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長水秋
-
2 # 蓋世神算
漢劉徹,懦夫。懦又貪,則用儒。
在孔子倡禮教時代,春秋霸,戰國雄,最終以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秦皇尚武,殺儒絕偽。
相比之下,漢“武”劉徹,並無傲睨天下膽魄,無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自信,於是用儒。
懼四野諸候、英雄之才,而毫無自強之心,只有私擁天下之慾,不得不用儒明等級,削弱民才智以維穩。百姓之才何來?墨家之藝傳神;眾民之智何在?法家公正於心。削減二者,更黜百家,使民倚恃日短,可專制天下。
懼天下百姓英雄而削弱民才智,足顯劉徹的懦而貪的嘴臉。只不過他對儒有恩,多加美化包裝以為賢帝。
不邀自來答。我是天長水秋。歷史問答達人。
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
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有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候人總結出來的,當時董仲舒提出的事“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後來漢武帝是“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不論是“孔氏”還是後面提到的“六經”,都已經不在是原滋原味的儒家理論,而是參雜了道、法、陰陽、五行等思想的一種綜合體,一種在當時是全新的與時俱進的思想。
因為他太符合需要了,任何坐到那個位置上的人都不可能不喜歡。於是就成了後來的主流思想。
二、政治需要。
在漢武帝時代,從政治和經濟上進一步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是當時的迫切需要,清凈無為、無為而治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
此時董政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經過偽裝的儒家理論,正好迎合了漢武帝思想上理論上統一的需求。
就像袁世凱想當皇帝,就有人提出恢復帝制。兩情剛好相恰。所以被漢武帝接受,因為其中的內容恰好符合其政治需要。
三、神話君權,降低了民權。
把君權的來源解釋為神授,使得君權理所應當地被民眾擁護;而民權理所應當地被藐視輕視無視。連臣與君的關系都變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普通民眾?豈不是如螻蟻一般任其踐踏?
誰當君主會不喜歡這樣的理論?
四、種下一顆君權神授的大樹,附近就再難以長出其它的樹來。
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理論成長為主流思想,在這顆大樹下面附近就再也不曾長出其他反對這個理論的樹來。一兩千年的社會唯此一種理論。
除了這種讀書人再也找不到其他不同的思想來了。
所有的讀書人都成了君權神授這顆大樹上攀緣的猢猻。除了給大樹主人獻媚討好,就是對著發出不同聲響的其他猢猻狂吠,甚至撕咬。直到只有一個聲音方才罷手。
有這麼多自覺自動維護我的,哪個統治者會拒絕使用這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