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命召集令
-
2 # 益康耳穴
感冒和受冷都是面癱發作的誘因,時下天氣轉冷,正是感冒和受冷的高發期,若感冒後耳後起泡疼痛應引起重視。秋季的風被稱為“邪風”或“賊風”,面部受涼後極易發生面癱。
面癱症狀
本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20~40歲最為多見。多數為一側性,雙側者甚少。起病急,面癱前數日患側耳後、耳內、乳突可有輕度壓痛。繼之一側面部表情肌呈癱瘓。多數患者常在清晨洗漱時發現突然漏水,面頰活動失靈,嘴唇歪斜,前額皺紋小詩,眼裂擴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面部被牽向對側。部分病例因在面神經管中的鼓索支被侵,出現病側舌前2/3味覺障礙。
-
3 # 白富美仙女聚集地
(1)抬眉受限,眼瞼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流淚,眼乾。
(2)眼裂變大,嘴角歪向健側,口齒不清,患側包加食物,流口水。
(3)額紋變淺消失,頸,面部發緊。
面癱又稱之為面神經麻痺,為臨床常見疾病,一般患者就診時會這樣描述:睡了一覺,早晨醒來刷牙時嘴角漏水,吃飯時嘴裡面有存食,一照鏡子發現一邊臉活動不利索了。那麼,面神經麻痺是怎麼回事兒?具體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由於病變損害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面神經為混合性腦神經,其成分包括運動纖維及中間神經,主要控制面部表情、面板感覺、味覺以及淚腺、唾液腺的分泌。
上運動神經元受損,稱之為中樞性面神經麻痺,臨床表現為病變對側下部面肌癱瘓,鼻唇溝變淺、口眼歪斜,但無額紋變淺(額肌、眼輪匝肌不受累)。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稱之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痺,主要累及周圍神經,表現為病變同側面肌癱瘓,口角歪斜(在發笑或哭泣時症狀最為明顯)、流口水、刷牙或漱口流水、鼓腮漏氣、臉部麻木、舌前2/3味覺受損,但是與中樞性面神經麻痺不同的是會有額紋變淺、眼裂變大。
面神經麻痺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為急性起病,發病前期多數人會有感染病史,例如:感冒、發燒、咽喉疼痛、腹瀉、耳後疼痛等。故本病的發生與嗜神經病毒感染有關。該病在發病後會有加重期,症狀較發病初始時加重,所以建議早期就診,及時治療。大部分患者經及時治療後,在發病後1-2周症狀開始恢復,1-2個月症狀可基本恢復。也有少部分人不能恢復,後期常伴發有癱瘓肌的攣縮,如鼻唇溝加深、口角向患側歪斜、眼裂縮小;面肌痙攣,如面部肌肉跳動;或者是眼睛眨動時連帶有上唇的顫動,稱之為聯帶運動。
所以,如果發現有面神經麻痺,建議及時就診治療,以免留有後遺症,影響日常生活及美觀。
本期答主:霍曉曉,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