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抬眼看見愛
-
2 # 憬尋Ginny
你好,如果有心理困惑,並想有所改變,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對於你的提問,我想可以把書分為雞湯、技巧類書籍,心理科普、自助類書籍,與心理學教科書三類。
第二類書會帶有自助手冊之類的標題。如果作者與出版機構足夠權威,可以進行參考閱讀,但無法取代諮詢。因為這類書不會系統深入地講解心理困惑產生的機制,只會就幾個常見的成因、做法進行淺顯易懂的列舉。而一個真實的人的困惑是綜合了家庭、環境、自我認知等多個因素產生的,值得被更有針對性地看看各個因素之間相互發生了什麼。一個特別的提示是,有很多人喜歡自己做心理測驗,但這未必對於認識自己有益。首先網上的心理測驗多數不靠譜,只是娛樂;其次,如果需要診斷,需要在專門的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個常見的情景是,一個人覺得難受、不開心,自己網上做了抑鬱症測試。這時他更容易通過測驗驗證自己有抑鬱症,導致分值偏高,造成了新的焦慮不安。一個人看書也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
第三類書是教科書。首先教科書並不容易理解,容易讓非專業的讀者選擇性地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瀏覽。這會直接導致一個人所理解的東西只是他想看到的東西,並不是知識的全貌,沒有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裡的問題在於,自己讀書的過程會產生大量誤解並信以成真,造成更大的困惑,甚至是不自知的。其次,就算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上專業課也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因為課程是理性層面的資訊交流,而心理困惑需要從感性切入進行探討,經常需要打破防禦,看到潛意識。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個人既然困在問題裡,必然有他視野沒法看到的部分或維度影響著問題的解決,看書會讓人在既有的理解上尋求佐證,很難跳出去有大的啟發。甚至有很多心理學學生在大二大三的時候會暴露出更多想要解決的問題,就像是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百度求解,一知半解很容易對號入座讓問題複雜化。這裡也引入一個情景,有很多人讀了心理學家的公眾號推文後,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與童年時父母不好的養育方式密切相關。但這只是走了一半,有些人接下來走向了更直接的仇恨,把問題的責任甩給父母,讓矛盾更凜冽,很少有人能自發地從認識憤怒走到理解和接納父母,並真正擺脫桎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個完整的過程光看書是完成不了的。
還想再說一些內容。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都有長期嚴格的受訓經歷,投入的成本絕對不只是讀過幾本書那麼簡單。他們的敏銳程度,看待問題的客觀程度,會讓來訪者獲益的過程比自學高效可靠地多。如果你想解決自身的問題,還是請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
最後,祝你所願即所得,幸福安康!
-
3 # 心理師吳小美2011
看書無法解決心理問題嗎?是的,至少無法全部解決!
工作裡,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道理我都明白,可就是改不了”!相信儘管你不是諮詢師,但這樣的話也沒少聽吧?
為什麼?
那是因為我們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是與我們被灌注的知識,文化,道理,規則有關。
而諮詢師與來訪者工作,並不再次提供知識和教育。
諮詢師提供的是同在的關係,是關注,是看到,是聆聽,是抱持,是支援!是一切來訪者之前沒有機會感受和獲得的生命體驗!
而來訪者的問題都是ta自己對自己生命過程的提問,是需要被聽到的。
這是我對你前面問題的回答,回答了前面的問題,後面的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
4 # 甲殼蟲沒有觸角
我必須說,看書是可以解決自己問題的。
第一,學會挑書。
1.看傳記(真實的人物傳記,不要看那種胡寫的)
心理問題,主要是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障礙,總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導致的。在很多真實的傳記中,主人公會講自己一生遭遇的困難,並詳細描述自己當時狀態,和如何解決,並又後來的結果的。
真實的人物傳記,你會發現人這一輩子,沒有一個人天賦異稟,沒有一個人一輩子都是順利。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原來他們也遇到過。這個時候,你就會把自己和傳記主人公做對比,找到自己該怎麼面對處理當下問題的動力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你發現人生真的困難重重,沒有一個人例外。
第二,看小說(小說通常就會有很多共情之處)
第三,看歷史
第四,看心理學
一般心理學基本是理論分析。因此在看這類書的時候,你得先定位下自己目前出現的狀況,有目的性得看,這樣才看的進去
-
5 # YY不是鴨
這個問題,可以從意識和潛意識理論的角度來看。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意識,可以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部分。
意識就是我們平時就能意識到的事情,比如我正在過馬路,看有沒有車。
前意識是我平時不知道,但是通過提示可以想起來的,比如媽媽的電話號碼,一件四五歲時發生的事情。
潛意識是經過提醒,仍然想不起來的事情,比如某個親近的人給我們一個評價,我們覺得他很扯,甚至大發雷霆,很有可能,他說的是你潛意識的資訊,你沒有意識到。
看書,可以認為是一種從意識上輸入資訊的方式,而我們行為大部分由潛意識控制,所以,潛意識對人的影響,要遠遠大於意識對人的影響。
看書,就是用意識輸入資訊,去影響潛意識,同時,你的意識還要去監控,你輸入的資訊和潛意識的大量資訊是不是匹配,如果嚴重不符,它是很難讓資訊通過,進入潛意識的。
潛意識裡儲藏著你從小到大發生的所有事情的情緒情感體驗和信念價值觀,那裡的資訊是無窮盡的,你要用書裡的內容去改變潛意識,可想而知,有多困難。
凡事看書改變的問題,一個是問題比較簡單,二是潛意識裡關於這個問題的資訊,和書的內容比較相容,可能會讓人豁然開朗解決問題。這種解決的一般都是比較淺層的問題。
很多心理問題,常常是家庭,學校,社會,包括自己的人格特點,成長經歷等綜合原因的問題,比較複雜,想要改變,就要有針對性的方式。
所以,心理諮詢,並不是心理諮詢師在那裡講道理,分析利弊,給你一個指引,而是去了解你的過去現在,你的成長經歷,你固化的行為、情感模式等,在這個過程中,讓你有體會,真正感受到問題所在,你才能自發的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所以,看書,解決的僅僅是一小部分思維,思想的問題,而諮詢是一個體驗,反思,成長的過程,看書有時會促進諮詢的效果,但是不能取代諮詢。
當然,小問題,看看書,增加自己的知識面也是很好的。
-
6 # 雷小阿倫
首先,看書不是無法解決心理問題,而是無法解決所有心理問題,有些心理問題是可以通過書籍解決的,只不過是可能不適合你的情況而已!
心理諮詢師相對於書籍來說最大的區別是有針對性和互動性!有針對性就是可以依據你的個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法,可能比書上千篇一律的方法對你更加的有效!有互動性的可以面對面交流,因為心理問題的治療本質上是一個傾訴和傾聽的過程,而面對面互動更可以讓患者有安全感和被重視感從而更願意敞開心扉,這樣也會讓治療的效果更加良好!
最後,不是所有的心理諮詢師都是比書上說的好的,其實患者對於心理諮詢師的相信與其說是對於專業技能的信任,不如說是對於對方這個人的信任,說的通俗些很多時候是需要眼緣的!同樣的心理問題諮詢不同的心理諮詢師會讓你有不同的感覺,哪怕他們給出的都是大概類似的治療方案,但有的諮詢師你就是能聽進去他的話,而有的諮詢師哪怕說的有道理你就是不太感冒!所以說,找到一個正規且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僅要看所謂的名氣大小!
-
7 # 心理諮詢師楊峰
看書不同於心理諮詢,看書如果能解決心理問題,世上就不會有心理諮詢這個職業了。
世界上書籍千千萬萬,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也有信口雌黃胡說八道的。看書如果能解決心理問題,那麼那些學霸書呆子都應該是心理學家,可是現實中卻未必。
有心理問題為什麼要去找心理諮詢師?是因為心理諮詢師不會和你擺事實講道理,而是會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支援你。
心理諮詢師不是傳經佈道,也不是給你指明道路,而是陪伴你在黑暗中一起摸索,共同迎接光明。
心理諮詢師的專業不在於知識擁有量的多少,而是在於一種態度,一種關係,和諧融洽的諮詢關係才是心理問題療愈的基礎。
當你感到心理迷茫絕望無助時,你會發現心理諮詢師就是那個最懂你的人,他會陪伴你引領你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是你可以擁有自己的心理諮詢師,這並代表你有心理疾病,而是代表你更在乎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國外,成功人士擁有自己的心理諮詢師、律師和牙醫,這是標配。
有心理問題可以相互探討,願意陪伴你走出心理陰影。
-
8 # 鄂佛歌
如果用圖表來表示,人和人就像一個一個部分交叉的圓。交叉的部分,稱之為共性;不交叉的部分,稱之為個性。書中寫到的,一般是共性多於個性,畢竟要照顧大多數人嘛。當然,共性和個性有一定的聯絡,個性的原理部分,也是基於共性的,但細節上卻差異很大。
很難懂是不,舉個例子來說,就比如一個人感冒了,發燒,導致感冒直接的原因無非就是風寒、病毒這些,但是怎麼受了風寒,怎麼染上的病毒,就太多了。書上寫感冒也只是 寫共性的原因,總不能把沒穿秋褲寫進去吧?
教育講究因材施教,看病講究對症下藥,不同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治療方案。比如強迫症,形成的原因從理論上來說,就那麼幾種,比如說童年事件受過突發事件的影響,但不可能把所有的突然事件羅列出來供讀者一項一項對應,所以這就是當面諮詢的作用。
心理諮詢師在通過和你交談的過程中,從你的性格,經歷,教育程度,職業等等方面綜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分析出病人心理問題的直接的,深層的原因,從而制定相應的,一對一的診療方案。
一個人的心裡,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其實也就等於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人的心理,所謂罄竹難書,書裡記載的東西自然很泛泛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案例,和另一個人的案例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心理諮詢師會通過專業的引導,比如放鬆的談話,或者催眠,會讓患者挖掘出自己無法挖掘出的東西。
因為理解力的關係,看書未必都能看懂,即使看懂,也只是流於表面,不能得心應手地應用到自己身上。
最主要一點是,但凡心理有點問題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沒問題。有這種心理作怪,看書自然不能公正地審視自己,比如自己某方面的問題本來很嚴重了,可自己卻渾然不覺,自然也就不能自己治好自己了。
-
9 # 心理諮詢師喬海兵
看書能解決心理問題嗎?為什麼要找心理諮詢師?其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心理問題的分類,心理問題分為兩類,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
一般心理問題:由現實生活、工作壓力等因素而產生內心衝突,引起的不良情緒反應,有現實意義且帶有明顯的道德色彩,求助者的情緒體驗持續時間未超過2個月;不良情緒反應在理智控制下,基本維持正常生活、社會交往,但效率下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影響;情緒反應的內容沒有泛化;
嚴重心理問題:是較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引起心理障礙,體驗著痛苦情緒;超過2個月,未超過半年,不能自行化解;遭受的刺激越大,反應越強烈。多數情況下,會短暫失去理智控制,難以解脫,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影響;反應物件被泛化。
從心理問題分類來看,一般心理問題通過看書學習,轉變信念,改變對刺激的認知應該會有些效果。
那麼嚴重心理問題是一定要求助心理諮詢師的,靠個人是無法解脫出來的。
再看看看書解決和心理諮詢師解決問題的區別
看書解決問題時,取決於你自己的理解力和悟性,有時真的就是一念之間,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獄。
心理諮詢師怎麼做諮詢呢?這個過程中,來訪者始終被同理、共情,感受到被接納、被支援,被包容,被傾聽,同時在恰當時機幫助來訪者釋放積壓的情緒,表達出來該表達的,同時讓來訪者吸收正面意義,獲得成長!這些靠看書一定是達不到!所以諮詢師並非給了來訪者多少知識,而是給了來訪者當下最適合的資訊,最需要的支援!
-
10 # 嘻嘻寶貝兒媽
自己吸收外在的資訊,很容易只吸收自己想要看到的,心理醫生是幫助你找到問題的原因,改變你的認知,給你的情緒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
在需要自己學習調整,還是需要找心理諮詢師之間,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的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心理問題的類別
根據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將個體心理問題的型別劃分為三類:發展性心理問題、適應性心理問題與障礙性心理問題。
1.發展性心理問題
所謂發展性心理問題,主要是指個體自身不能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特別是對自我能力,自我素質方面的認知,其心理素質及心理潛能沒有得到有效、全面的發展,它的特點是自負或缺乏自信,志向願望過高或偏低,責任目標缺失。
解決重點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在一個更新的層面上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潛能。調節和控制情緒、改善精神狀態、建立自信心等。
2.適應性心理問題
適應性心理問題針對的是身心發展正常,但帶有一定的心理、行為問題,或者說“在適應方面發生困難的正常人”。
解決重點是正常的需要與其現實狀況之間的矛盾衝突,大部分要做的是在認識水平上加以幫助。
重視自身理性的作用,在有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最好,並不是要他親自幫助你直接去解決問題,滿足需要,而是需要他幫助分析情況,提出合理解決的途徑和方法。發掘、利用你的潛在積極因素,自己解決問題。對於環境的改善,也是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意見。
障礙性心理問題有時候也稱為“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當個體遭遇人際關係的嚴重衝突、重大挫折、重大創始或面臨重大抉擇時,一般都會表現出情緒焦慮、恐懼或者抑鬱,有的表現沮喪、退縮、自暴自棄,或者異常憤怒甚至衝動報復。有的往往是過度應用防衛機制來自我保護,表現出一系列適應不良的行為。如果長期持續的心理障礙得不到適當的調適或從中解脫,就容易導致嚴重精神疾病的產生,產生比較嚴重的後果。嚴重病症:焦慮性障礙,抑鬱性障礙,恐怖性障礙,強迫性障礙,疑病性障礙等。
解決重點在沒有達到嚴重病症時,如果三個月還不能自行恢復的,一定要找專業人士進行治療。
無論是看書自己解決還是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都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一,兩本書或者心理諮詢師一,兩次都是沒什麼實質性的效果,想要有改變需要持續的堅持最少3個月以上。
-
11 # 心理諮詢鄭老師
看書無法解決心理問題。心理諮詢是諮詢師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巧協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互動很重要。而書本上一般都是知識好道理。其實道理很多人都懂得。而心理諮詢師是不會給來訪者講道理的。
-
12 # 懂你一心理學愛好者
看書無法解決心理問題嗎?為什麼都要找心理諮師,難道一般的心理諮詢師講的比書好嗎?這個問題提得有現實意義,也反映了一部分人對心理諮詢師作用的認識不足、有限和偏差。但不怪他們。畢竟,人的認知水平和見識面都有所不同的。所以,作為一位業餘正在潛心學習和研究心理學並正在積極備考心理諮詢師的人,我在這裡坦誠地參與討論一下以上這個問題,也當作順便向普通大眾宣傳一下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
不妨把題主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的問題來逐步討論回答。那看書到底能不能解決心理問題,我們當辯證地思考,不可一概而論。大家都知道,事物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看書的作用和功效自然也不例外,它和看書人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關。一般來說,文化較高,理解能力較強的人看了心理書,他能看懂心理書,他也許就有可能按心理書的知識指導去調節自已或親人的心理情緒,特別是負情緒。而那些文化水平較低,理解能力較低的,連心理書中所列的一些心理學概念和技能都不理解,何以談解決心理問題?這可是很簡單的道理呀。
那麼,為什麼要找心理諮詢師呢?這得從先從認識心理諮詢師談起。何為心理諮詢師呢?簡單來說,心理諮詢師是專門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來幫助有心理問題的人疏導解決自己心理同題的專業人員。他是介於心理醫生和教師之間的一種較正規的職業。他的主要技能是傾聽和共情、疏導,幫助患者宣洩、放鬆、減輕自己的情緒,並且改變自已的思維方式,改正自已的錯誤理念,從而使患者內心逐漸恢復正常甚至更強大。說到這裡,我們就拿自已看書這樣一種簡單做法對比一下。很明顯,自已看書自然少了有承諾保守祕密的專業人員傾聽、共情、疏導的機會,患者沒機會好好地傾訴,這就會影響到患者負面情緒的宣洩、放鬆效果。總的來說,心理諮詢師的作用我們還是不要無視或輕視為好。當然我也不敢保證一般的心理諮詢師一定就比自已看書強的。畢競生活中肯定也有一定的半桶水的心理諮詢師的。但還是建議大家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完全否定心理諮詢師的巨大作用。
回覆列表
1.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心理諮詢師就是幫你人解決心理問題的。
2.每本書都有自己的涉獵範圍、觀點、角度,沒有哪一本書是為一個人的心理問題私人定製的。每一個問題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有環境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觀的因素……每個問題都是複雜的。看書是一種積累知識、拓寬眼界的過程,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解決問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本書的知識,如果沒有那麼深厚的專業功底是無法實現的。
3.自己看書解決問題,那就是一個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自己看待自己問題是能否做到客觀,能否做到中立。很顯然,沒有人會做到這一點。我們自我剖析,都是帶著個人情緒情感、個人主觀色彩,我們無法像心理諮詢師那樣,以一箇中立者的姿態來客觀看待,沒有這樣一個視角,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4.一般心理諮詢師確實比不上寫書的人,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提供專業的服務。心理諮詢師都是持證上崗,不是什麼人都能從事都可以從事心理諮詢。
5.心理諮詢師也是人,除了給你解決方案,還能給你心靈上的陪伴、情感上的共鳴。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有陪伴的溫暖治癒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