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康熙帝教育皇子的思路極其清晰,在秉承滿洲祖先國語騎射的同時也要學習漢學,同時強調:太子教育同屬國之根本,古代賢明君主無不以此為重,但即便是李世民那樣的皇帝也還是養出李承乾這樣的兒子,這些道理和教訓我都懂,所以自當勉力訓導。

    但有一點是康熙帝不願承認的,雖然自己的學問甚至超過了皇子的幾位師傅,也曾標榜自己學習的努力程度,但是對於同樣的說法換到胤礽身上,他則只想承認其“略通漢文”,這不是謙虛,而是要求在場的滿洲大臣教習“滿洲禮法,勿染漢習”,“或有一人日後入於漢習,朕定不寬宥!”

    如上可以看出,康熙帝的教育思想是以自身民族特色為基礎,以漢文化為輔,充分認識到古代帝王在皇子教育方面的缺點和不足,吸取經驗,讓諸位皇子,尤其是太子胤礽早日成才。

    於民,康熙帝在尊孔崇文方面做得不錯,中規中矩,但從八股取士來說,黃宗羲和顧炎武都認為八股取士禁錮文人思想淪為應試工具,好不容易在康熙二年得以廢除,沒想到康熙八年的時候,康熙帝又恢復了八股,實在可惜。

    士子們不習慣,強烈要求恢復八股,錯在康熙帝麼?不是,康熙帝錯在“不加選擇的一味遷就”,至於習慣問題,二十年一代人,很快就能通過換代而習慣,這個機會錯過了。

    於儲君,康熙帝親自教育的內容並不少,比如愛惜糧食、循序漸進、知書明理、自強不息等等很多內容,可以說他在教育上是不厭其煩好父親,但“不加選擇的一味遷就”還體現在康熙帝對太子胤礽的教育方面,雖然也曾說過勉力訓誡,但到執行的時候他卻不是這麼做的。

    比如李光地,他也是胤礽的開蒙師傅,但到二立太子的時候,李光地連康熙的旨意都違命不傳,以沉默“縱容”了佟國維、馬齊等滿漢大臣統一選擇胤禩,李光地本人支援的也是胤禩,可見胤礽是多遭恨。

    很多記錄都被康熙帝一筆抹殺,隻字不留,但是對老四胤禛,康熙帝可沒那麼仁慈,管教極嚴,胤禛自小就是沉默寡言但抽冷子急怒的性子,這都被記錄在案,還是在胤禛成年後特地上疏給父親,才被康熙帝寬免刪除“汙點記錄”的,“汙點”是刪下去了,沒想到摺子流傳下來了^_^;

    康熙帝怕胤礽在錢財用度上受委屈,先是恢復了詹氏府,又讓胤礽乳母的丈夫凌普掌管內務府,就這都不夠花,胤礽還利用特權和東印度公司偷偷做生意,這在東印度公司都是記錄在案的。(“同案”的還有胤禛。)

    胤禩怎麼會倒黴呢?一廢太子的時候,康熙讓胤禩暫理內務府,就是要法辦胤礽乳母的丈夫凌普,胤礽的那堆爛賬足夠凌普死好幾次了。

    但有一點,全世界都知道凌普是康熙特地為胤礽安插到內務府的,順了你的意思然後再法辦凌普,這好說不好聽呀。

    胤禩“徇私”凌普,所以也遭受了康熙帝的清算。(也有其他原因,但以此為罪名。)

    尤其是胤礽,他的師傅除了講課以外,無論是見面、說話都要跪著,甚至自己背課文老師也得跪著。

    最有意思的是徐元夢:

    康熙帝當著皇子們揶揄徐元夢不能拉弓放箭,老學究無非解釋幾句就被打個半死,父母發配黑龍江。

    二廢胤礽的時候,康熙卻指責胤礽不但毆打徐元夢,還把他推河裡去了。

    怪了,跟誰學的呢?這樣的“言傳身教”能教育出人才來麼?反倒是其他皇子,除了胤禔以外個頂個都是人才。

    胤礽幾乎是所有人的目標,後來又成了康熙帝的目標,他當然會第一個出局嘍~

    這是照康熙帝失敗的教育方式所寫,寫了個奪嫡鬥爭白熱化之前的基本面,奪嫡過程中的事情,考慮篇幅長度,我今後會在類似題目中以胤礽自身為切入點再寫一篇,多謝關注。

  • 2 # 金哥看天下

    康熙兒子眾多,寫在族譜上的就有24個,實際上有35個。不過根據當時年齡、才能和野性論,共有 九個兒子有可能成為康熙的接班人,於是圍繞嫡子之位,九個兒子展示一場曠日持久(康熙在位時 間太長了)、以命相搏的太子之爭,是為九子奪嫡。

    要說康熙最喜歡的,自然是皇次子胤礽。胤礽的母親是赫舍里氏,出身高貴。赫舍里氏的爺爺是索 尼,當朝輔政大臣,父親是領侍衛內大臣葛布喇,叔叔是索爾圖,均是朝中大臣。用這樣的強力後 援團,加之康熙和赫舍里氏,青梅竹馬,感情極好,胤礽的太子之位應該無憂。

    實際上,因為赫舍里氏在生產的時候,難產而亡,康熙對胤礽更是寵愛有加。在胤礽兩歲的時候, 康熙就一改清朝不立太子的傳統,效仿漢族前朝,立胤礽為太子。胤礽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也是在位最長的皇太子,有多長呢?三十年。

    整整熬了三十年,康熙還活得好好的,看上去登基遙遙無期,加之身邊的其他阿哥窮追猛打,胤礽有些按捺不住了,勾結朝中大臣,想要提前登基。

    康熙怒,廢了胤礽太子之位,當第二年,又找了個機會,恢復了其太子之位。

    說這胤礽也是沒長記性,或許是從小受康熙獨寵,見欲提前登基的大罪都躲過了,更加變本加厲,再次集結黨羽,對其他阿哥打擊報復。

    康熙也因此傷透了心,終於在康熙五十一年再次下詔廢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並一直圈禁到胤礽死的那一刻。死時,胤礽已經51歲,雍正(即四阿哥)已經登基。

    其實真正讓康熙心寒的是,胤礽竟然和康熙的妃子鄭春華私通,被冠以“淫 亂 後 宮”的罪名。

    也有研究紅學的作者認為,《紅樓夢》的真正作者,就是這位被廢的太子,大觀園裡的各種明爭暗鬥,對映的正是九子爭嫡。真偽莫辨,就此略過。

    九子正嫡最終以四阿哥最終奉遺詔登基告終,至於遺詔之真偽,至今仍是懸案,康熙最終選擇了誰,當然只有登上大位的雍正才知道。

  • 3 # 耶律阿寶機

    個人覺得還是耐不住寂寞,應該算當太子時間最長的一位太子了吧,每天膽戰心驚,兢兢業業,又有那麼多人覬覦使絆子,心理素質差的估計早瘋了,不當下面人當了那就是生不如死,當吧有那麼激烈,老頭子看著你,下面人更看著你,稍有不是就踩空。提前準備吧老頭子說你不孝順,想弒君,準備遲了有趕不上,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總說他不適合當君主,準備怎麼長時間能不漏弊端嗎?跟考試一個性質,天天讓準備到考試,結果到考試當天啥也想不起來了,突如其來的考試正好考的有不錯,無情最是帝王家這話到啥時候也不過時,平民老百姓應為分點財產反目成仇的有多少?

  • 4 # 巴顏鵠09

    這個問題之前我已經回答過很具體,想看的可以翻翻我之前的文章,這裡就節選一段說。

    那麼這麼一對兒優秀的父子,彼此都互相惦念互相關愛的父子為什麼最後分道揚鑣了呢?那麼我們具體說說胤礽繼位失敗的原因。

    1,康熙皇帝。太子到最後的驕橫跋扈,品行全無康熙皇帝負有不可得推卸的責任,他對皇太子的溺愛可以說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有兩封書信足以證明一代明君在對孩子過份疼愛的程度。

    玄燁諭皇太子胤礽親征噶爾丹等情形

    一:“諭皇太子:

    此間爾請安文書隔絕,朕內心不安。今奏文請皇太后安,朕不勝喜悅。此間等待費揚古大軍,馬匹稍肥,地方水草均與前報無異,恐敵發覺,我方卡倫正在收縮,並未擴充套件。此間不曉其無聞。

    朕安。唯晝夜辛勞實感疲倦。諸阿哥、王、大臣、官員等以至兵丁均好。皇太子身體好嗎?留宮內眾阿哥均好嗎?此處並無何物,唯有沙石,值歇宿之際命小太監取石,以水淘選各色石一匣送之。”

    二,(節選) “朕帥軍征戰之時,軍務在身,無暇他思。今勝負已定,噶爾丹逃遁,我軍窮追不捨。當此之時,班師返歸,一路欣悅,朕不由思念太子,何得釋懷。今天氣已熱,將你所穿棉衣、紗衣、棉葛布袍(等)四件,褂子四件,一併捎來。務必揀選你穿過的,以便皇父想你時穿上。”

    不知道你們看完了有妹有大跌眼鏡,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竟然也這麼兒女情長。然而一旦兒女情長之後,自然也就英雄氣短了。兼有蒙古人的豪放豁達,滿族人的強悍勇猛和漢族人的文雅智慧的玄燁居然有如此感性的一面。出征在外,軍務繁忙,仍然還有心思想念皇太子胤礽,以至於千里送石子回京以表牽掛之情,在即將得勝歸來之時,向胤礽索取舊衣物來慰藉遠隔重山的思念,這是抱持著一種多麼可貴的浪漫主義情懷啊!在一個帝王身上,一個天字第一號的父親身上,這是多麼珍稀啊! 做過父親的都知道,過份的溺愛不一定會給孩子心靈上會帶來好的方面,但凡感情來的太容易也同樣會不珍惜,父子間第一次嫌隙出現在康熙二十九年發生了一個誤會,讓玄燁心裡對胤礽種下了怨懟的種子。那年玄燁親征噶爾丹,途中忽然病倒,就想見自己多日不見的兒子們,那時候太子才十七歲,胤礽也才十四歲,其他兒子就更小了,不方便出來,於是他就派人去招太子和皇三子來塞北行宮探望。而這兩位爺由於年紀小,見到皇父的時候,也沒有瞧出個好壞來。胤祉還好,酸秀才一個,由於性子柔一些,也溫存些,倒是沒讓皇帝心裡覺得有什麼不舒服,可是胤礽見到皇帝“毫無悲慼之情”,這點叫康熙十分鬱悶。想,好小子啊,敢情兒老子我白心疼你了阿,從小我拿你多上心啊,你打小兒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你的奶孃一家我都好好照顧著。為了你讀書,老子我給你建了個“無逸齋”,你稍微大點了老子特地為你緊挨著乾清宮建了個毓慶宮,供你生活學習,就是讓你時時謹記先人教誨,勤奮恭孝,沒有良心的孩子,都不知道心疼你老子。你不想想,你那年長天花,老子我12天沒批奏摺,如今老子我病了,你連句話也沒有,整一塊兒木頭!枉我從小教育你要孝順,你都學那裡去了…… 於是,在病得稀裡糊塗的玄燁極度敏感的碎碎念之後,便有了之後的種種惡評:“此人絕無忠愛君父之心。” 而康熙也小氣吧啦地記了二十多年的仇,一直很把這個事兒當做是自己心裡的委屈。 但傷心歸傷心,皇帝沒有當即就處置了他,畢竟兒子嘛,要慢慢教育,慢慢感化的。可能通過此事之後漸漸在對待胤礽身上讓自己清醒了不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包括皇長子胤禔為多羅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為多羅貝勒。受封的諸皇子參與國家政務,並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分封皇子,相對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對皇太子是一次考驗。好吧!榮寵分享之後隨之矛盾也來了,諸年長皇子有權有勢以後,加劇了與皇太子的矛盾,諸皇子及其黨羽的共同打擊目標是皇太子及皇太子黨。於是,在皇帝與儲君、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錯綜複雜,日益加劇。

    2、胤礽自身毛病。養尊處優的太子,作為不可一世的康熙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給了他,而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囂張跋扈、目空一切。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長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在巡幸期間,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報告了太子的許多不良表現。比如說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種種不仁的表現,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滿。這些報告,有些是不實之辭,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僅為太子的暴行所氣惱,而且不滿太子的越位處事。他認為皇太子的行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康熙巡幸途中,剛滿七歲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慮,太子卻無動於衷。康熙一方面疼愛年幼的老來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的那件事。當時只有16歲的胤礽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父皇的不滿,但是康熙認為這說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後來康熙在廢太子時說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這件事作為起點的,可見此事給康熙留下多麼深的印象。康熙氣憤地責備太子:作為嫡長子,毫無做兄長的樣子。但是皇太子不僅不接受批評,而且還忿然發怒,蠻橫地與父皇頂嘴。返京途中,康熙發現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帳篷,從縫隙向裡面窺視,便立即懷疑太子可能要“弒逆”。這件事也刺激他下決心立即廢掉皇太子。

    3、索額圖失勢。要說胤礽最後沒能接班,關鍵的問題在我看來就是索額圖的失勢是多米諾骨牌連鎖反應的重中之重。索額圖初為侍衛,康熙七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五月,辭去侍郎職務,任一等侍衛。當時,身為四輔臣之一的鰲拜,廣植黨羽,“文武各官,盡出伊門下”,把他的心腹之人安插在內三院和各部院擔任要職,隨意罷免他不中意的大臣。鰲拜的專權跋扈,引起康熙帝的強烈憤怒,索額圖也十分不滿。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以弈棋故,召索相國額圖入謀畫”,採取突襲的方式,逮捕鰲拜,懲其黨羽,康熙帝始得真正主持朝政。八月,索額圖升任國史院大學士。九年恢復內閣制,索額圖改為保和殿大學士,一直到十九年八月離任。在這十年中,他成為朝廷裡最有權勢的大臣,人稱 ‘索相’,索額圖的功績不在多談,反正是康熙的心腹之一,在這裡只談談索額圖因何事失勢。按說索額圖繼承了老爹索尼所有的政治遺產,為何最後沒有得以善終呢?這跟皇太子有直接關係,明眼人都知道皇太子胤礽是索額圖的外孫子雖然不是親生,但是作為政治條件來講勝似親孫。索額圖也只有支援太子繼位才能延續他們赫舍裡家族的輝煌,但是殊不知你侍奉的是一代明君,千古一帝可以容忍你跟明珠搞黨爭,可以容忍你貪汙腐敗,可以容忍你送官賣官,可以容忍你搞劃分勢力範圍,只要是忠心不二都會保你一世周全,可你跟皇帝搞站隊,參與動搖國本,那對不起,我就的收拾你。就這樣在康熙四十年,索額圖以年老乞求退休,是年皇帝巡視河南,皇太子隨行病在了山東德州,康熙命索額圖前往侍奉,太子病癒後,皇帝發現了太子與索額圖密謀篡位的證據,於是命宗人府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將索額圖拘禁,不久便死於獄中。史書上版本關於索額圖的死因眾多,反正不管怎麼說吧,本朝第一罪人的大帽子是摘不掉了,他死不要緊呀!皇太子迅速失勢、失寵。原來太子在奉旨監國發、輔政的過程中,索額圖作為當朝首輔大臣,可以說滿朝政務幾乎出自君手,是康熙和胤礽得以仰仗的肱骨之臣,後世對胤礽上的評價多少有點偏頗,我個人覺得索額圖是他政治理念和執政方針的權權代表,索額圖一出事後,太子原形畢露。注意時間節點,索額圖康熙四十二年在獄中含恨而終,索黨多被殺,被拘禁、被流放;同祖子孫都被革職,其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被處死。康熙帝對索額圖一生所參與的重要軍政大事,除與沙俄在尼布楚的談判外,全面給予否定,並說“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矯枉必須過正。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第一次廢皇太子胤礽,曾讓大臣們列舉了皇太子今的“種種惡端”,又說:“從前索額圖助伊(皇太子)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皇太子)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等云云。

    反正不管怎樣吧,皇太子就這樣第一次被廢了,所謂名份早定盤根錯節,太子雖有錯錯不在太子一人,太子雖有過過不至於廢除。皇帝說太子不盡職,自從索額圖失勢以來,太子輔政六部公卿有幾位大人盡職輔佐太子善為謀政;皇帝說太子不修德,上書房幾位大臣(主要指佟國為、馬齊、張廷玉、高士奇等)都有框政得失的職責,及時對太子讚賞得失,諸位皇子除一二位輔助太子理政,其餘各位皇子誰不是各自為政,陰為拌阻、處處掣肘,甚至還有暗中魘陣(古代迷信的一種魔陣,據說中陣者神魂顛倒)者,所有的過錯都歸太子一人之身,處置稍顯欠妥。作為帝國的統治者,那太子是一國儲君,那哪是說廢就廢,說立就立的,給了他權利,你要相信他,給了他信任,也要儘早約束他,不然,寵他的時候驕縱他,失寵的時候,就嫌棄他太囂張,那到底這事兒一開始是誰教他囂張的呢?而且,一開始給了他尊貴的身份,你就不能貶低他,要一直挺著他,不然下面的人怎麼弄?聽誰的?你和太子不一條心,你是當今皇帝,太子是未來皇帝,有點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人都會為難,到底誰是爺,應該聽誰的?你一天一個樣兒,下面的人伴君如伴虎,不給您折騰死?怎麼辦?乾脆,你都不心疼自己兒子,我們還操什麼心?搞倒了他,再弄個好伺候的,這樣今天你找不了我們麻煩,明天我們自然也不會有麻煩。這確實是一個悲哀,可是更悲哀的是,英明如康熙,他不知道,聰穎的胤礽,他看不到……作為父親,康熙一直很溫存,因為他自己小時候就很寂寞,他的阿瑪愛新覺羅·福臨,一心只愛董鄂妃,其他人連看都不看一眼,其母親也在自己9歲的時候撒手而去,反倒是孝莊一手拉扯大,扶上馬又送一程,這也是康熙一生和他的皇祖母感情深厚的原因之一,這種痛苦的經歷使得康熙很注重親情,也不吝惜自己的父愛,給每一個孩子,尤其是年幼喪母的胤礽無微不至的呵護。而自初次被廢黜後,胤礽一反常態,行為瘋癲,便被康熙帝懷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無日不流涕,寢食不寧。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暗;皇十八子胤祄病死;進京前一日,大風旋繞駕前;夜間夢見已故祖母孝莊與胤礽生母仁孝皇后,她們顏色不悅;之後去南苑行圍,憶昔皇太子及諸阿哥隨行之時,不禁傷懷。似乎帝國的統治者慈父又動容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同日,分別晉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晉胤祐、胤俄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俱封為貝子,康熙試圖以此促進皇太子與諸皇子以及諸子之間的團結。皇太子雖復立,但原有的皇帝與儲君的矛盾、太子與皇子的矛盾、太子與各個派系的矛盾並未解決,所以很快就又發生了嚴懲皇太子黨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皇太子策劃逼父皇儘早讓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父子之間的矛盾,終於又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康熙決定再廢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即向諸皇子宣佈:“皇太子胤礽自從復立以來,以前的狂妄還未消除,以至於大失人心,祖宗的基業斷不可託付給他。朕已經奏報給了皇太后,現在要將胤礽拘執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將廢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胤礽最終被廢了,從此在大清的政壇上再沒有出現過,儘管皇帝是多麼疼愛他,多麼憐惜他,那都僅僅限於父子之間的真情,而作為君臣,權利始終是無法逾越的鴻溝,只要提及權力,那便是皇帝堅決不會棄守的陣地!這同樣也是胤礽的悲哀,做了長達四十年的太子,古今中外沒有,在四十年的太子生涯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躲過了明槍暗箭,怎奈也妹躲過長時間的權利薰心,抵不過儲君帶來的空虛寂寞,最終胤礽跟皇位背道而馳、越走越遠,曾經與皇權的擦肩而過似乎也就只換回了史書上淡淡的一筆。一個強大的王朝,必然有一個強大的君王,一個強大的君王往往都想長久地統治這片天地,與天地同在,與日月爭輝,所以秦始皇才會想要長生不老之藥。這使得我忽然想起《康熙王朝》,縱使劇中描述多有偏頗,但終究有一點他沒搞錯,就是那首《向天再借五百年》,很準確的表現了康熙的心態,這樣一位王者,君臨天下,勵精圖治,成就不世之功,可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個長期浸淫在權術之中的人,他也有私心,也有慾望,不甘心歲月的流逝,想要萬壽無疆,但是,倘若你真的能夠再活五百年,你將置胤礽於何地?他將應該如何自處?作為子,他要孝,作為臣,他要忠,但是作為人,他也一樣只有短暫的浮生,想要君臨天下,想要一展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該如何才能實現? 好了,胤礽就寫道這吧!在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給母歐我,換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被家暴致毀容的玉女戴良純,經過了三次失敗的婚姻,現狀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