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前捕頭
-
2 # 老潤頭
這個提問要從唐玄宗時期,"開之盛世”說起,在唐朝:唐兵基本上都是身披盔甲,橫刀立馬銳利。
弩裝備每一個士兵,在沒有火器時代,弩就是最好的武器。
在唐朝的戰爭史,就是西域戰爭史。解開了唐朝西域神蜜面紗!
當時:唐朝一個邊防軍服役和隋朝一樣,本人免租役,獎勵為國殺敵,守護邊關激勵制度,同時,獎田,可以升戶,從一個邊防軍成為為唐朝武官。實現了"兵農合一”。
形成了"富室強丁,盡從戌旅。
這就是唐朝當一個邊防軍的感受!
回答完畢,謝看官們指正!
唐初,所有軍人的地位比較高,兵出外打仗陣亡,軍隊立刻把名冊呈報中央,中央也會馬上命令地方,立刻派人去死難軍人家裡慰問,送去功勳爵位,給予豐厚賞恤。陣亡軍人的棺木還未運回,政府的撫卹工作已經完成,這樣做好處是使軍隊的精神上得到極大的鼓舞。另外,在唐代,不是誰想當兵就可以當兵的,唐代把民戶分為九等,兵並不是人人想當就能當的,下三等民戶是沒有資格當兵的。只有中上等民戶之中,自己願意當兵,由政府挑選出來,給他正式當兵。當兵人家的租庸調都豁免了,這是當時對軍人的優待。這種兵役制度最大的好處便是:國家財政不用負擔軍隊的任何給養。唐代根據這個兵役制度來統制全國,同時對外發展,變成了當時全世界第一的強大帝國。所以,在當時當兵是一個比較榮耀的職業。
到後來,軍隊和政府犯了鬆懈病,懈怡病。軍隊士卒死亡,不再即速呈報中央,中央和地方政府辦事拖拉,久而久之便寒了軍隊士卒之心,軍人的地位也隨之一落千丈。到唐中後期,政府故意開邊(開邊就是讓地方府兵到邊境進行輪流的值守),府兵的性質本來是打完仗便可復員,後來變成沒有復員了,要長期在邊境駐守。而邊疆的營宮為了私利又處處盤剝士卒,壓榨士兵,正是因為這些事情,導致府兵大量逃亡,軍紀松馳,唐代的府兵制度就這樣垮臺了。杜甫有一首詩正好反應了當時的情景:“一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這就是說,軍隊沒有復員,沒有休息,於是府兵怕戍邊,在本府先逃亡。所以,到後來,除了當逃兵,一旦要到邊境當兵,基本上就是一輩子。
所以,在唐初,邊軍應該是一個很自豪的職業,手握自己帶來的精良兵器,跨著自從家裡帶來的戰馬,在邊境巡邏,想著年底回值時地方官帶老百姓夾道歡迎,想著自己家的賦稅可以免徵,喜不自禁,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唐中後期,邊軍一天天熬日子,沒有個盼頭,到60白了頭才能回到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