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日百合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年青時在郡裡當小吏。是秦國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思想家荀卿的弟子。

    在戰國時期人人爭名逐利,李斯也不甘寂寞,他辭去小吏,拜儒學大師荀卿為師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

    修完學業,經過對各國的情況分析,決定去秦國。他審時度勢先充當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任他為郎官,使他有機會接觸秦王,他對秦王說:平庸人失去機會成大業的人就在於他能利用機會並且果斷決策。秦王聽從他的建議,任命他為長史去各國遊說收買各國著名人物,在李斯謀劃下,秦國版圖不斷擴大,秦王拜他為客卿。後來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李斯官至丞相,他提出了郡縣制,這一制度在以後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李斯還在統一貨幣,法律,度量衡,統一文字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斯受到秦始皇的重用,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大業,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但李斯在胡亥的廢立問題上同意了趙高的做法,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和利益,屈服於趙高,最終落得個腰斬於市,夷滅三族的下場。

  • 2 # 瞪大貓眼看世界

    在嫪毐事件中,呂不韋被迫自殺,秦王嬴政至此失去了治國的一個關鍵助手。為了統一天下,在呂不韋之後,秦王嬴政又啟用了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李斯。從此,秦王嬴政在李斯的輔佐下創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在秦王嬴政的歷史功績中,李斯功不可沒。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人。李斯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這麼一個小故事,說他有一次進廁所,看見廁所里老鼠的生存環境特別差。而且,人和狗一去它就得逃。過了一段時間,李斯到糧倉裡面去,在糧倉裡又看見了老鼠。

    廁所裡的老鼠我們暫且就叫它“廁鼠”,糧倉裡的老鼠我們就叫它“倉鼠”。他看見糧倉裡的老鼠生活條件非常好,寬大的糧倉,吃不盡的糧食,也沒有什麼東西去驚擾它。看到這種情況,他就很感慨,講了一句話。

    他說,一個人能不能變成一個有才能的人,其實就取決於他所處的位置。這個故事我們都很熟悉,很多研究史學的人都把李斯這個故事講做“老鼠哲學”,而且從這個哲學中間推斷李斯這個人很自私,說他一心一意想保住的就是他在糧食堆裡的那個生存環境。

    我個人覺得這個看法有點偏頗,李斯看見倉鼠和廁鼠的兩個不同的生存環境以後,他實際上是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生感悟。一個人他這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處在什麼樣的平臺之上。

    倉鼠和廁鼠的區別就在於,“廁”和“倉”兩個平臺不一樣,這是李斯很獨到的一種人生感悟。李斯開始是在郡府中間做一個小吏,他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就不願意再做小吏了,他辭去了小吏的職務,跑到齊國去投奔了當時的一個大師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荀子。

    荀子是戰國末年的著名儒學大師,他可以說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一個集大成者,他著重研究如何治理一個國家,所以荀子所講的這一套我們稱之為“帝王之術”。這樣,李斯就跟著荀子開始了他的學習。畢竟學習是有期限的,在他學完之後面臨著一個抉擇。

    因為李斯知道平臺的重要性,所以他在選擇的時候把天下各個國家做了一個分析。他覺得,只有到秦國去才能實現他的人生抱負,也只有秦國能夠給他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一個較高的平臺。所以李斯在跟荀子學習完之後,就決定西行入秦。

    他進入秦國以後,審時度勢投入了呂不韋的門下。在嫪毐事件中,呂不韋自殺身亡,李斯便接替了呂不韋的位置。他在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這件事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讓秦國的利益實現了最大化。

  • 3 # 木木白朮

    李斯(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是法家代表人物。

    意思是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這就看出李斯是不甘寂寞的,也想幹出一番事業的。

    為了有出息,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學完之後,反覆思考應該到哪兒施展所學,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決定到秦國去。

    到了秦國以後,得到秦相呂不韋的提攜,當上侍從郎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勸說其到了成就帝業,統一天下的時機,得到了秦王的賞識,被提拔為長吏。

    又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如果有不願意被收買的,便趁機暗殺他們。收到了效果,被封為客卿。

    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他說:“我聽說群臣議論逐客,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戎請來由余,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併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里,秦國強大起來。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抗秦,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蠶食諸侯,秦成帝業。這四代王都是由於任用客卿,對秦國才做出了貢獻。客卿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呢?如果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那麼秦國也沒有現在這麼強大。”

    人才不被重用,結果就是加強了其他國的力量,不利於統一大業。秦王嬴政採納其建議,不久官封廷尉。

    正當李斯步步高昇的時候,秦王十分喜愛韓非的才華。韓非和李斯是同學,他繼承了荀子的學說,並在此基礎上加以豐富和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專制理論。韓非是戰國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學問比李斯好。後來在李斯和姚賈的串通下,韓非被毒藥殺死。

    秦統一以後,李斯提出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郡縣制比之分封制是一個進步,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領會秦始皇的意圖,打擊儒家勢力,鞏固統一政權,提出了焚書的主張,得到了秦始皇的同意和批准。於是,秦始皇下令焚書,先秦許多文獻古籍都被燒掉了,使中國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損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全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後又採用秦代一個叫程邈的小官吏創造的一種書體,打破了篆書曲屈迴環的形體結構,形成新的書體———隸書。

    李斯建議廢除六國舊制,統一度量衡;建議車軌統一;廢除原來秦以外通行的六國貨幣,統一貨幣。

    至此,李斯在他輔佐秦始皇匡扶天下的過程當中,完成了他最後一個使命。

    縱觀李斯這些作為,可以這樣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名相重臣比比皆是,但大多功在當朝,時過則境遷。而李斯幾乎每幹一件大事都能產生影響千年的效果。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李斯時說:李斯作為一個普通平民事秦,利用機遇和能力輔佐秦始皇終成霸業。如果不是因為種種無法讓人容忍的惡行(殺韓非、焚書、篡改聖旨)毀壞了他的聲譽,那麼他的功績可與周公、召公媲美了。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了幫助胡亥坐穩皇位,他們聯合起來,殺死了對胡亥地位有威脅的蒙恬、蒙毅及秦朝宗室。

    原本,胡亥的權力還有扶蘇、蒙恬可以制衡,使他不能專權誤事,但當李斯助力趙高掃清障礙後,他這個位高權重的丞相,其實已經只剩下“虛名”。

    丞相的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可謂不高,但說到底,這份權力還是要通過君王認可,才能具體實施下去,這也是李斯幫助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制度的核心要素——皇權至高無上。

    李斯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機,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敢規勸胡亥。一次,胡亥責問李斯說:過去韓非曾經說過,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勞苦的,難道君王管理天下是為了受苦受累嗎?這是因為他們無能。賢人有天下,就要讓天下適應自己,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滿足,又如何治理天下呢?我想隨心所欲,又要永遠統治天下,你有什麼辦法嗎?這時,李斯的兒子李由鎮壓農民起義軍不利,大將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責任。李斯為得到秦二世胡亥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責之術”。

    什麼是“督責之術”呢?實際上就是嚴刑酷法和君王的獨斷專行。

    後為趙高所忌,公元前208年七月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總評

    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

    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為指導的。

    李斯在他生平的後期,雖然將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極端化,但他僅僅是一個提出者,而不是一個完全的執行者。

    此時的李斯,已經徹底蛻變,他寫《督責書》,很大的原因是為“阿二世意,欲求容”,此時的李斯,已經沒有了“以法治國”的志向。他已經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後期的思想是否應該歸入法家的體系,是值得商榷的。

  • 4 # AL君說歷史

    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李斯既然是人,自然也是自私的,你我也一樣,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只是我們沒有達到他站的高度,生活大小事沒有額外人關注,才沒有人在這提問你、我是否自私。

    人類幼崽,幾個月大的小嬰兒,手裡東西拿著緊緊的不讓別人碰,再大點能聽懂話了,要他手裡的零食玩具也是不給的。懵懂無知的他們明顯不知道什麼是大度什麼是自私,一切行為都是遵循本心出發,從他們身上最能看出人性。

    從嬰兒到成人,大腦不斷髮育,接觸的事物多了,有了自己是非善惡觀,再加上約定俗成的道德枷鎖,會違背本心做一些“對”的事。相反,如果遵循本心,做的事不符合大眾預期,在世俗眼裡就是錯的,隨之演化出一些貶義詞,自私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說李斯是自私的人,你我也是,至於這“自私”怎麼理解就是見仁見智了。

    再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漢字博大精深,同一個字詞不同語境又是不同解釋。單單用文字很難準確評價一個人,文字只有兩種表達,要麼褒要麼貶,非黑即白,但人是一個多面體的生物,不是簡單的褒貶就能概括一生。縱觀古史,無論千古一帝還是偉大主席,後人對其官方評價也是有貶有褒,亦如秦先生、毛先生。

    現在考評制度最常說的一個詞就是量化,評價人物亦是如此。把一個複雜的人分解開來,一一評述一生所行之事,主觀評判是對是錯,是好是壞,最後加權評比,自然能得一個客觀結果。題主有興趣可做一個表格打分評比,表Grand SantaFe細,結果越可靠。

    簡單舉個例,統一車軌,這是好是壞?

    好: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大時代背景下,為了交通便利,所駕馬車在全國暢通無阻,統一車軌,修建同樣尺寸道路是必然。老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經濟才能搞起來。這麼一看統一車軌是好事。

    壞:六國統一之前各有政治體系,國土疆域之上各有道路,風俗文化的差異各國道路尺寸必定不同,相應馬車大小也有差異。六國相安無事之前,沒有人會想對兩者重塑。戰亂爆發,秦一統天下,制定統一車軌,接著修建全國道路網,各國原有道路、馬車被損毀或被重塑。文字描述輕巧沒有重量,但整個工程實施起來絕非一朝一夕,這之間有多少人為此喪命,又有多少經濟損失,這是無法估計也難以想象的。這些經濟損失和生命,沒有統一車軌就不會消逝。這麼一看,車同軌又是壞事。

    車同軌,李斯一生之中很小的一個舉措,這麼一個小事你能斷定是好是壞嗎?

    無數件小事湊成了李斯這個多面體,量化小事尚無具體結果,人物本身怎可輕易評價。

  • 5 # 常棣tandy

    李斯是楚地上蔡人。年少時,曾經任郡小吏。他看到吏員宿舍的廁所裡的老鼠吃的都是不乾淨的東西,又因為經常被人和狗所驚嚇,惶惶不可終日,但是倉房裡的老鼠,卻平素不受驚

    擾,坐擁滿倉穀物,沒有飢餓之憂。於是感嘆道:人的地位,就好比老鼠一樣啊,最重要的,是選擇好所處的位置。

    李斯曾經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後來輾轉來到秦國,開始從政。南韓水工鄭國,為了削弱秦國的國力,動員秦國組織大規模的水利工程,並主持設計和施工。這就是後來的“鄭國渠”。事情發覺後秦國宗室大臣勸說秦王,認為諸侯中國人來秦國做事的,都是有心效忠其主而力求敗壞秦國的,請一切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他著文力陳開放政治對於奏國的益處,希望秦王堅持任用別國來客。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於是廢止逐客之令,破格任用李斯。李斯後被任為廷尉。統一之後,又升任丞相。李斯以敏銳的政治眼光,說服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明法度,定律令,李斯也出力甚多。

    秦始皇去世後,李斯在沙丘參與趙高、胡亥等策劃的政變。秦二世上臺之後,推行極端專制的政治,甚至李斯等人也不能輕易向秦二世直接提出政策建議。

    關東反秦起義軍興起,嚴重威脅秦王朝的統治之後,秦二世屢次責備李斯居三公之位而未能安定天下。李斯曲意逢迎秦二世建議進一步強化君權,嚴酷刑罰,以謀求建立所謂君主獨裁製於天下,而其他力量無所制約的絕對集權的政治體制。一時路人中受刑致殘者往往多達半數,死刑犯的屍體每天都堆積於街市,執法殘厲、殺人眾多的官員被看作忠臣。

    秦二世聽從趙高的建議,深居於宮中,政事都由趙高來決策。趙高誣稱“丞相居外權重於陛下”,又提出對李斯之子,當時擔任關東要害地區三川郡(郡治在今河南洛陽東)行政長官的李由可能與關東反秦起義軍暗自聯絡的懷疑。

    李斯與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進諫秦二世,請求減輕民間賦役,停止阿房宮工程。秦二世命令將李斯等下獄治罪。馮去疾、李斯在走向刑場時,對同行的兒子說:我想和你一塊兒,再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行獵,追逐狡兔,豈可得乎?說罷父子抱頭痛哭。李斯被處死,其三族也被夷滅。

    有人說,李斯是極端忠正而冤死的剛直之臣。司馬遷則說,李斯身為三公,明知正確的政治原則,卻不能規勸主上糾正偏差,在政治強權而前阿順苟合,推行苛政酷刑,又聽從趙高的勸

    說,發動政變擁立秦二世。在天下反叛力量群起之時,方才勸說秦二世修正暴虐之法,不是已經太晚了嗎?

    李斯的悲劇,在於貪求個人權位,依附黑暗政治,甚至不惜助紂為虐,最終自己也葬身於權爭的漩渦之中。

    (正文完)

  • 6 # 於貴富兒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宰相同時他也是一個法家代表,對於李斯有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該算的上一個好人。

    李斯算不上一個好人但也不是一個壞人,李斯他輔佐了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李斯不僅僅在統一六國上做出了貢獻而且在文化上的貢獻也非常巨大。

    李斯把大篆字型刪繁就簡整理出了一套筆畫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將原來各國不同的文字統一了起來形成了人們常說的秦小篆。他的這次改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其影響異常深遠。這項舉措對發展各族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李斯在統一貨幣、度量衡以及車軌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另外一點他向秦始皇建議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對國家事務進行統一管理。這些舉措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和促進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意義。這一制度在中國延續了近兩千年。

    但李斯身上卻有很大的汙點剛才也說到了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和商鞅一樣對儒家都沒什麼好感於是他建議秦始皇焚書坑儒。他的這一舉措使得中國的文化典籍喪失了不少,另外李斯嫉妒韓非子的才能設計害死了他。

    他為了自己的前途在沙丘和趙高密謀篡改了遺昭使得胡亥做了皇帝,當然他的死也和這件事情有著巨大的關係。李斯可以說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當然古代官場誰也說不準,如果當年他支援扶蘇為帝的話他的結局可能會是另一種可能。歷史已過事情不會再從來。

  • 7 # 耕讀閒評

    談及李斯,人們大多會提起他獨特的處世哲學:老鼠哲學。“年少時,見吏舍廁中不潔,近人犬,熟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慄,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老鼠哲學”成為了李斯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為他帶來前半生的高爵顯位的重要因素。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處世哲學在幫助他走向人生的高峰之時,也暴露出他性格的多重性:既有鴻鵠大鵬之志向、經天緯地之才華,又有自私貪婪、目光短淺之缺陷,當他在一帆風順的仕途道路之上越走越遠之時,殊不知,他那複雜的多重性格早已為他命中註定般地悄悄掘下了覆滅的墳墓。

    然而,隨著李斯地位、權力的上升,他性格里的缺陷日漸凸顯,他妒賢嫉能,內心狹隘而猜忌,當南韓韓非真心投靠秦國之時,李斯在嫉妒韓非之才華之時,又覺自己地位受到威脅,便向秦王詆譭韓非:“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患也。不如以法誅之。”於是,利益薰心的他便將師出同門的師弟迫害致死。

    他為了迎合秦王加強思想統治的目標,提出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焚書坑儒”:“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相於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這種倒行逆施的做法,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對中國秦以前的文化典籍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破壞。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駕鶴而西,太子扶蘇即為便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然而,李斯卻在此時為了保全既得利益而犯了糊塗,他禁不住趙高的甜言蜜語,密謀私改詔書,立少子胡亥為帝。《資治通鑑》此處精湛的記敘描寫將李斯目光短淺、膽小畏事和自私貪婪的性格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趙高)乃見丞相曰‘上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如何?’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高曰:‘君侯才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之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為,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

    縱觀李斯之一生,可謂榮辱皆攜、譭譽參半,他既有令人稱道的治國齊軍之才華,矜矜業業輔佐秦王成就霸業,在促進秦帝國的經濟、文化和政治的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謂秦朝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奠基者。然而,光輝的榮耀掩蓋不了他心胸狹隘、自私自利、目光短淺的性格缺陷,身處高位而不知靈活進退、重要抉擇之時貪圖小利,如此之多的性格特點集於一身,李斯的性格不可謂不復雜。不得不說,正是李斯的複雜多變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一生的波瀾起伏,決定了他結局的悽慘荒涼。觀之後世諸人對李斯的褒貶評價,說他是“一匹戀棧的駑馬而已”卻是恰當不過。

  • 8 # 像晚風吶

    別人的自私是害了自己,而李斯的自私,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秦國。可以說,秦國成也李斯,亡也李斯,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介紹一下李斯這位秦國丞相。

    李斯師從荀子,在他學成出山為官時,關於他流傳有“廁鼠倉鼠”這樣一個典故:當他看到茅廁里正在進食的老鼠時,這些老鼠慌不擇路地逃竄;而當他看到倉庫裡吃糧食的老鼠時,它們並沒有因為人的到來而驚慌失措,依然鎮定自若地吃著糧食。李斯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發“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才能都是半斤八兩,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取決於所在的地位和環境,從這個典故中就可以看出李斯對權力的嚮往有多深厚。

    那麼為什麼說秦國的滅亡是李斯的自私造成的呢?我們知道,秦始皇在位時,李斯已經是秦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了,在秦始皇病逝後,趙高想要假傳聖旨立胡亥為新皇,而他唯一需要顧忌的就是李斯。不過趙高深知李斯對權力的慾望,他把住了李斯的“七寸”,對他威逼利誘:如果是大皇子扶蘇登基,那麼必定會讓蒙恬來擔任丞相;而如果是胡亥繼位,胡亥會知恩圖報讓你丞相之位無人能夠動搖。

    此時的李斯猶如糧倉裡的老鼠,只顧自私地看著眼前的權勢,哪裡想到殘暴的胡亥繼位後黎民眾生所要遭受的疾苦。因此他與趙高合謀,幫助胡亥上位,這也導致了秦朝最終的覆滅。李斯的自私,讓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顧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死,並沒有真正獲得胡亥的感恩戴德,觸怒了胡亥的他最終還是死在了這一己私慾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儷和向海清事件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