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凡2850
-
2 # 行者唯我獨行
道德是什麼?我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準則,人以心為做人的道,德是行為準則的根本。道是方向,德是行為準則。做人應先立道,在道中修德積德,有道才有德。道是人在做人做事中的原則,道是廣義詞,道包羅永珍,如:人人都有做人之道,生活之道,生存之道,茶道,酒道,處人之道,處事之道等等……每個人的做人做事行為準則不同,他(她)的道德準則也不同,那麼他(她)的與人處事方式方法即道德準則是不同的。同樣的道如果處事做人的原則不同,道德總則不同,其相應的效果就不同,也就體現出道德品質是不同的,行走正道,行為是正能量,是善舉就能積德,也可以說是德道……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
就要先知道,什麼是“道德”。
“道”:在天地之前就存在的那個東西。道生無,無生有,有生出天地萬物。
《爾雅·釋宮》中說:“一達謂之道路。”
只有一個方向的路,被稱為“道”。
在華夏文化中,用形而下的“道”來引申為形而上的“道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道只有一個方向,沒有分叉。
二,道字,有一個走走停停又不停的四下張望的行路人在趕路的意象。
引申為形而上的最終極最根本的道理,指的是尚未分叉過的路,也就是一。
所以“道”在某些語境中,可以和“一”互稱。
用這個沒有分叉的路,來指引那些走走停停不停張望的趕路人,則會使得他們不會因為岔路口太多而迷失方向。
對於一個趕路人來說,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德”:升也。從彳悳聲。
"德"字,從字源上開,由三個組成部分:彳,直,心。
升,同登。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
彳,小步也;
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從直從心;直,正見也;
心,象形字,指人心。
“德”的意思就是,小步慢慢的走,內心淡然而堅定的直視正前方,行於大道之上。
道,都是關於路的;
而德,則都是關於走路的。
道引申為宇宙終極道理;
德,也隨之引申而對這個宇宙終極道理的把握,並行於其上。
道為根,德為本。
道是一切的源頭,並且源源不斷的為事物的生、長、成、亡的週而復始提供著動力;
德則是對道的把握,同於道,則不失其根,不離其本,事物得以長久;
失於道,則失其根,喪其本,事物早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