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一期一會666

    鄭和原來姓馬,小字三保,出生於明壤武四年(1371年)。雲南昆明人。曾祖父伯顏在元大德十一年( 1307年)任中書平章,曾祖母馬氏,祖父米的納哈只,祖母溫氏。父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陽候,母溫氏。

    族人自稱咸陽世家。米里金生馬三寶,襲封滇陽候。其父親和祖父均曾去過麥加朝覲。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去過紅海之濱的回教聖地麥加朝聖,使鄭和從小聽慣長途旅行的驚險故事,心中充滿好奇和景仰。

    鄭和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三保10歲,被擄人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人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

    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1405年7月,鄭和率領62條海船、2萬多名人員,船上裝著金、銀、瓷器和絲綢,從劉家港出發(今江蘇太倉縣瀏河口),開始了萬里遠航。

    船隊經歷千辛萬苦,戰勝了風浪和疾病,打垮了兇惡的海盜,犧牲了不少船員和士兵。他們先後到了占城(今越南南方)、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古時候的“西洋”是指南海以西的沿海一帶),成功地開闢了從中國到東非海岸的航線,直到第三年10月才回來。

    這次航行使皇帝得到很多好處,所以不久又派鄭和多次出海。 自1405年到1433年的近30年中,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規模宏大,船隊最多時達200多艘船,其中長148米、寬60米的大型船隻60餘艘。

    使用了羅盤、測深器、牽星板等世界先進技術,航程10萬餘里。先後到過印度支那半島、阿拉伯半島以及非洲東岸的索馬利亞,足跡遍及30多個國家,為中國對外交流開闢了航線,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聯絡。 鄭和還將他近30年的航海經驗和收穫,編撰成了《航海地圖》和《針位編》兩本書。

    鄭和航海比哥倫布的探險航海早87年,技術水平、規模和航程也都超過哥倫布。領先於西方的Nautilus。但是鄭和航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宣揚國威,而不是發展貿易、促進商品經濟發展。每次航海耗資巨大,七次遠航以後國庫空虛,財源枯竭,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這樣,鄭和七下西洋也就成為中國航海事業從繁榮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宣德八年( 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萬左右的摩托車,有什麼好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