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老師的閒言碎語

    熱點學校一定有它所熱之處,肯定有它自身的優勢 ,並且這種優勢不是在短時間內形成的,是經過員工的共同努力逐步積澱形成的。它的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教育理念等必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就是學校特色。

    熱點學校一旦打出名氣,大家對它是趨之若鶩,紛紛把孩子送進來讀書,望子成龍心切嘛。關鍵是熱點學校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美麗的校園環境,更適合孩子的學習,更有利於孩子的成才。如河北的衡水二中,安徽的毛坦廠中學。

  • 2 # 安安愛學習

    首先,熱點學校和非熱點學校肯定有區別。主要是:1招生生源;熱點學校一般成績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去。2學習氛圍;熱點學校的管理總體相對嚴格,從客觀上創造有益於學習的條件。成績好的學生也更愛學習!3更好的師資和教學水平!4配套設施更完善!

    教學資源不平衡,少數孩子們可能會感覺不公,但更覺得不公的是孩子的父母!因為家長更關注這些問題!但要分兩種情況:1是整體的資源不平衡問題,比如農村相對城市,不是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不是孩子們不努力!2在同一個區域,有的考上熱點學校,有的沒有考上,那就要從自身原因出發了。

  • 3 # 裝點夜空的小星光

    熱點學校和非熱點學校一定是有區別的。對孩子造成不公平意識倒不一定。

    舉個例子,熱點學校的社會地位往往比較高,要麼是區直,要麼是市直。他的生源相對來講比較“特殊”,這些學校往往被別人稱為“貴族學校”。孩子的家長要麼是高幹子弟、機關單位的,要麼就是富人堆裡跑出來的。和學校熱度相對應的大概就是周圍的樓市熱度,讓鄉鎮成長起來的孩子去這些熱度學校,基本不可能,兩個字:沒錢。

    現在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熱點學校,把大量的金錢砸到了教育上,高額貸款的壓力使得整個家庭的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都受到衝擊。“砸鍋賣鐵”的教育觀其實是美化了的“唯教育論”,不可取。

    在和周圍人交流過程中,我發現,“過力”讓孩子進入熱點學校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更加苛刻,一旦學習不夠出色,往往就會對孩子施加壓力。孩子累,家長也累。最後也未必能考上北大清華。

    還有一個現象,被家長“逼著”進入熱點學校的孩子,心裡的壓力只有他自己明白。你想,從村子裡出去,好像擔負了全村的理想去上學,周圍孩子都是蜜罐里長大的,吃的穿的都會更高一籌,這樣呆上幾年,想不自卑都難。攀比心理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家長務必要重視起來。

    真正完成不公平意識的,我想可能是家長。儘量淡化熱點和非熱點,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學習,最終還是靠孩子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敗過一次,今年還想開個水果店,能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