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賊說歷史

    如果不投降,失敗也是必然,頑強抵抗也是徒增犧牲而已。兩軍交戰消耗物資,百姓必然遭難。

    那個時候,蜀漢已經國力衰弱,姜維九伐中原都沒有成功,即使不投降,亡國也是早晚的事。如果劉禪選擇負隅頑抗,打不過不說,事後的下場絕不會好到哪裡去,根本不會有“樂不思蜀”的機會,主動請降的下場肯定好過被俘虜的下場。劉禪這麼做是對的。至於姜維的“一計害三賢”的計謀,其實並沒有可操作性,因為姜維聰明,鍾會則不傻,姜維也只是勇氣可嘉而已。

    所以,不投降,劉禪和百姓都會收到迫害。

  • 2 # 崢嶸明眼

    假如劉禪不降而死戰到底,則必然戰起,成都可能血流成河。

    為什麼是成都而不是蜀國全境呢,因為263年8月魏軍南下,9月發動全面進攻,但劉禪卻讓漢中軍隊撤退,讓魏國東路軍長驅直入,另一邊,鄧艾出其不意攻下江油,並擊敗前來支援的諸葛瞻,而後魏軍直面成都,但是當時蜀國的軍隊大都在劍閣,成都基本無力抵抗,如若抵抗很可能引起魏軍殺意導致成都血流成河。因此11月時劉禪接受譙周的意見,開城投降,同時遣使令姜維投降,至此,蜀國亡,但是至少對百姓是好的,而且蜀國君臣也比負隅抵抗結局要好。

  • 3 # 愛歷史的毛筆

    現在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劉禪堅持抵抗不投降,最終結果很難預料,大機率也會滅亡但是百姓在抵抗過程中餓死戰死一定不計其數。

    當時十八萬魏軍分三路南下:西路軍由鄧艾所率的三萬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進攻姜維;中路軍由諸葛緒率三萬多人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而東路軍由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

    姜維節節敗退,魏軍被阻擋在劍門關外,鄧艾向鍾會建議說:“如果從陰平偷越,直向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如果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攻下。”我們可以發現此時魏軍還是以攻下劍門關為主,拿下劍門關直逼成都為目標。

    蜀國形勢惡化完全因為,涪城守將馬邈面對從天而降的魏軍,不戰而降,沒有給姜維派兵增援的時間。魏軍從此迅速連下涪城、綿竹,逼近成都。此時成都境況並不好,成都城被圍,城內人心惶惶,城中的軍隊也不多,朝廷上主降派抬頭,最後劉禪投降。

    其實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就已經意味著蜀國滅亡是遲早的事,即使姜維率兵增援來得及,劍門關也會丟失,劍門關一丟,成都,門戶大開,鍾會10幾萬大軍圍攻成都,蜀國一樣會敗。

    這場戰爭如果鄧艾沒有偷渡陰平成功,涪陵守將沒有不戰而降,事情還有迴轉的餘地,畢竟東吳也在增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頻器頻率往上調不跳閘,往下調就跳閘,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