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公考研
-
2 # 靜待花開校園隨筆
一個學校,如果他有碩士點,能夠招收研究生,就證明該專業水平還是通過了國家規定的考核標準,在校的幾年,只要自己能跟著導師認真地做研究,學到真本領,就不要在乎是否有名校的光環,名校的畢業生,也許剛畢業的那一年或者是在招聘時有優勢,今後的發展還是取決於自己。
-
3 # HR雨哥
名校的師資力量和各方面的資源都更有優勢,對於想從事研究和未來更好的就業的同學來說,還是要儘量考名校的研究生更好一些。
以下是2019年度中石化總部招聘錄用名單公佈,除了清華北大其他985全軍覆沒,大家感受一下:
-
4 # 名校歷程
考研和高考一樣,行業、專業最重要,男怕幹錯行,女怕嫁錯郎。行業不行,啥學校也白搭。比如上汽,碩士17萬,博士30萬,華為本科名校25~30萬。
-
5 # 京都老客41118
首先,人向高處走,水向低處流!高考時,可能由於家裡的經濟、父母的文化背景、出生的地域環境導致進了普通高校!那麼,如果想考研,就要除了研究生這個學位外,還應該把學校檔次向上提高!將來從名校畢業,你會有如下收穫:1.你會對自己的成功,提高自信心,這對你一生都很重要!2、你在社會上的就業會好很多!因為名校最主要的是社會崇拜度!社會認可這個學校,對他的學生就比較喜歡!3、在以後的提職稱、升職務都會有一定的有利條件!4、一般名校都會形成較好的校風和學風,你會一輩子受益無窮,念念不忘!對你一生有益!
-
6 # 青梅煮酒論高校
這樣給你說吧,我給你講一個身邊發生的真例項子!
2016年,我邀請小李和張平兩個剛剛考完研的人一起吃飯,其中小李沒考上他心儀的985名校,在吃飯時,看得出他有些沮喪,同樣,張平也沒考上985名校,但與小李不同的是,他選擇了調劑到某以地級市命名的大學(雙非二本),剛開始時,兩個人都不太高興,但畢竟張平還是有學上的,彷彿他還有點勝利者的心態,而小李不用多說,肯定是繼續二戰985,一戰差了10分,有點可惜,但按他這個勁頭,只要二戰好好準備,似乎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後來酒過三巡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高興的恰恰不是張平這個有學上的人,而是小李。我問他為什麼,小李說畢竟這輩子還有希望上名校啊,我今年好好準備,一定能考上,說完,他嘴角輕微的上揚了一下!張平強忍著不甘說了一句,“我這輩子是與名校無緣了,也是遺憾啊!”當時,我深深的感覺到,其實最讓人失望的不是考研失敗,而是沒希望繼續攻讀名校!
我舉這個真實的例子就是告訴你,有時候考研就是人生中的一次轉折,你可以失敗,但不要放棄,真正讓人遺憾的是,回首過去,後悔當初自己沒有再堅持一下,而選擇了輕易的“妥協”,去了某個學校!
名校的魅力就是:當很多人失敗後選擇了讓步,而你堅持了一下,選擇了站起來!
我不想和其他人分析的一樣,從就業、平臺等角度談,我想告訴你的是,年輕就這幾年拼搏的時光,別輕易放棄自己的“初心”!
回覆列表
入名校並非一勞永逸
其實,所謂"科學高效"的名校排行榜多少帶了一點盲從在裡面。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即使你讀的是這個學校裡面的最冷門專業,每次考試都只能保證不掛科,但掛一個好學校的名頭,看起來就不一樣。但是,然後呢?你畢了業,簡歷漂亮,找到一份看似不錯的工作,卻無法勝任,你的名校頭銜現在還有用嗎?你所信奉的排名只不過是把你帶到了一個半山腰,你不必經受那些從山腳下爬上來的人的辛苦,但卻隨時有掉下山崖粉身碎骨的危險。
"名校情結"本無可厚非,名校裡面當然不乏優秀的學子,藉著名校豐富的資源,提升自己的實力。但那些藉著學校庇護,卻不求上進的人,真的有愧那份讓你驕傲的學校排名。
排名是否客觀有待商榷
排行榜上的數字對你而言,重要歸重要,但不能受它束縛和侷限。其實,如果你細細觀察,就會發現,每一份排行榜都不盡相同。這是因為這些榜單的評分標準不一樣,準確來說,是否科學客觀,還有待深究。有的將學術性評比、僱主評比、教師學生評比納入考核,有些則更注重該學校的所獲獎項。就算評分部分相同,所佔比重也多有差異,而就算各方面都相同,其中有無水分我們也未可知。
這些排名通常是由某個公司或者組織統計評比的。比如QS是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北韓日報和英國太陽報合作的榜單,其多針對英語國家,而少有德國大學。但事實上,德國的大學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難進的大學之一,其畢業生也多成為畢業後的"搶手貨"。而德國大學未進榜單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研究和學術論文鮮少用英文發表,因此根本無法評比。
榜單只是參考,努力才是正道
這樣的榜單也許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用其完完全全的為你擇校,不科學也不理智。你真正在意的應該是你的專業、你的興趣愛好,而非一份排名左右你的思想。
"名校"並非"救命稻草",其中的競爭無處不在。面對諸多高手,你更要學會沉澱自己,而非拿著排名招搖過市。而未進"名校"的人,也不用氣餒。學校裡多的是學習機會,把自己經營好,給自己戴上屬於你自己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