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山之脊海之魂

    關於這個話題,從其宏觀上上講是實現與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價值存在,也就是在整個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所做出的貢獻。從微觀上講,就是實現自我,只有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完善自我,改善自我,完成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目標,實現自我,才可實現大我!

  • 2 # milyhaha

    我認為人的價值首先體現在你是否有端正三觀,首先是對父母,你是否做到了應盡的責任;然後是對朋友,你是否對朋友忠誠;第三是對社會,你是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是否給他人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就像最近頻頻爆出的公交車事件,最近又出現了一則新聞,大致是在北京一輛公交車上一個女人上前搶公交車方向盤,並放言說要死一起死,我們生而為人,都是平等的,誰也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權利,這就是一個人的三觀問題。

  • 3 # 小小曉書童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為什麼會尋找價值呢?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中他覺得對自己不滿意,在我們內心潛在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變得比現在更好、更強大或更美麗,更自信或更自在。我們心裡住著一個完美的自己,一個自己希望成為的自己。

    在“現在的自己”和“希望的自己”之間,就會產生空洞,當人產生空洞之時,就會去思考和尋找人的價值到底在於什麼?

    當人處在這種迷茫之中的時候,幾乎本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找個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來填上。

    而絕大部分的人是用物質(我們認為的價值:金錢、房子、學歷……)來填補我們內心的空洞。

    一開始,物質帶來的充實感的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很快你就會發現,物質帶來的快樂在逐漸遞減。第一次1000塊的快樂,現在需要賺10萬塊才有;第一次開QQ的美妙,也許在寶馬上也找不回來。於是,我們會迅速進入一個惡性迴圈——更多的錢,更好的物,更短的快感,更多的失落……

    接著,我們會尋找更有價值的情感需求、被人承認的需要、對理想實現發揮最大潛能的需要……。

    最後,我們會發現,沒有一個我們認為有價值東西,可以填補我們內心的空洞。

    正如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所說:“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其實,在有限的時空中,人是沒有辦法尋找到一種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除非,我們遇見創造人類的上帝。就像奧古斯丁所說:“你(上帝)為自己的緣故創造了我們;我們的心沒有安息,除非在你那裡尋得安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員工自動辭職的,能不能拿失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