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色護衛隊
-
2 # 還沒入門的小醫生
制度不一樣,秦朝全民皆兵,以戰養戰,將士敢死,軍規森嚴。最主要的是軍功爵制,那時候沒有科舉,出人頭地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戰場上砍人。國家凝聚力強。戰國時期的國家就像軍國主義制度,一切政策都是為了戰爭服務。明朝中葉以後開國的軍戶制度就已經名存實亡,說是全國戴甲百萬,其實都已經退化成農民。明末實行募兵制,這種制度對國家財政負擔太大。其實這種制度也有好處,就是適合訓練精兵,但是以明末財政政府根本沒有財力來訓練士卒。這其中還有太多原因,比如朝廷啊政治啊利益啊文化啊什麼的,這裡不一一闡述。最根本的是國家沒錢!制度失敗!儒家影響!朝廷腐敗!當兵沒有希望!!
-
3 # 大秦鐵鷹劍士
戰國時代是全民皆兵,除了常規部隊外一旦有大的戰爭,所有成年男子都有入伍作戰的義務。因此戰國七雄中的秦齊趙楚魏都可以組織四十萬以上的軍隊作戰,秦楚齊三國鼎盛時期有六十萬可戰之兵!秦朝統一六國後還是戰時社會,可以徵發成軍的人就更多。
宋朝以後重文輕武,義務兵與僱傭兵制度並存,但是軍隊戰心下降,遠遠沒有戰國時代的鐵血軍魂!統治者出於限制百姓造反以及減少國家財政支出的目的,越來越依靠募兵制,兵少民多,百姓當兵積極性不高。明朝後期採用募兵制度,由於國家財政困難,經常欠發糧響,所以明朝打女真集結十多萬軍隊都困難。
戰國時代兵爭頻繁,百姓都習武自衛,經常排兵佈陣的演練,所以戰國時代的百姓入伍集訓三月就可以成為精兵。宋元明清的百姓只種莊稼或者經商或者讀書,軍事訓練沒有,打仗的時候就逃命,入伍當兵只為軍餉,因此戰鬥力低下!
明朝末期,要錢沒錢,要兵沒兵,百姓都起義造反了,因此能湊十萬軍隊抵抗金國,已經是崇禎皇帝的極限了。
-
4 # 火茶極大
這其實是一個經濟問題。秦起之時,天下均不歸秦,劍光所及全是無主之地,換句話來說打仗是賺錢的,而且除了打仗之外就沒有暴富的途徑。而明末正是土地兼併最嚴重的時刻,天下之田十之八九屬於當權者,打仗就成了虧錢的活,反而造反是賺錢的。所以李順造反了。後金也造反了。因為賺錢。
回覆列表
秦國是典型軍事國家,百姓以戰養家,“秦人聞戰則喜”就是反映這一現象。
但是到後來的王朝都發現以戰養家這種事在戰亂期間可行,大一統和平年代就不靠譜了,人口劇烈提升不說,以戰養家主要就是靠搶,最富有的就是中原自己了,難道北上搶遊牧民族?
沒得搶,當兵的誰養?自然是國家,所以到後來一個國家的軍事人數都控制在一定數量,我們以為的動輒幾十萬,其實都是早期,後來幾萬人已經是有相當規模的軍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