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輝輝18452761276
-
2 # 範閒不是我
大理在元代經歷過一次屠城,白族本來和納西和睦相處,但是蒙古韃子南下,麗江人投降,蒙古人直接就經麗江翻越蒼山而下,大理不及防備,隧被屠城,大理古城被燒燬,白族大量文化古籍被毀,導致今天的白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大理在元代經歷過一次屠城,白族本來和納西和睦相處,但是蒙古韃子南下,麗江人投降,蒙古人直接就經麗江翻越蒼山而下,大理不及防備,隧被屠城,大理古城被燒燬,白族大量文化古籍被毀,導致今天的白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大理的歷史故事
1942年,中國繪畫大師、著名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從印度經東南亞回國,在大理停駐了一段時間,留下了一批珍貴的墨寶畫作,也留下了兩句名句:“乞食妙香國,銷魂清碧溪”。“妙香國”就是指大理,“清碧溪”則是蒼山中部的一處深潭景點。
大理為什麼叫妙香國呢?
妙香,佛書《增一經》載:“有妙香三種,謂多聞香、戒香、施香,此三香,逆風順風無不聞之”。唐代大詩人杜甫有“心清聞妙香”的詩句。一般是對佛教盛行地方的形象稱謂。
南詔時期,佛教傳入雲南,受到王室和平民的普遍信奉。
大理為王都所在地,更是信佛成風。公元819年,南詔王勸利晟命王嵯巔重修崇聖寺“基方七里,有屋八百九十間,佛一萬一千四百尊,用銅四萬五百五十斤”。大理已有“佛國”之稱,崇聖寺亦稱“佛都”。至公元864年,世隆執政時,征戰四方“夷民征服,皆感佛維持。
建大寺八百,謂之‘藍若’;小寺三千,謂之‘伽藍’,遍於雲南境中,家知啟到,皆以敬佛為首務”。
公元937年,段思平討伐楊幹貞,建立大理國後,佛教更是盛行於世。思平“好佛,歲歲建寺,鑄佛萬尊。”
大理國共傳22代王,其中有9代王都是禪位為僧的。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見當時信佛之誠篤。
南詔時,還有一件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長畫流傳於民間,這就是著名的“南詔中興二年畫卷”;另有一件珍貴的巨型佛教藝術品“大理國張勝溫畫卷”,畫系全長數丈,共分三段。共134開,有像628個,彩色施金,細筆精繪。
到了元代初期,郭松年在《大理行記》中寫道:“此邦之人,西去天竺為近,其俗善浮屠,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珠,一歲之間,齋戒幾半,絕不茹葷飲酒,至齋畢乃已。至其處者,使人名利之心俱盡,此大理大觀也”。
星羅棋佈於蒼山洱海間的佛寺古剎,有著名的崇聖寺三塔、感通寺、中和寺、無為寺等。
明代著名的擔當和尚就曾結茅雞足山,修身養性,晚年移住感通寺。擔當文才高雅,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滇西,他仰慕謫滇狀元楊慎的人品和才學,重修了寫韻樓,終日在樓上靜修和吟詩作畫。擔當和尚生於明末清初,經歷了山河破碎、亡國之痛,他的詩、書、畫反映了強烈的愛國熱情,藝術水平和思想性都很高。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擔當在感通寺圓寂,終年81歲,葬在感通寺的山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