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踏浪尋花ing
-
2 # 人格的劇本
我是一名大一的學生,但是,再過一個月我就成為大二的學生了,我自認為這個考研的事情對於每一個大學生來說,這都是必走的路程。
1、隨著時代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考研究生博士生,因此競爭力越來越大,社會就業壓力會慢慢的增加,很多人認為學歷高了,就能夠去更好的單位或者是資薪高的公司,因他們都是看學歷或者是有學歷限制。2、在70年代80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家人最高興的事情,因為那時候大學生很稀有,而且也考研究生博士生也沒這麼火熱。但是,打個比方,就像我們00後的研究生博士生真的很多。說句我們這的老土話去和下餃子一樣,擠來擠去,其實呢,就是達到飽和狀態。3、現在我們00後都認為30結婚找工作都不晚,如果我們到了考研的年齡,考了兩年沒有考上,但我們也不會灰心的。我問了幾個我周圍的同學,他們都有不同的觀點。一方面,他們說如果我考研兩年沒有考上,我會選擇工作,邊工作邊再考研,因為我經歷兩次考研了,感覺太浪費時間了,況且我對考研的題型和規則都瞭解了,而且我還沒有經濟來源,不能只依靠父母,我可以拿著一個月1萬元的月薪再努力學習或者我不一定再去從這條考研的路上出人頭地,我可以選擇其他別的方面上我比較愛好的,現在網路迅速發展,我可以創業,也可以不把學歷放在第一位。
另一方面,我有的同學就是死性子的那種,不考過不回頭,一般的我認為都能考過,因為考試考久了,也不緊張了,很隨性的心態。
-
3 # 蘇同玥
一、需要問自己。自己想要什麼,想過什麼生活。如果你想以後畢業後進高校。進大專類學校,基本是碩士畢業,然後就可以去參加招聘大專院校的招聘,如果想進本科院校,還要讀博。以上說的都是學歷的硬性要求,進學校工作,基本都是要筆試面試,博士目前只要面試即可。你考了兩年研究生,那一定是有壓力,以及你考的目標院校競爭一定也不小。我有一些朋友,二戰沒上理想的學校就找工作去了,也有直接調劑差點,偏的學校。
二、我還可以耐得住,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還一個真實的案例,有個認識的姐,就是專升本,然後工作很多年,後來再考研,再戰再戰,人用總結經驗,英語沒過線,專業課不行,英語差三分這樣的情況,最後考上。
三、現在這份高工資的工作,是否是很有潛力的工作,可不可以讓你將來讀在職,或者說工作時間如何,你每天是否有時間可以專心學專業課,背單詞。
祝上進的你,好運!
-
4 # 讓思考再飛會兒
一邊是沒考上,持續投入中,而這邊如果開始工作,則直接開始收益。
確實難以選擇。
你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缺錢嗎?
2、繼續考的話,你還需多長時間才能考上研究生?
3、月薪一萬的機會多不多?
4、你可以邊上班邊考研嗎,二者衝突嗎?
5、你考研的目的是什麼,即為什麼考研?
6、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就這六個吧!
自己評估下,看是否需要繼續考!
-
5 # 馬蘇裡
其實,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心裡的天平已經傾斜了。
《奇葩說》有一期,蔡康永丟擲這樣一個問題
“有人問我,他可不可以做安心做一個廢物。”
最後,一句總結性的話是,“沒有人可以豁免他人的眼光”
其實,會問這個問題,
你心裡有答案,只是需要別人給你肯定。
都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還是那句“你要知道自己以後到底要幹嘛。”
我們啊,都是第一次做人,
沒人可以說自己說的一定都是對的。
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啊。
但,
努力這麼久,不就是,在追求內心舒適度嗎。
最後一個問題結尾:“如果給你一份工作,雙休,六險二金,事少錢多離家近,體面,時間多,你還要考研嗎?”
答案,你也知道。
回覆列表
踏浪認為,考研兩年沒上岸,應該果斷選擇去從事月薪一萬的工作,決不應該把精力再耗費在結局尚屬未知的"三戰"上了。考研的初哀
說到底,對於絕大多數參加考研的應屆大學生來講,考研的主要目的無非是想通過讀研,來提高學歷層次,增強自身專業領域競爭優勢,最終謀求一份心理認可度較高的職場位置。
一戰失利情有可原據踏浪觀察,當今考研的大學生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意志堅定型。這部分學生從上大一起就己經立下了考研的志向。他們有的是本科學校層次較差,想通過考研來圓自己的名校夢;有的是不喜歡本科所學專業,想通過跨考,在研究生階段轉成喜歡的專業,等等。總之,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能夠在大一決定考研,併為之持續奮鬥四年的人,上岸的機率不說100%也差不多。他們應該是保研的主力,最次也能通過調劑上岸。被動接受型。這部分學生迫於本科畢業後就業市場的巨大壓力,又不甘心做一些層次低薪資微薄的工作,在家長和老師的勸導下,加入到了考研大軍中來。這類學生備戰起步較晚,一般從大三下半年才開始準備,但上岸的機率也是蠻大的,因為他們打的是有準備之仗。左右搖擺型。這類學生屬牆頭草的,考研意志不堅定。忽而下決心考研,學個三五日;忽而又耐不住讀書的寂寞,想早點工作,再也不要受學習考試的折磨。其實究其根本,還是厭學心理在做怪。總之,他們是心裡早做好"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了。考得上就念,考不上就去工作。所以他們一邊著手準備考研,一邊準備簡歷求職。考研前如果拿到理想的offer,這部分學生十之八九會棄考的。隨波逐流型。這類學生似乎沒啥準主意。他們看見別人準備考研,自己也就跟著報名;看見別人找工作,內心也急得不得了,也跟著做簡歷,跑招聘會現場。比第三種左右搖擺型還要讓人著急的是,他們對是該考研還是該工作,沒有很明顯的傾向性,所以最容易誤事兒。他們是兩樣都想要,又都不是很上心,結果哪樣都不容易得不到。由於考研的心態不一,準備的過程有長有短,複習的勁頭有張有馳,導致一些同學初戰敗北,應是在所難免的。
選擇二戰已有風險不管是上面列舉的哪種型別學生,考研失利後,如果選擇二戰,就必須要冒著二戰繼續失利、還會因此丟掉應屆生身份的風險。
我們大家都知道,為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這些年出臺了好多扶持政策,很多企事業單位的招聘都是針對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喪失這樣的身份對於大學生就業來說損失有多大,可想而知的。
三戰已如強弩之末如果說,一戰失利,可能存在種種原因,諸如意志不堅決,準備不充分,等等。那麼,二戰時,這些不利因素就應當首先被克服被糾正。這一年多的準備時間應該是很充分的了。如果說一戰時,還有畢業設計、找工作等因素干擾,二戰時應該了無牽掛了,努力奮鬥的目標只有一個,考研。
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二戰仍然折戟沉沙,那隻能說是技不如人了。如果這時有個月薪一萬的工作崗位在向你招手,如果還不去的話,那究竟是在等什麼呢?這就需要心理學家來解釋和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