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詳解課堂
-
2 # 時簡阿姨
數學是一個考察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科目,一定要保證大腦是清醒狀態且能夠高速運轉起來,這樣才能夠學好數學!
上面說的太空泛了,那就舉例來說吧。
“小明有10塊錢,去商店買了6支鉛筆,每支鉛筆0.5元,請問小明還剩下多少錢?”
這是個簡單小學數學題,大家都知道結果是“10-6✖️0.5=7”,不要小看這麼個算式,我們要經過一系列的拆分和分析才能得到的。
第一步,一支鉛筆0.5元,那麼6支鉛筆多少錢呢?
第二步,用小明所有的錢減去買鉛筆花去的錢,便是剩下的錢了。
做小學數學題如此,需要步驟去分析,一點點的總結,那麼初高中的題就更要分析了,數學題重在分析,重在思維邏輯的活躍。
當你拿到一個數學題時,一定要學會分析,拆開題目中的有用資訊,根據所求向前推導,一定要經常問自己“只有擁有了什麼條件才能做出本題”?
數學還要多做題,做題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思維敏捷度,以後看到類似的題就能輕而易舉做出來了。同樣題做得多了才會舉一反三,舉一反三也是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獲取更多的資訊。
希望你能夠有信心靜下心來學好數學,要多問自己為什麼,要多做題切忌浮躁,一定會有收穫的!
-
3 # 高中數學鄧老師
這是高中階段存在的普遍現象!很多高中生不肯做題,以為聽懂了就行,其實還是不會自己做題。自己不會做題,就無法考高分,取得好成績!鄧老師來自湖北荊州,教高中數學已經11年了,編寫了40多本高中數學資料和10套高考數學押題卷,10套高考數學衝刺卷。
1.高中數學學習重在自己動筆算,很多學生嫌算的麻煩,計算量大就不肯動筆算。自己做題少,算的少,就無法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2.你不多做題,如何培養高中數學思維呢?題目做少了,你就沒經驗,你就沒思路,不知道該如何做題。題目做少了,算少了,你的計算能力如何提高呢?
3.高中數學並不是很難,很多高中生本可以學好它。只不過,他們沒有沿著正確的道路,沒有毅力,堅持走下去。題目做少了,不熟練,是普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
4.鄧老師直接明白地告訴你,不多做題,不進行強化訓練,不可能學好高中數學!很多學生就是隻聽講,不做題。你不自己動手做題,聽懂了又有什麼用呢?你自己做題時,還是不會,還是很困難!
5.很多高中生聽懂了課,卻自己不會做題,這也是徒勞!有的學生和家長迷信看視訊,所以很多人在網上賣視訊,投其所好嘛,畢竟賣視訊更賺錢,誰跟錢有仇呢!其實,看視訊作用不大,你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看視訊!光看視訊,就算你看懂了,聽懂了,輪到你自己做題時,你依然束手無策,困難重重!這就是鄧老師強調高中生要自己多做題,刷題的真正原因!但很多人怕苦怕累,不肯做題。這就沒辦法了!
6.最近鄧老師編寫的高中數學資料賣的不錯,幾乎每天都有家長購買鄧老師的資料,鄧老師幾乎每天都要去發快遞。明天鄧老師又要去列印資料了,家裡的資料庫存迅速耗盡!鄧老師的資料已經幫助了很多學生提高了數學成績,贏得了不少回頭客。
7.為什麼很多學生成績不理想,每逢大考,成績就很難看?因為大考題目難一點,靈活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學的不深入,不紮實,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最麻煩的是題目做少了,不熟練!千萬不要自以為,高中數學學的還不錯,其實你學的並不怎麼樣,漏洞百出,只要卷子難一點,你的成績就不好看!作為初學者,必然學的不紮實,不深入,解決簡單題和基礎題都費好大的勁,對於難題更是束手無策!所以,你要認清自己,不能太樂觀,現實很殘酷,會啪啪打臉的!建議,高中生還是腳踏實地刷題吧,你都沒有做幾道題,沒刷幾張卷子,拿什麼考高分?
8.高中數學就是要多做題,才熟練,否則你將毫無優勢可言!很多學生用鄧老師的資料進行強化訓練,成績提高了不少,進步很快。已經有很多家長購買了鄧老師編寫的高中數學資料,鄧老師的高中數學資料幫助了很多學生提高了數學成績。
9.鄧老師從事高中數學教育工作已經11年了,善於與學生溝通相處,挖掘學生的潛力,很多高中生的數學潛力有待挖掘!潛力挖掘出來了,才能考高分。在鄧老師的輔導下,一個荊州中學的學生,數學從35分提高到125分!還有一個沙市六中的學生,數學從20分提高到95分,用的就是鄧老師編寫的的高中數學資料!鄧老師的高中數學資料幫助了很多高中生,深入學習高中數學,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成績!
10.鄧老師編寫的高中數學最大的優勢,就是答案很詳細!每一步都很詳細,學生可以看懂,可以自學!其他資料的答案都不如我的詳細。每個函式題,都附有影象,數形結合,學生看圖,一目瞭然,很容易就能看懂,理解!每個題目下面留了足夠的空白,方便學生寫下完整的過程!
-
4 # 數學K代表
很開心能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有許多同學有這個疑問,我帶過的學生也有這種現象,我改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講就是“一聽就會,一寫就廢”,存在這種問題的同學們注意了,你們說自己聽懂了,有些言之過早了。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①在聽老師講題時的記憶不準確;
我在給孩子講課的時候,尤其是初三的學生,常常強調不要“死記硬別”,學生常常將記憶的重點放在“解題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的書寫”更有甚者會嘗試去記“一道題的得數或結論”,這樣的記憶方向的缺點是“費力不討好”:
記憶所需的容量大:因為每天需要做的練習題很多,每道題都這樣記憶的話,會讓自己的負擔變得很大;
思維混亂或無法舉一反三:記憶完成後,隨著記憶數量的增多會使得做題的思路變得更加混亂,解題時就會更加手足無措,為什麼有些時候老師讓學生記憶的是模板或者解題思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拿數學題來說,數學題是可以以專題形式進行歸納的,並且形相同專題中的一道題做到真正掌握的話,是絕對可以做到舉一反三的;
②一道題從“不會”到“會”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有一個消化吸
收的過程,這個過程時間需要花費在解題思路,解題過程,用到的知識點等,只有當這些記下了,這一道題才算真的像問題所說“聽懂了”,這樣聽起來雖然麻煩些,但是好處絕對是有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舉一反三,例:幾何證明題要證兩條線段相等,常用的方法有:“全等”、“等角對等邊”,“垂直平分線”,拿到一道題,梳理一下已知條件,就知道符合哪個證明方向了。
再給同學們強調一下,聽課切忌“死記硬背”,一定要將做題方法或解題思路歸納出來,光說不練假把式,下面我用一道習題給大傢俱體講一下,該怎麼去聽懂一道題(主要是找做題的思路):
在做這道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看問題,第(1)問△CDE是什麼三角形?那就落實到具體的知識點,即三角形的分類,(1、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2、三條邊均不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之後我們迴歸題目,並觀察圖形後會發現∠ECD是直角
(通過旋轉的旋轉角確定的),也可以知道△CDE中有兩條相等的邊即CD=CE(旋轉對應邊相等),△CDE既有特殊角,邊也存在等量關係,綜合起來它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這就是最快最準的做題思路,落實到具體的知識點,如果換做判斷四邊形的形狀,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去思考,初中階段接觸的四邊形有:平行四邊形、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再去根據每種四邊形的判定條件,去進一步落實,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5 # 陪著孩子一起學
我曾經數學學的還可以,因為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好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認為我學數學是有天分的,也就是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學數學好不是努力就能學來的,是人家天生數學就好。
後來有一天,我發現我的數學好,不是天生,我看一眼就能學好,也是需要學習的,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所以我們常說的數學思維不是一個人天生就有數學思維的,而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出來的。
當年我自己學數學的時候,我沒有數學學不好的概念,因為我數學就沒有學不好的時候,基本上數學的例題,公式和定義什麼的,只要我看了就沒啥問題。
上大學帶家教和畢業之後給孩子輔導學習,尤其是對親戚朋友席家的一些個孩子,數學學得比較差的,我一步一步的剖析他們學習數學學不好的原因的時候,發現,不是這些孩子笨,也不是這些孩子,沒有聰明的腦瓜,沒有數學思維,而是在數學啟蒙階段,沒有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孩子對數學產生了牴觸,所以孩子在以後的學習數學當中經常丟三落四,而恰恰數學是一環套一環的學習,當數學學的知識越多,這個圓環繞的圈數越多的時候,某些個知識點拉的越多,這個環上就千瘡百孔的漏洞,而在學數學的時候,你在用數學知識的時候就很難能靈活用到,因為好多數學現在學的內容是需要用到以前的知識的,我新學到的也是需要用到我曾經學到的知識,有一處學不到,可能那道題就做不下去。
數學學習區別於語文和英語歷史地理這類的,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數學是需要理解性的背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數學思維,光死記硬背用學語文的這種方式來學數學,數學肯定學不好,當然了,現在語文的學習也不僅僅是死記硬背能夠解決的。
數學的學習,要讀懂題,尤其是一部分學生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去舉一反三一題多解。那個必要也不需要,因為你沒那麼多的精力去做這件事情,何必浪費時間呢?你一北韓吃好了就可以了。別貪多,嚼不爛。
每個人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學數學也一樣,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較,你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數學的方法,慢慢的數學成績就提上去了。
-
6 # 老師牛牛達
這種現象就是缺少總結。知識在每個人腦海中的加工過程是不一樣的,所以會出現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知識,不一樣的效果。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過程就是得學會很快就能分門別類理清知識脈絡,甚至能夠總結出一類題型的思考方式和解題技巧。比如講到初中的函式,有一次函式,反比例函式,二次函式。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得總結學習函式知識從哪些方面著手。能不能從解析式、影象、性質、以及影象平移等等多個方面去掌握所有函式。能不能做到看到一個函式解析式在腦海中很快就能配對出它的草圖,數形結合在這一塊尤為重要。整理錯題的時候是真的有在分析錯誤的原因,而不是把正確答案寫下來。很多同學錯題本整理的漂亮的很,各種顏色的備註,還有小貼紙,開啟就像一本精美的畫冊。但是仔細一看,幾乎都是標準答案抄過來的。我們整理的時候不需要和別人完全一樣。哪一步我們是肯定會的,哪一步是因為公式不熟悉,哪一步是因為輔助線想不上去,哪一步是知識認知上的錯誤,都要能區分開。希望學生能有自己不一樣的學習和理解方式。尤其是錯題本整理,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不一樣的錯題本。
-
7 # 指引者2019
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兩次,首先你能聽懂並不代表知識就是你的了,只有你能運用了才能說明知識是你的了,也就是說你要想會不能光聽懂就沒事了,必須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後裝到腦袋裡,這也是好多學生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原因。如果考試結束教師講評完試卷,你就收起來不管了,那麼我覺得這樣的學生漲進很難。記得08年的時候,第二天期中考試我講了一個同步練習冊上的習題,第二天就考我一看就有這個題(壓軸題),稍微改變了下。我欣喜若狂覺得這下該拿高分了。結果沒有一個學生做上這個題。我就問年級第一那個學生,為什麼沒有做上,剛講的啊,他跟你的回答一樣,聽懂了做不上。後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學生沒有掌握。再以後的教學中我給學生以下建議:一、教師講過的題學生用錯題本從寫一遍,每個題不要只寫答案,要把整個分析過程寫出來,只要你會分析了才能明白每個題的內涵,然後才寫解答過程。尤其馬虎做錯的題,寫出正確的分析過程,把最初的馬虎原因寫出來。二、我講過的題不會講第二遍,如果有學生問我題,我給他講一遍,如果又有學生問我這個題我讓第一個學生給他講,我在一邊聽,講的不到位的我再補充,如果第一個學生講出來了說明他懂了,如果講不出來說明還是不懂,我再講第二遍。三、每個例題都要有針對性的練習,針對例題的相應練習如果會了說明你也懂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
8 # 大板牙說教育
因為你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偏記憶性質的,老師講題的時候你按照老師的思路在機械化的記憶而已,並沒有一個啟發思考的過程。而數學學科要想做到舉一反三,一定是要有邏輯思維分析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如何從眾多的文字迷霧中撥雲見日,把一堆文字的“障眼法”如何轉變成相應的基礎知識和方法,這個過程就是邏輯分析的過程。
我是做高中數學校外培訓的,十多年來接觸的孩子數以千計,但凡數學遇到這種情況的孩子,都是他們的邏輯思維沒有培養出來,不會獨立分析題,把老師當柺棍,老師講的就會,沒講的就又不會了。
究其原因,一是這樣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從小就開始補課,校內老師教,校外老師更是手把手一對一的教,家裡父母更是恨不得替孩子寫作業,這中間嚴絲合縫的通力合作,並沒有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和鍛鍊思維能力的空間,孩子逐漸變得依賴老師,因為不會的題有老師講,根本不需要自己思考,把老師當柺棍。二是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在講解的時候都沒有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啟發,因為啟發孩子的思維能力可以說是個慢功夫,需要耐心細緻的引導,而直接給結果講答案則要直接快速得多
-
9 # 初中數學瞿老師
數學學不好主要有五點原因
1、 做題憑感覺的壞習慣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可以說人類的每一次重大進步背後都是數學在後面發揮著強有力的支撐。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發明了蒸汽機,沒有數學又哪裡會有現在先進的汽車自動化生產線。現在的資訊化革命,沒有數學,又哪裡使資訊可以如此快速的交換。數學是一種工具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往往數學上的突破,會帶動很多其他學科的重大突破。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數支配者宇宙數學,數學家赫爾曼外爾說過數學是無窮的科學,可見數學對人類的重要性,因此你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才,學好數學是必然的!
數學本身是極為美妙的公里演繹體系(axiom-deduction system),換句話說,只要公理是正確的,那麼所有的結論都必須是正確的。數學解題也是如此,每一道題目的求解在邏輯上必須是完美的。
因此,我們在數學學習和做題中必須時刻保持嚴謹性,具體就是要做到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據,每解出一步自己心裡要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可以得到這個結論。好多同學做題,你問他什麼這麼做,他就是說“我覺得…”,“我認為…”,我在給學生輔導時,我不允許學生回答問題時說“我覺得…”,“我認為…”,解題要每一步有理有據。
然而,現在很多初中生沒有形成這種理性思維,沒有做到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據的習慣,在解題的過程中總是自以為是,憑著自己的感覺走,肆意妄為。如果初中生的你(或你的孩子)有這種憑著感覺做題的習慣,那麼就要及時改正,不然上高中了數學將成為最大的絆腳石,大學之門將要離你們而去。想要改正:
(1)從今天開始,做題就一步一個腳印,每做一步就把理由用括號寫在後面,慢一點不要怕,養成這個思維習慣很重要比如
∵∠1和∠2是對頂角∴∠1=∠2(對頂角相等)
(2) 做題出錯只能有兩種原因粗心或者概念不清,不能亂猜
數學學習說起來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只要你從今天開始,做每一道題都按照我說的方法做,只要這種解題思路養成,那麼數學學習上你絕對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2、基礎不紮實,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正因為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每一步要有合理且正確的推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我們必須對數學課本上的概念、定理、公理深刻的剖析,正確無誤的記在腦海中,並且要對數學上的每一個概念,我們要利用數學語言對其一絲不苟地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學好數學。
例如,什麼叫做有理數?很多同學說不清楚,這就是基礎紮實,概念,定理模糊不清的標誌。有理數是什麼,我們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若一個數Q可以表示為m/n,其中m,n均為正數,且m,n互質,那麼我們稱這個數Q為有理數,有了這個嚴格的數學語言定義,我們才可以從容的解相關的題目。
怎麼檢查自己基礎是否紮實呢?
學過一章知識後,給你這一張的標題,你自己回憶本章數學知識點,定理有哪些,寫出來,然後翻開課本對比出處。例如說到對頂角和鄰補角你都會想到什麼知識點?對頂角相等、鄰補角互補、鄰補角之和等於平角180°,碰到題目中說那個角和那個角為對頂角,那麼你就必須聯想到這兩個角相等,或者在圖上你看到兩個角為對頂角,那麼你就應該轉化成為數學表示式,這兩個角相等,數學是很嚴謹的科學,要麼對,要麼錯,沒有模稜兩可的答案,也沒有開放性答案,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基本定理,做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看重解題過程,一步步推導的由來,從今天起,就這樣鍛鍊自己,慢慢地你會發現數學其實很有趣的。
3、盲目刷題,不去剖析解題每一步的由來,不去感悟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本基礎學科,是一個鍛鍊自己邏輯的學科,不像政治、歷史之類的課程,上課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還需要自己花大量時間去積累,數學不需要日積月累,更不需要你死記硬背,死記硬背的結果就是你稍微記得有點偏差,就會做錯題,考試中丟掉不該丟的分數,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培養自己孩子的理性思維,推理思維,要勤問學生從題目你能得到什麼資訊,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也可以讓學生產生興趣。要教學生把敘述性的問題轉化成數學語言。本人在輔導學生時,看到一個題目我會先和學生一起分析題目,回憶相關知識點,再剖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鍛鍊這種數學思維。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理解知識,在做一做相關的題目強化知識,就可以了,在沒有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大量刷題,只會讓孩子厭惡數學。
4、對待錯題態度不正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錯題
1、做錯的題包括你粗心、概念不清,邏輯錯誤導致的錯題;
2、壓根不會做的題,沒有一點思路的題;
3、做的很慢,自己要思考好長時間的題。
這些題目統稱為錯題。針對錯題,同學們一般處理方式都是看看答案,哦,這樣啊,看懂了,然後就沒了。這樣的學習,表面上很努力,但沒有效果,下次你碰到還是會出錯,人的遺忘是很快的,下圖為遺忘曲線,學習知識一小時後你所記住的不到一半了,如果你碰到錯題一掃而過,那麼你的數學水平一直就不會有所提高。請記住:錯題是一種資源,很寶貴的學習資源。
5、知行不一
知而不行就是不知,有些學生說的很好聽,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餓,但也就是說說而已,沒有行動就等於0
-
10 # 琛雨GZSX
根據題主的表達,可以判斷出,題主應該是初中生或高中生。初高中階段絕大部分的學生,數學都是老大難,眼睛懂了,手不會啊。
我是一名從教近10年的課外輔導老師,教授高中數學,主要從事大班授課,所以接觸過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在數學學習上,能做到舉一反三的孩子太少了。
1】小學數學常常滿分或接近滿分嗎?計算常常出錯嗎?
2】你上數學課是邊聽邊記嗎?你使用雙色筆嗎?
3】你上數學課開心嗎?你喜歡數學老師嗎?你常問數學老師問題嗎?
4】數學老師上課講得典型例題,你會當天再做一遍嗎?
5】你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嗎?你會利用寒暑假把開學後的新課提前學一遍嗎?
6】每天數學作業是否花費大量的時間?你卻並不能保證完成率和答對率呢?
7】你每天有富餘時間做數學補充練習嗎?
8】數學測試卷錯的題目,是不是有很多是會而不對的,你認為自己是粗心馬虎呢?
9】數學練習和測試上的題目,你能分清哪些是“蒙對的”,哪些是“純計算錯誤”,哪些是“有知識漏洞”,哪些是“審題不清”,哪些是“聽老師講過但沒記住”,哪些是“沒見過所以沒思路”嗎?
10】你是否向老師、優秀的同學和父母,請教過他們學習數學的方法呢?
一、老師角度
1】老師認真備課,準備充分;
2】老師經驗豐富,深知知識重難點;
3】老師授課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4】老師擅長引導,啟發式教學;
5】老師講解詳細,板書全部的解題過程;
6】老師課上積極與學生互動,不讓學生走神;
7】老師課堂要求嚴格,學生不敢睡覺。
二、學生角度
1】上課沒睡覺;
2】注意力比較集中;
3】有一定的數學基礎,能跟上老師授課節奏;
4】帶著腦子聽課了;
5】題目難度沒有超出學生接受能力;
6】不厭惡學習數學,不討厭數學老師。
1.如果明天上新課。就把課本上的定義、定理、公式在草稿紙上寫一遍,把例題自己動手做一做,遇到問題,記錄在旁邊,帶著問題聽課。
2.如果明天上習題課。把自己有疑問的題目做出標記,有思路但沒做到最後,沒思路的要做不同標記,第二天聽課有側重。
2】使用雙色筆,課上課後做好記錄。
1.做題用黑色或藍色,訂正、標記、備註等用紅色。
2.上課必須做筆記,簡單的認真聽,難的做好記錄,不要複製老師板書,記錄關鍵步驟和自己疑問。
3】及時且重複性複習。
1.數學課下課的課間,可以整理補充上課筆記。
2.做數學家庭作業前,花5-10分鐘,把今天數學授課內容複習一遍,再寫作業。
3.做完數學作業,帶著作業中的疑問,複習今天數學授課內容。
4.數學上課前5分鐘,把昨天上課內容瀏覽一遍。
4】寒暑假提前預習新課。
1.補課是大勢所趨,別人上,你不上。就相當於,同一個知識,在別人聽第二遍的時候,你才聽第一遍。
2.預習新課建議上有資質、大型教育機構的班課。
3.需要在寒暑假前2個月,提前規劃報名。
4.假期學過一遍後,開學要更加虛心,每個老師都能給予你寶貴知識。
5】正確對待測試。
1.把平時當考試,考試當平時,以平常心應對考試。
2.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檢測,自己哪裡會了,哪裡不會,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不要過於關注成績,勝不驕敗不餒。
3.考試時,感覺有疑問的題目,建議都用鉛筆,在題號上做出標記,防止蒙對了,後面以為自己是會的。
4.除了壓軸題,其它題目在老師講評完試卷後,有疑問的都應該再做一遍,如不能全對,考慮為什麼,再鞏固,力求全做對。
6】作業保證高質量完成。
1.獨立完成,不可以依靠搜題軟體,問輔導機構老師,對照參考答案寫數學作業。
2.限時做作業,寫之前預估時間,時間到了,沒做完就不要寫了。不考慮時間的做數學題都是耍流氓。
3.有疑問的題目,可以在所有作業都完成後,單獨拿出一定量的時間思考解決,不管最終是否做出,都請做好標記,帶著問題上第二的課,如果老師第二天沒講到你有疑問的題目,請及時找同學或老師答疑。
4.作業錯題及時訂正,如老師沒有特殊要求,建議把正確過程訂正在錯題旁邊,留白不夠,可以附加便利貼。
5.不要自行購買輔導書,做輔導資料。把課上內容,課後作業,測試題目吃透,完全足夠。
結束語:想把數學學好,提升熟練度是關鍵。1+1=2永遠不會錯,不是因為簡單,是因為見得多,做得多,用得多,太熟練了。不求舉一反三,老師講過的題目,你能記住75%左右,我保證你數學成績頂呱呱!
回覆列表
我在課堂中就遇到過很多都是這樣的學生,講的時候都能夠跟上你的思路,問他(她)也說聽懂了,可是下次遇上一樣型別的題目還是做不出來。
我分析了一下這樣的學生一般具備這幾個特點:
一、聽講流於表面,沒有走心!
做任何一道題或一件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這部分同學在聽課的時候因為有老師的指引,老師會幫著抽絲剝繭,會強調重點,他呢跟著老師的腳步可以一步步走到終點,可一旦讓他自己分析解答就不知所以了。就像一個嬰兒學走路,當你手牽著手領著他時他能夠走了,撒了手就立馬會摔倒!這是因為你只是單純的在聽這一道題,沒有注意解題技巧,問題從哪個方向分析,老師講完以後覺得懂了會了也沒有自己再把它再做一遍。我每次講一道題都會先從題目入手,教給學生怎麼分析,講解完後要求學生一定要自己再做一遍,特別是要有完整過程的書寫!
倚天屠龍記裡有這麼一個情節,假明教攻到武當山,張三丰不想武當絕學太極拳太極劍中斷,當場傳授武學,問張無忌記住多少,張無忌卻越忘越多。張無忌忘記的是招式,但是太極精髓卻已然在心。做題也是一樣,這道題的步驟雖然已忘,但是解題思路方法牢記於心,以後即使題目發生變化也能正確解題!
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遇題不能正確選擇所需知識點。
有些同學學過的性質定理都沒記住,更別說一些幾何模型,新增輔助線的技巧了,老師講的時候都會引導學生用哪些性質定理,幾何模型,在哪裡新增輔助線,那他肯定就會做了,就覺得自己聽懂了,殊不知下次自己寫還是寫不出,更別提什麼舉一反三啦!
三、練習不夠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摒棄了題海戰術,但是必要的做題還是需要的,特別是錯題修改一定要進行,要做到做過的每一道題都有效果,其實數學題雖然多但是考查的知識點不多,你只要把做過的每一道題都弄清楚了,考查的是哪一個知識點,縱使題目千變萬化,我們都將有一雙火眼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