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醫生說醫
-
2 # 劉永毅醫生
癌症發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是昨天一切正常、今天就患癌了,一般癌前疾病、或者癌前病變大約存在幾年、甚至數十年才有可能轉變至癌。癌前疾病與癌前病變不一樣,病變是病理學診斷,比如不典型增生、內瘤變,而胃癌的癌前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萎縮性胃炎。
胃癌發展過程大致是從胃的正常粘膜開始,在各種刺激因素的作用下逐漸有了慢性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腺體萎縮、粘膜層變薄)→腸化生、不典型增生(內瘤變)→原位癌→浸潤癌!
輕度萎縮性胃炎是可以完全逆轉至正常,而到了重度萎縮性胃炎、以及粘膜不典型增生(內瘤變)的階段多不可逆轉,需干預,阻止發展!那麼,如何逆轉萎縮性胃炎、或阻止向胃癌發展呢?
幽門螺旋桿菌!胃內唯一存活的微生物,與胃炎、胃潰瘍、胃癌的關係極為親密,約90%多的胃癌病人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因此患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時就需要把它殺死!臨床多用呼氣試驗、胃鏡檢查它是否存在,也有人觀察到口臭也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
亞硝酸鹽誘發胃癌的結論沒什麼可懷疑的!亞硝酸鹽本身並不直接致癌,但體內可轉化成亞硝胺,致癌物!醃製、熏製食物以及加工肉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很高,因此不宜經常吃這些東西,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
油煎、燒烤、過於辛辣刺激食物也都可能對胃造成損傷,食鹽重、嗜酒也不好,尤其是已有“胃病”的人群還是要注意一下。
胃癌最有效的干預措施就是胃鏡篩查,前面也提到癌前疾病進展到癌需要時間,一般人群建議每3年做1次胃鏡,患有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的人群每年做胃鏡還是有必要。胃鏡直視下檢查、或病理活檢,若存在不典型增生(內瘤變)可考慮鏡下切除,高級別內瘤變往往看作原位癌而進行處理。
臨床醫學是循證醫學,國內外統一觀點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慢性胃炎進而導致胃癌風險有很大關係。
有多方面證據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慢性非萎縮性和萎縮性胃炎患者非常有益,無論是在組織學炎症上還是在降低胃癌風險方面。
在胃炎的後期階段(已發展至腸上皮化生),較弱的證據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具有有益的組織學效應,但對胃癌風險降低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沒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根除對腸上皮化生患者有負面影響,因此,考慮到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有益組織學效應,腸上皮化生患者應該根除幽門螺桿菌。
同樣重要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現在被認為是一種傳染病,大多數情況下建議根除,無論是否存在癌前病變。
內鏡下切除胃淺表性腫瘤後,有RCT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患者胃癌發生率顯著減少。因此,對於內鏡治療胃腫瘤及其癌前病變的患者,建議根除幽門螺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