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育死忠粉

    1206年,鐵木真建立起大蒙古國,這支草原上的雄獅開始在亞歐大陸瘋狂地開疆拓土。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幾百多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蒙古人真的是厲害,他們客服了地形的限制、交通的不便、文化的衝突,建立起來了一個同時擁有東西方文化、技術的多民族國家。

    其次,300萬蒙古人始終是個隱患,為此清朝統治者進行了一項狠毒的政策。在剛開始征服蒙古之後,清朝統治者打著滿蒙一家人的旗號拉攏蒙古人。女真族固然也是驍勇善戰,可是跟蒙古人作戰還是他們不願意做的,為了不讓其反抗,他們一方面重兵鎮壓,以作監視作用。不僅如此,清朝人還模仿和親政策,每代皇帝或者皇子都迎娶了蒙古貴族女子為妃。

    當然,光是拉攏不足以抵消蒙古人進取意識,所以在蒙古人聚居地區,他們開始宣傳佛教思想。滿清人早先發現,這佛教對於尚武的民族來說會起到極大的反作用。皇太極就說過:“蒙古諸貝勒捨本國之語名號,具學喇嘛,致國勢衰微,當以為戒”。也就是說原來彪悍的蒙古,因為學喇嘛,因此,衰微。流行於喇嘛之中的正是佛教,因此佛教思想就成為清朝奴役蒙古人的方式之一。

    清朝人的目的是達到了,蒙古族臣服在了女真的腳下,再沒有過犯上作亂,可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就此消失,真的算得上缺德的行為。

    蒙古人生來就是能征善戰的民族,在成吉思汗統治時期,更是席捲了一股征服世界的潮流,蒙古鐵蹄的足跡遍佈歐亞大陸,一度伸向了地中海地區,令世界為之膽寒。元朝建立後,蒙古人口更是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清朝初期,人口已經突破三百萬。元朝滅亡後,朱元璋曾經對蒙古人進行了長期的圍剿,但蒙古人不但沒有因此而滅絕,相反變得更加強大,縱觀整個明朝時期,北方邊防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不時有蒙古南下,侵佔邊疆的問題。而到了清朝時期,這一問題卻得到了徹底解決,那麼滿清又是使用了何種手段呢?

  • 2 # 董人懂事

    為何清朝僅一招就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因為清朝對症下藥,採取了不同於明朝的政策,讓蒙古俯首稱臣。

    對於這個流著成吉思汗血液的彪悍民族,清朝放棄了對於漢人的強壓政策,而是以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形式,在行動上限制他們,在思想上愚化他們,讓整個蒙古遠遠落後於其他民族,最後只能面對族人凋零的結局。

    蒙古人的戰鬥力曾經讓世界為之心驚膽戰,成吉思汗帶著他的子孫橫掃歐亞大陸,即便後來蒙古帝國分崩離析,他們仍是草原上的狼王。明朝時期漢人別說是想要征服他們,甚至連大明自己的皇帝都被他們擄了去。

    只是沒想到這樣驍勇善戰的民族竟被清軍吊打,連最為凶悍的準噶爾都被滅了。究其原因還是時代在發展,清軍已經和漢人學習到了先進的火器和軍事思想,而蒙古人還是一盤散沙,各部根本就不願意聯手抗清。

    蒙古歸順大清之後,清朝皇帝放棄了以長城阻隔漢蒙的做法,而是讓蒙古成為天然的北方屏障。這樣一來清朝皇帝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蒙古每個人心甘情願誠服,又不會和漢人勾結在一起反咬滿清一口。

    首先在地域上隔離,清朝規定蒙古人進入中原只得從山海關等六處關隘入關。他們將蒙古來往中原的好路都封死了,只留下幾個險要的關口,讓蒙漢兩族人的交流減少到最低。同時清朝皇帝不允許滿族人使用或者學習漢文,甚至連起名字的時候有漢字的意思都會受到重罰。兩組人不得經商,不得交流文化,蒙古人聽漢曲都是違法的。

    為了讓蒙古族一直保持著原始落後的放牧生活,清朝皇帝禁止他們建造房屋,將他們的視線困在草原之上,永遠只能做井底之蛙,讓他們三百年都沒有實質性的進步。

    在思想上,清朝皇帝運用藏傳佛教愚化蒙古人。康熙之後,清朝政府大興土木,在蒙古大建寺廟,並且對於出家的喇嘛們政策優待,不僅可以免除兵役、徭役還可以免除賦稅。迫於生計的蒙古族男子們紛紛前往寺廟出家,吃齋唸佛成為了這些主要戰鬥力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長此以往,蒙古男人身上的血性漸漸沒有了,最嚴重的是大量充當勞動力的男子遁入空門,女人們都找不到丈夫,整個民族的繁衍生息都成了問題。

    所以,蒙古民族的衰弱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大潮之下,這個民族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沉痛的過程。滿清政府堅持了三百年的愚化政策十分高明,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化解了這個民族的戰鬥力,讓這個民族自上而下沉浸在虛無縹緲的往生夢想之中,敲碎了這隻草原狼王的尖牙。

  • 3 # 一個歷史過客

    這樣一個在古代史上烜赫一時的民族,為什麼最終竟然落得了本族人口迅速凋零的下場?說到底,這是蒙古人思想愚昧、冥頑不靈所造成的。

    可是,在蒙古勃興時,蒙古人學習的慾望非常強烈,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從原始的奴隸社會變成了一個擁有文字、歷史、宗教、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等文明體系的民族。可是很快,當蒙古人的主角光環消褪後,他們再次被驅回到了漠北草原,頂風冒雪,艱難度日。

    蒙古人口的減少,主要發生在清朝年間,特別是康乾盛世時期,人口不增反降,而且是比較急劇下降的原因有多個,但最關鍵的因素是藏傳佛教的盛行,以及清政府對藏傳佛教在蒙古的激勵。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清廷沒有把蒙古解決,那麼在清朝中後期,蒙古肯定會不斷地作亂,甚至到了鴉片戰爭及其之後的時期,說不定還會有蒙古人在其中參與。

    實際上並不是蒙古不想作亂,而是他們實在沒有那個實力去瞎搞了。那麼到底是什麼政策,讓蒙古人在清廷自顧不暇的時候,也沒有趁機作亂呢?

    另外清朝還會定期對蒙古人進行人口普查,一旦某個地方這次人口普查的人數超過上次的,那麼就要把超過的人殺掉。比如清初的時候蒙古大約170萬的人口,在清朝對於蒙古的政策下,到辛亥革命的時候只有110萬人。

    帝國時代的蒙古歷史是如此讓人嚮往,讓蒙古人對眼前的苦難的生活難於忍受。他們曾經做過很多努力,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南方的防禦要塞。然而在漢民族的名帥名將的領導和指揮下,蒙古人再難以組織起一支龐大的軍隊去撼動“不動如山嶽,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的漢民族軍隊組織的防線。

    自然災害、兵燹、物資匱乏,災難使得蒙古人對宗教的需求大為興盛,整個蒙古社會在宗教的麻醉下,日益保守、頑固。

    藏傳佛教在蒙古高原上有著悠久的傳播歷史。早在13世紀中葉,蒙古人就開始接觸到藏傳佛教,雖然在皇室和上層社會廣泛流傳,但還沒有徹底改變蒙古族整體的薩滿教信仰。

    明朝中後期的俺答汗時期,被稱作黃教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蒙古地區第二次大範圍傳播。與第一次僅在貴族間傳播不同,這一次的傳播範圍很大,且無死角。藏傳佛教自此成為唯一的合法宗教,傳統的薩滿教反成為了非法宗教。

    “談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長期統治之後,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滿清利用喇嘛教以統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妻生子的平民。當喇嘛者有紅黃緞子穿,又可坐享優厚的俸祿。女子沒有充當喇嘛的福氣,但又難找得相當的配偶,於是都做了內地人洩慾的物件。因為由本部內地來的文武官吏及軍隊、商人,都以道遠不能攜帶家眷,他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臨時太太。一方面是七八個蒙古男子僅有一個妻子,一方面是一個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內地人為她的臨時丈夫,事實上形成一個亂交的社會。同時男女衛生都不講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後,惟有聽其自然。當時活佛即患梅毒,爛塌了鼻子。據說目前檢查結果,蒙古青年十七歲至二十五歲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歲以上者,所佔百分比自然更大了。這種現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繼續存在,馬上就會有滅絕種族的危險!那次和蒙古國民黨的朋友談及這個問題,他們把這一點也作為他們脫離中國而獨立的理由。他們說:“你看,中國政府就這樣防制我們,使我們即要滅種,使我們民族無法生存,你看我們怎麼還能和你們在一起 ” 我詫異道:“你這是什麼話 這明明是滿清政府防制你們的,怎麼說是中國政府我們中國內部的人民,不是和你們受滿清政府同樣的壓迫和虐害的嗎?”

  • 4 # 魏青衣

    很多人認為自努爾哈赤的後金時代開始,滿蒙就是一家,因為他們一直處於聯姻的狀態。據統計,根據《清朝滿蒙聯姻研究》記載,清朝自努爾哈赤起至覆滅,共有110名公主、格格下嫁到蒙古。

    沒有了計劃生育,蒙古人的人口發展還是挺快的,自辛亥革命至今這一百多年裡,分佈在全世界的蒙古人已經有了1000萬,是當年人口的十倍,也算是發展迅猛了。

  • 5 # 蘇綻

    清朝讓蒙古人口銳減9成?這大概是野史的說法吧。大概說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區大肆推行黃教,男丁大量入寺為僧,男人減少,繁殖能力下降,導致蒙古人銳減。

    清朝在蒙古地區推行黃教確實不假,蒙古人在清朝時候減少也確實不假,但是把黃教導致蒙古人減少就說不過去了。黃教雖然對蒙古人的減少有一定關係,但關係不是很大。黃教只是清朝為了更好地統治蒙古而已,並不是要毀其嗣。更何況,蒙古女人並未受黃教影響多少,蒙古人的繁衍還不至於毀滅打擊。

    蒙古在成吉思汗的時候,成吉思汗所部約60萬人。當然,蒙古部落很多,隨著成吉思汗的征服之戰等方式,統一的蒙古人自然增加起來。到元朝滅亡南宋的時候,蒙古人共有400萬左右。當然,古代的族群和現在的民族並不等同。比如說元初的400萬蒙古人,不會僅僅只是蒙古人的族群,蒙古高原其他被征服的遊牧族群,自然也是計算在蒙古人以內的。

    明朝滅亡元朝的時候,已入內地的蒙古人返回漠北的人不多,十萬人以內。而其他部分則散居內地,或融入他族。此外,明朝的時候蒙古主要分為三部,即瓦剌、韃靼和兀良哈,三部相互攻伐,且又不同程度和明朝、葉爾羌等交攻。因此,明朝近三百年曆史,蒙古在戰亂、天荒等各種條件下並沒有增長,反而有所減少。到了明亡的時候,蒙古高原還有蒙古人約220萬。

    清朝末年的時候,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還有170多萬,相比明朝有了減少,但與清朝減少了9成的說法差距太大。而減少的部分,主要是戰亂,比如喀爾喀的反叛、準噶爾之戰等,以及蒙古入旗籍,附遷內地等。

  • 6 # 千佛山車神

    請各位注意,凡是所謂“一招反制”或“一招制敵”的論調都是騙人的,清朝征服蒙古絕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清帝國崛起的時候正逢明國內戰和蒙古分裂,這給了滿人分而治之,逐個擊破的機會。

    1644年明帝國首都被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攻破,因為李自成處事不當導致山海關宗兵吳三桂投降清軍,清軍藉機入關擊敗李自成攻佔北京,正式入主中原。

    而在此之前,清朝已經通過軍事打擊和政治聯姻的方式降服了察哈爾蒙古諸部,建立了內附蒙古,也就是今天內蒙古的前身。

    在佔領內蒙古後,清朝廢除了之前蒙古部族之間的邊界,建立“旗盟”行政制度。

    內屬蒙古各旗以副都統、散秩大臣或總管等為旗長,其下有參領、佐領、驍騎校、護軍校、前鋒校等官吏。

    各旗的官員都是由朝廷任命的,與內地的州、縣無異。如此一來便大大的加強了中央對內蒙古的管轄。

    1688年,屬於漠西蒙古的準噶爾大汗噶爾丹進攻漠北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不敵,只好向清帝國求援。康熙皇帝在受到求援後御駕親征,在烏蘭布統大敗噶爾丹。

    但請神容易送神難,清軍既然來了就不準備走了,順勢駐軍在了漠北蒙古。漠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清代稱之為“烏里雅蘇臺”,這時內蒙古和外蒙古就全部至於清朝的統治之下了。

    清軍在佔領外蒙古後也在當地推行旗盟制度,不過與內蒙古不同的是,外藩蒙古各旗由當地的世襲札薩克管理,有高度自治權,屬於藩部。

    但是劃定行政區域依然限制了蒙古人流動性,使得內蒙古地區的蒙古人被迫放棄了逐水而居的生活習慣,轉而接受在固定區域生活的方式。

    限制蒙古人流動可進一步加強中央對於外蒙各部的管理,而且清廷還嚴禁外蒙古各部之間發生爭鬥,擅自入侵或兼併別的部族將受到清軍的嚴懲。

    如果各部之間發生衝突和矛盾,應該交由外蒙古的最高長官烏里雅蘇臺將軍裁決。

    清廷這樣做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使蒙古永遠處於分裂狀態,防止蒙古統一威脅中原。

    除了在軍事上保持對蒙古的高壓外,滿人還極力籠絡蒙古上層貴族,蒙古貴的封爵與滿清皇族宗室無異,以此保證他們效忠於大清。

    (清末的蒙古貴族在服飾和髮式上與滿人已經沒有區別了)

    如此幾番組合拳下來,這才將蒙古這匹不羈的Mustang給馴服了。至於所謂了喇嘛、黃教控制蒙古,大家聽聽就好,切勿當真。

  • 7 # 新知傳習閣

    這個題目的預設前提和結論都是不成立的,明朝至少在大多數的時間裡對蒙古是有壓倒性的優勢的,雖然也有皇帝被捉走和被蒙古部落打到北京城下的事件,但整體上看蒙古人很難越過長城防線。

    本來只是邊境被匈奴騷擾的問題,後來卻變成全中國人都在受難,當然把匈奴給的短期內很難恢復元氣了。但過了約十年,匈奴再次恢復了對邊境的騷擾,這時西漢政府已經沒有很好的辦法應對了。

    明朝政府明白這個道理,邊境被騷擾了,只是邊境線上的人們受難,大明朝的大部分子民是沒有問題,可以過太平的日子。只要大規模的蒙古兵不越過長城,基本上明朝也不會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但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根本就不太把蒙古放在眼裡。

    蒙古只有成吉思汗的年代,才有強大的戰鬥力。成吉思汗把蒙古人的力量給凝聚了起來,打破了過去的部落制度,各自為營的態勢。

    在滿人開始和明朝展開戰爭時,滿人只有20萬左右,兵力只能維持在5萬左右。為了減輕邊境壓力,滿人開始和蒙古族進行結盟,雙方進行了多次和親。皇太極一個人就娶了三個蒙古女人,兩個小妹妹和她們的一個姑姑,實現了老少通吃。

    後來,滿人對八旗制度進行了進行了改革,成立了蒙八旗和漢八旗,把自己的統一陣線擴大了。這就直接把滿人的兵力上限給提高了,這裡的滿人基本上可以組織起一支20萬人左右的兵力了,對明朝作戰有了相對的優勢。

    在滿清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應該說,不管是蒙八旗還是漢八旗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明清之時,大規模運用火器使得蒙古騎兵戰術難以複製過去的輝煌,戚家軍在長城採用的新戰術讓蒙古人根本吃不消,即便是曾經令明朝恐懼的重騎兵也在清軍九進十連環陣的打擊下灰飛煙滅。

    康熙收服了喀爾喀,打倒了準噶爾,並將其併入版圖。並且在政治上對蒙古實行改革和管制,在武力的保障下給蒙古各部劃分牧場,禁止其相互攻擊並侵擾內地,並以法律形式對蒙古進行約束。

    當然也有其它人所說的那一條,明朝中期藏傳佛教的傳播,確實對蒙古人的影響比較大,只是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但對人口的規模影響並不大,蒙古人主要的向四處分散開來,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少了而已,並不代表蒙古人的總人數少了。

  • 8 # 愛問愛答

    蒙古人生來就是能征善戰的民族,蒙古鐵蹄更是一度讓東西方都為之膽寒。明朝花了兩百年都沒能征服蒙古,為何滿清能夠征服蒙古讓其人口銳減了9成呢?

    清朝剛建立時,因為經過戰爭國家百廢待興,對外採取相對溫和的政策。滿清和蒙古關係還不錯,但對於蒙古族這個狠角色,滿清還是非常忌憚的。

    因為連年的戰爭,加上氣候逐漸變得惡劣,蒙古人在漠北草原上的日子很不好過。整個蒙古社會都沉浸在藏傳佛教中,也就是喇嘛教。清朝也就順勢加大了喇嘛教的推崇力度,授予蒙古地區喇嘛教的一些首領人物,與世俗封建主享有同等的政治權力和地位。規定喇嘛能夠享有較高的生活保障。

    因此,很多蒙古優秀的青年都主動或者甘願成為了喇嘛。喇嘛數量一度佔到了蒙古成年男性人口總數的40%到50%,供養這樣一批數量龐大的群體,也給蒙古本地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同時,由於男性約有一半都去了寺廟,蒙古女子找不到配偶。而內地來的官吏軍隊商人,因為路途遙遠無法攜帶家眷,就在蒙古本地找到蒙古女子作為臨時太太,社會風氣非常雜亂,以致於蒙古性病盛行,人口因疾病損失嚴重。

    這種財富的耗損和大量優秀青年的主動絕育,蒙古從鼎盛時期的1200萬人到清末只剩下50萬人。不難看出清朝對蒙古地區的別有用心~~

  • 9 # 木劍溫不勝

    蒙古人的戰鬥力曾經讓世界為之心驚膽戰,成吉思汗帶著他的子孫橫掃歐亞大陸,即便後來蒙古帝國分崩離析,他們仍是草原上的狼王。明朝時期漢人別說是想要征服他們,甚至連大明自己的皇帝都被他們擄了去。

    只是沒想到這樣驍勇善戰的民族竟被清軍吊打,連最為凶悍的準噶爾都被滅了。究其原因還是時代在發展,清軍已經和漢人學習到了先進的火器和軍事思想,而蒙古人還是一盤散沙,各部根本就不願意聯手抗清。

    蒙古歸順大清之後,清朝皇帝放棄了以長城阻隔漢蒙的做法,而是讓蒙古成為天然的北方屏障。這樣一來清朝皇帝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蒙古每個人心甘情願誠服,又不會和漢人勾結在一起反咬滿清一口。

    首先在地域上隔離,清朝規定蒙古人進入中原只得從山海關等六處關隘入關。他們將蒙古來往中原的好路都封死了,只留下幾個險要的關口,讓蒙漢兩族人的交流減少到最低。同時清朝皇帝不允許滿族人使用或者學習漢文,甚至連起名字的時候有漢字的意思都會受到重罰。兩組人不得經商,不得交流文化,蒙古人聽漢曲都是違法的。

    為了讓蒙古族一直保持著原始落後的放牧生活,清朝皇帝禁止他們建造房屋,將他們的視線困在草原之上,永遠只能做井底之蛙,讓他們三百年都沒有實質性的進步。

    在思想上,清朝皇帝運用藏傳佛教愚化蒙古人。康熙之後,清朝政府大興土木,在蒙古大建寺廟,並且對於出家的喇嘛們政策優待,不僅可以免除兵役、徭役還可以免除賦稅。迫於生計的蒙古族男子們紛紛前往寺廟出家,吃齋唸佛成為了這些主要戰鬥力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所以,蒙古民族的衰弱並非全是喇嘛教的責任,而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大潮之下,這個民族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沉痛的過程。滿清政府堅持了三百年的愚化政策十分高明,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化解了這個民族的戰鬥力,讓這個民族自上而下沉浸在虛無縹緲的往生夢想之中,敲碎了這隻草原狼王的尖牙。

    以上

  • 10 # 平沙趣說歷史

    先不說明朝200年沒征服蒙古,單說蒙古人口銳減九成,這話就很扯。

    3000萬人口什麼概念?根據壯丁與總人口1/5的比例,以及蒙古的遊牧生活,蒙古輕輕鬆鬆可以拉起至少一百萬的軍隊。

    一百萬蒙古大軍!足以摧毀孱弱不堪的明朝和新興的清朝,再次入主中原。然而事實卻是蒙古最終被清朝降服,蒙古地區也被併入大清版圖。

    這不僅僅是結果的不可能,以草原的條件和當時的生產力,也根本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即便今日,全世界的蒙古族加起來,也才一千多萬。以草原對人口的容納能力來推算,清朝的蒙古總人口不會超過民國時期太多。

    最初,藏傳佛教只在皇室和上層社會廣泛流傳,還沒有徹底改變蒙古族整體的薩滿教信仰。

    明朝中後期,達延汗(小王子)在位,蒙古社會相對穩定。達延汗重新劃分左右兩翼六萬戶,委派第三個兒子巴爾斯博羅特統率右翼三萬戶,自己駐帳察哈爾萬戶控制左翼三萬戶。

    16世紀50年代,土默特萬戶阿勒坦汗(俺答汗)成為右翼三萬戶實際上的盟主,他躍躍欲試爭奪大汗位,但他知道強奪汗位的後果,所以迫切需要新的解決途徑。

    迷惑人心的最好道具就是宗教,但薩滿教的天賦汗權與阿勒坦汗的政治目的相悖,道教無法在遊牧社會紮根。曾掠地至青海的阿勒坦汗就瞄上了藏傳佛教,曾多次嚮明朝請求佛經和僧侶。

    明朝也認為利用宗教的力量柔服蒙古人是個良策,全力滿足阿勒坦汗的請求,屢遣僧人前往蒙古講經傳法,但所布講的經典教義顯得陳舊,無法滿足阿勒坦汗的政治需要。

    此後,在明朝和阿勒坦汗的支援下,黃教在蒙古草原迅速普及。阿勒坦汗過世後,他的後裔繼續大修寺廟,蒙古各部從貴族到平民開始信奉藏傳佛教。

    清朝的措施

    清朝能夠穩穩地壓住蒙古,當然不是吃乾飯的,其能夠解決蒙古問題,主要就是三點。

    一是強大的武力鎮壓,誰反揍誰。

    真理從來只在大炮的射程以內,大炮正好是騎兵的死地,只要城頭架上炮,騎兵在城外也得挨炮,守軍不需要出城野戰。

    清朝對蒙古貴族採取又拉又打的措施,給蒙古各部劃分牧場,禁止其相互攻擊和侵擾內地,並以法律形式對蒙古進行約束。

    二是政治拉攏。

    清朝根據遠近親疏對其蒙古貴族進行封爵,把蒙古貴族拉進體制內,通過控制蒙古貴族來控制蒙古。

    同時清朝皇室一直保持著和蒙古聯姻的傳統,不少公主郡主嫁給了蒙古王爺貝勒們,而且皇室的龍子鳳孫也娶了不少蒙古格格。

    而且清朝皇帝一直以滿漢蒙回藏五族共主的形象出現,其頭銜是滿漢皇帝、蒙古博格達徹辰汗以及西藏活佛。清朝又尊重蒙古地區風俗,因俗而治,以蒙古習慣法治理蒙古,,只要不惹大事,朝廷不多加干涉。

    三是經濟控制。

    蒙古的物產並不豐厚,缺很多東西,需要跟內地進行交換,在明朝的絕大多數時候,關門都是閉著的,蒙古只能去搶,而清朝自然是開關互市,還曾拆除一部分長城以方便商隊往來。

    當然,清朝做這事可不是為了方便蒙古居民,通過交易,蒙古的財富基本都流入了內地商號,清朝再進行抽成。蒙古王公雖然拿的是小頭,但也非常豐盛,而且以前要訴諸武力的東西,現在隨隨便便救能買到,何必開展呢?更何況,就算要開戰也沒錢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很好奇,捕魚時漁網撒出去,下面不是空的嗎?為什麼魚不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