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相無形

    但凡古代造反者,要麼像朱棣那樣自認是英才雄主、要麼像王莽那般覺得德配天地、要麼像安祿山吳三桂那種利慾薰心、要麼如李世民那樣有立身之患,蠢材庸將造反者又有幾人?簡單說,只有“能人”才會造反、鮮有“熊人”起事。

    但不管屬於哪種“能人“造反,部下士兵會相應追隨的原因卻普遍呈現以下特點:

    主將人格魅力

    部下是否願意捨命追隨,與主將個人魅力密切相關。主將的個人魅力直接關係其在將士中的忠誠度,這是將士是否追隨的關鍵。這也會讓主將與部下之間建立良好的雙向信任度,像劉邦、朱元璋等,都在軍中有著極好的個人影響,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幹的文臣武將為其效命。

    兵員構成背景

    不同歷史時期軍隊的構成方式也不同,比較多見的如募兵制、族兵制甚至私兵制。主將在構建勢力時的兵源很多是來自同族、同鄉,或者是自己出資招募擴建的私兵,這種結構往往會讓將士具有強烈的趨同和歸屬感,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人們對轉換門庭的部下在心理和道德上都持一種輕視態度。

    許以願望承諾

    古代戰爭頻繁,很多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而被迫選擇投軍,“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現象一直長期存在,因此計劃造反或起事者往往都會以高額酬金來招募流民或百姓,往往許以某種利益承諾、或時機難得的投機引誘來換取信任。像吳王劉濞,就憑藉手中有銅山鑄幣、海鹽暴利積累的財富,花費數年廣招天下流寇、盜賊和外地犯法的人來吳國擴充實力。

    軍法重責之威

    造反本身巨大的成敗風險、道義和良知帶來的心理壓力,不是每個將士都能承受並會為此去捨命,此雖人之常情,但卻要面對軍法的無情!將軍一句話就可以定生死的古代軍隊,參加造反一旦失敗,士兵未必一定死,但拒絕造反會當即處死!橫豎都是刀頭添血討生活的軍人式思維,渴望造反成功帶來美好前途便成了一種被迫的心理寄託。

    命運彼此捆綁

    古代沒有義務兵制,很多都是長達數年以軍營為家,長期的軍旅生涯彼此朝夕相處,將士之間結成的深厚戰友情誼,在特殊的條件或氛圍中會讓軍人做出捨生忘死的決定。一旦受情勢所迫或巨利引誘而要造反時,這種群體會有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血情誼,乃至鋌而走險!

    上述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織影響、彼此糾葛並存,常常難以理清。但軍人的思維很簡單、軍人的世界更簡單,既然難以理清,乾脆快刀斬亂麻。所以很多我們常人不易理解的事情,在軍人間卻會發生。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年初一還在上班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