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年讀書

    這個問題我可以詳細回答,因為我就是做酒的。

    你提到的古代人喝白酒為什麼要燙燙再喝?這本身就是個錯誤,白酒在中國的歷史很短,它是元代之後才傳入中國的,因此,像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裡關於酒的故事,它說的都不是白酒,而是米酒。

    酒分為發酵酒,蒸餾酒和調製酒。像米酒、黃酒、葡萄酒、啤酒都屬於發酵酒,而只有米酒和黃酒才是中國自己人的,尤其是米酒歷史最為悠久,大概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經開始有釀造米酒的傳統。

    白酒屬於蒸餾酒,它傳入中國的時間不長,還有調製酒,像目前市面上的雞尾酒,它的歷史更為短暫。

    米酒是發酵酒,所以它的度數一般不高,基本上在20度以下,這種酒在中國各地都有釀製,原材料一般是糯米加上酒麴。這種酒好喝不上頭,但是後勁很大。

    我們都知道武松打虎,他喝的就是米酒,首先他喝了15碗,根據北宋定窯燒製的酒碗判斷,一碗酒大概在4兩左右,武松喝了15碗,也就是說喝了6斤,如果是白酒,你覺得武松能喝得下去嗎?另外武松喝完酒後,不是馬上醉倒,他走了四五里路,酒勁才開始湧上來,這也符合米酒的特點,然後他睡在青石上,老虎來了他被嚇醒,酒全被嚇成了冷汗,如果是白酒,那就是完全醉死 了,不要說來只老虎,就是別人把你抬走換個地方你都不會知道。

    為什麼古代米酒要燙燙再喝,這是因為酒是冷的,燙燙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避免喝了之後拉肚子,另外酒燙了再喝,口感相對要好一點,尤其是在天冷的時候,還可以起到禦寒的作用。

  • 2 # 一覽眾河小

    其實古代喝的白酒跟我們現在白酒不是一回事,而是跟我們現在的米酒、黃酒差不多。一直到今天,喝黃酒還有很多人會加熱以後再喝。

    古代的酒,一直到了元明時期,才出現蒸餾酒,前期都是類似黃酒一樣的低度酒,所以才有武松十八碗酒的傳說。

    為什麼古人喜歡熱酒喝呢,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豪邁,也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悠哉,主要原因其實還是口感問題,古代那種低度酒確實加熱以後口感更好。

    到了現代研究會發現,古代的那些低度酒,由於釀造工藝不過關,釀出來的酒裡面有大量雜質,像酸啊酯啊這種其實還好,甚至可以改善口感,但是像甲醇、乙醛這種是很影響口感的,現代研究也表明這兩種物質毒性不小,危害極大,而恰好這兩種物質都是特別容易揮發的,加熱以後基本就都散了,所以古人加熱酒以後還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古人是很聰明的,嘗試幾次就知道酒在什麼情況下最好喝,當他們發現熱的酒好喝以後,肯定喝錢就要燙一燙啦。當然這也分酒的,比如說葡萄酒還沒聽過誰說要燙燙再喝。

  • 3 # 杯酒論乾坤

    專業醬香酒,回答非喜勿噴!本人真心傳播健康飲酒知識,可能會直接點名某些酒企,並無別意,就事論事而已!

    首先,古代沒有白酒,即便是唐時代有所謂的“燒酒”,其實也只是顏色偏紅,酒精度並不高,到明末酒的度數就提高了不少,真正白酒的盛行是清朝!

    其次,古代也並不是所以酒不分時候都溫酒,也有冰飲,楚國出土過“冰鑑”,甄嬛傳裡面也有反映這一點,溫飲主要是冬天!

    最後,溫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古代酒度數低,溫了之後喝起來更有刺激感;二是因為冷酒傷胃,溫過的酒有驅寒養生的功效。這點其實大家都知道,湖北老家現在其實還有人在冬天做酒糟子,裡面的水最後就成了“甜米酒”,天寒地凍的,大冬天讓你喝幾碗也不舒服,所以衍生出來的做法就是甜米酒蛋花湯、湯圓米酒等等,將米酒加熱了,喝上一碗十分之愜意!

    現代白酒在民國之前大多叫“燒酒”,現在也有很多地方這樣稱呼,一個“燒”字,代表了火性!本來就已經高度了,火性十足,你還去加溫,那是閒躺得不夠快!

    另外,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白酒加熱會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氫鍵斷裂,破壞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締合狀態,使更多的酒精分子成為小分子狀態,而人體細胞壁其實是有間隙的,可以直接透過小分子狀態的酒分子和水分子。這也就是為什麼渴的時候喝熱水更容易解渴,因為其中有些水分子直接被身體吸收了。但是這個事情如果變成酒精,那就麻煩了,小分子的酒精甚至可以直接透過腦血屏障,這會讓人更容易醉,也更容易酒精中毒,如果達到一定程度,甚至會致人死亡!

    這同樣是為什麼現在的白酒講究陳釀的原因,除了一些後熟的因素以外,也是因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能締合得更牢固,能儘可能的形成大分子團,儘量減少對身體的損傷!

    現在居然還有某些酒企,毫無仁義道德,居然宣傳小分子、微分子酒這種偽概念,害人不淺!

    至於其它的加熱能改變某些風味物質的成份、含量等等,改變口感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小問題,也有很多其它人的回答可以借鑑!

    最後總結下:溫飲其實是古代低度酒的飲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但是對於現代白酒而言,溫飲是有百害而幾乎無一利的。

    現在最好的酒,醬香酒,比如茅臺、紫紅泥酒等為什麼要講究53°,5年成品,其很大部分也是降低新酒火氣,讓酒分子和水分子締合的更牢固,形成穩定的大分子團。

  • 4 # 憤怒野虎

    1.據有關資料傳,古代白酒的度數很低,酒精含量與現在的啤酒含量相近,不易使人喝醉。2.古代白酒,燙暖後有種醇香味道,入口使人沁香味回的感覺,使人血液速加快,身體產生熱量,可抵禦寒溼之氣。3.適量飲酒,對身體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促進身體健康等好處。4.現代的白酒,因蒸餾技術的提高,酒精含量相對要高,易使人醉。當然,燙了再喝,可揮發一部分酒精,器皿也會粘有酒精成分。然而,大多數人已不習慣這種方式喝酒。

  • 5 # 天高雲淡81062

    過去釀酒技術沒有現在完備,檢測手段沒有,所以甲醇和雜醇不好控制,大家知道,甲醇對人體危害大,但甲醇蒸發溫度比乙醇低,古人喝酒時將酒加熱,實際上在加熱過程中可將甲醇蒸發一部分,這就是熱酒少傷身的原理,另外溫酒可加快雜醇揮發,讓人聞到更濃郁的灑香

  • 6 # 臨窗聽雨abc

    釀造的米酒黃酒有部分甲醇,喝多了會頭疼,溫熱一下,甲醇能揮發出去還能暖胃驅寒。而蒸溜酒溫熱時最好不超過25度,對酒的口感影響不大,溫度太高就不好了,至於勾兌酒溫熱了一股香精味,不溫則傷脾胃,還是以自己習慣為好

  • 7 # 醉月樓臺

    古代喝酒不像現代蒸餾的好喝,只有燙才有口感,現代人喝酒怎麼燙,水燙:把酒倒入溫酒壺,然後放入熱水中升溫。

    火烤:把酒裝入耐熱器皿,置於火上升溫。

    燃燒:把酒倒入杯中,放在盛有酒精的器皿內,點燃酒精升溫。

    衝燙:把滾燙的飲料衝入酒液或把酒液注入熱飲料中升溫。

    當然,為了防止中毒,燙酒不能長期用錫壺,因為錫壺遇到高溫會分解鉛,嚴重危害到人體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實人和實在人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