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
2 # 曾經故事
開篇點題:吳應熊並沒有被建寧公主閹割,歷史和小說是有很大區別的。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吳應熊,那麼就是:質子外交的犧牲者。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入關以前有一場關鍵性戰役,即將李自成大敗在山海關,逃出北京。而清朝之所以可以勝出,決定因素就是吳三桂的倒戈。定都以後,吳三桂又逼走雲貴地區的南明永曆帝,這也為他自己守主西南,偏安一隅打下基礎。
多爾袞活著的時候,認為不留人質不足以定藩王,而吳三桂又是藩王之首,因此幾年以後孝莊太后親自指婚,把建寧公主嫁給了吳應熊,同時,吳應熊留居北京,以太子太保的身份。
你問吳應熊日子過得怎麼樣?富裕是一定的,但是就不得自由了。清朝中央和三藩的關係,在二十年間維持著“試探、忌憚”的狀態,質子肯定是首要監視物件。
吳應熊和建寧公主的婚姻,維持了二十年,最後被康熙削藩打破。結局就是,吳應熊沒有早一步離開京城,連同他和建寧公主的兒子被抓起來,施加絞刑。
建寧公主自己,也在皇宮內度過了一段幽禁生活。我們後人只能暗自可憐這個女孩,以及,感謝金庸先生,讓她在作品裡又活了一次,還活的驕傲放縱。
歷史上的吳應熊和小說裡的吳應熊還是有所不同的。吳應熊是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因為平定西南有功,所以被封平西王,然而吳三桂不僅功勞大,而且他手裡也有兵馬,所以吳三桂就讓清朝廷感受到了威脅。
清朝廷為了讓吳三桂有所顧忌,所以就透過政治聯姻,把和碩公主(建寧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吳應熊為和碩額駙的同時,又為少保兼太子太保銜。
清廷雖然給吳應熊很多的頭銜,不過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就是吳應熊必須留在京城,因此吳應熊也就無形中變成了清廷要挾吳三桂的人質。
本來在吳三桂反平清之前,吳三桂曾經就派人想把吳應熊接回去,但當時吳應熊不願回去,並且還把康熙皇帝削藩的策略告訴吳三桂,同時吳應熊還讓他的長子吳世璠跟著派來的人離開京城。
後來吳三桂反清,吳應熊和他的次子吳世琳在公元1674年被處死,而當時作為聯姻的建寧公主處境也是很困難的。
吳應熊和其子吳世琳死後,就剩下建寧公主一個人,到公元1704年時,建寧公主又熬過了三十年的冷清歲月,最終她離開人世,當時她六十三歲。
所以小說中的吳應熊和建寧公主的故事和歷史上的吳應熊、建寧公主還是有不同的。
建寧公主嫁於吳應熊從開始或許就註定了淒涼的結局,而吳應熊身為吳三桂之子,同時對他的結局也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