國僅舊徽州府+嚴州府+旌德縣+浮樑縣僅不到200萬的人,面積不大的一塊地方說徽語的地盤。區別:可能入聲是它們之間唯一的區別吧。具體如下: 浦城的入聲字不分陰陽,都讀長調[32],自成一個調類。從周圍方言的入聲都分陰陽兩類的情況來看,浦城的入聲調應當是陰入和陽入合併的結果。但由於浦城古全濁聲母已經清化,[32]的調值也缺乏明顯的陰調或陽調的特徵,所以難以斷定究竟是清入歸陽入,還是濁入歸陰入。從總體上看,浦城入聲的調值[32]跟周圍方言的陽入調值更加接近一些,例如廣豐陽入[23],江山陽入[3],遂昌陽入[23],龍泉陽入[23],慶元陽入[34],離浦城稍遠的青田陽入也是[32]。 (3)入聲歸陽去:徽語婺源。 (4)清入歸陰平:吳語義烏。 (5)清入歸陰上:吳語磐安,永康。 (6)清入歸陰去:吳語金華城裡,鹹山。 (7)清入歸陽去:徽語黟縣,建德部分字。 (8)濁入歸陰平:徽語屯溪,黟縣。 (9)濁入歸陽平:吳語義烏,磐安。 (10)濁入歸上聲:建德部分字。 (11)濁入歸陰上:徽語遂安縣城,壽昌鹹山。 (12)濁入歸陽上:湯溪,永康,武義西南部王宅、白姆、俞源等地,武義城裡,部分字。 (13)濁入歸陽去:吳語金華城裡,鹹山、溫州永強,徽語歙縣、祁門。參考資料:吳徽語入聲演變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布藝的燈罩怎樣除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