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國人
-
2 # 金子之印
有錢進養老院,無錢在家,這一代人吃過苦,不怕難,子女忙別託累孩子,平時打個電話問聲安就行,最難時花錢顧人照顧一段時間。
-
3 # 使用者98565630577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5月10日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指出,從我們國家的國情來看,機構護理不是主要方向,將來老人照護的主體和主要模式應該是社群和家庭。他表示,國家衛健委正在制定關於老年照護評估的標準,對全國現在有2.4億60歲的老年人進行評估,對健康老人、有慢性病的老人、有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進行不同安排。透過評估決定這些老人是要進行機構護理,還是社群護理,還是家庭護理,不同方式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在醫療機構裡面,需要由醫療保險來支付,在機構或者社群,由長期護理保險支付。還有一些透過發展商業保險的模式,來解決一部分居家的費用支付問題。衛健委正在大力推行醫養結合,鼓勵養老機構設定一些醫療機構,來解決醫和養結合的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透過簽約,以及設定家庭病床,上門服務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社群的照護和家庭的照護。還有一些老人需要經過規範培訓的護理員隊伍,在家庭提供一些居家的照顧服務。
-
4 # 開偉觀察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未來30年內,城市老人集中養老將是一大趨勢。
就是說經濟能力差一點的老年人可選擇到一般的敬老院,但需要有健身鍛鍊場所,同時需要有保健醫生,發生一般性的疾病可就地解決,大病可以有條件送醫院搶救。
經濟條件好的人可選擇到比較高檔的老年公寓,這裡各方面實施齊全,尤其在健康方面最好有自己的保健醫生,一般性的疾病可就地解決;大一點疾病能夠及時送醫院治療。
因為集中養老,可減輕自己小孩的生活負擔和壓力,2050年之內這一幾代老年人很多隻有一個小孩,如果在家養老,小孩自己有工作,比較忙,而且他們的小孩也有很多事情,如果老人還跟小孩住在一起就給他們拖累。而且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差異,住在一起也會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同時,老年人集中養老大家這一起拉拉家常,散步、下棋、搞其他體育鍛煉,交流一下養老方面的知識,有很多興趣相投的地方,大家在一起不寂寞,很熱鬧,而且身體有不方便的時候,大家還可搭把手。
當然,如果非常有經濟實力,身體又還好的老年人,可自己選擇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修一棟小別墅,請幾個人照顧自己,種上點有機蔬菜,差點雞鴨魚之類的東西,還可種上一點糧食,自己適當參加一點勞動鍛鍊一下身體。
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化水平達到今近30%,幾乎三個人裡面就有一位老人。並且中國社會是未富先老,怎麼讓老人過上舒適的晚年生活?對於最大的中產群體來說,我想可能會有兩種情景。一是家附近的養老院,這些養老院小而數量眾多,分佈在城市各個區域。二是城郊集中、大型養老院。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回覆列表
未來3O年內。太遠了!現在國家己經把養老問題提到日程上。抱團養老.旅居養老.居家養老.進養老院。現在的青壯年們,多掙錢,為日後養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