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月
-
2 # 小山溝
精讀跟思考方式、閱歷、悟性等等都有關係。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比如,你為什麼想精讀?
從你的描述中來看,你認為的方式是逐層提問。
提問的目的是弄清楚為什麼這麼做。
精讀是需要反反覆覆的讀的。弄清楚主要目標,然後是次要目標,弄清楚所有問題的層次構架。
精讀的極限是沒有極限的,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收穫。最好是堅持寫感想,每天都寫,然後把自己的感悟聯絡到生活中去,這樣理論就不會脫離實際。
只要你能堅持練習,時間長了什麼都會實現的。
你可以試想一下,總結寫個十年八載的,你會比普通人要多收穫多少東西。
堅持寫總結這個東西最後是找人監督一下,第一年是最難的,後面養成習慣了就很容易完成。
-
3 # 紅火富貴8
所有的關於讀書的問題,都是好問題!
所有愛好讀書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
關於精讀,我真沒有什麼太精準的定義。
在這裡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讀書方式。首先,我都是大致的瀏覽一遍,用來了解這本書的架構,以及這本書涉獵的知識層面,看看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在決定是否需要詳細的閱讀!
第二遍,就需要靜下心來仔細的閱讀,用心的品味,把其中對自己有影響,讓自己開悟的重點部分劃線,最好是做筆記!
再讀一遍,再次的畫出重點,再次的做筆記!
最後會發現,每讀一次畫出來的重點都會和以前的不同,每次的收穫也不同!
最後,書內的精華和自己頭腦中儲存的知識融匯貫通,產生新的收穫,提升自己!
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
-
4 # 木禾讀書
所謂精讀是:你是否看完有所得。
1、知道書裡的脈絡框架。
2、故事講了什麼有用道理,也就是故事精神。
3、自己的收穫感想。
人與人不同,有的是看小說解悶;有的卻是愛好讀書,閱讀面廣泛。如果你想認真讀書並欲提問?那麼,閱讀時要做筆記或在書中劃出、標出不甚理解之處?精讀,恐怕讀一遍算不上精讀。偉人毛澤東一生讀過17遍《資治通鑑》。是我們真正的學習楷模!
書中出現你一時不能理解的疑問?應多加思考……或許深化思辯後,自己即能解惑;實在無解?再上網查詢!也有可能迎刃而解。實在不行,即可在平臺上釐清你的提問,切中問題的關鍵詞語?求助網友們解惑!並避免弄出被人稱之為所謂“低階”問答題。
該提什麼問題?完全在你個人。如人物、情節、結局等諸多方面……凡是自己不理解的(就別搞什麼“逐層”提問了!)皆可“歸結”一併發出提問?大概總會得到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