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糯米a湯圓嘛嘛
-
2 # 使用者4426198074816
蝸牛的殼是由另一個構造「外套膜」所分泌與製造,主要成份為堅硬的碳酸鈣與貝殼質。
經由外套膜的分泌製造,殼可以增厚與變大,如遇到小破損,也可以經由外套膜加以修補。殼的表面常覆蓋著一層「殼皮」,是由一種硬蛋白所組成,如果殼皮受損或脫落,無法再生修補。大部份的蝸牛,殼都是以螺旋方式生長;在蝸牛的成長階段中,殼一層一層地螺旋增加。但由於蝸牛的生長過程會歷經許多時期,如繁殖期、休眠期等,以及氣候變化及食物豐寡等各種因素,造成殼的生長速度不同,因而會在殼的表面形成疏密相間的縱向「生長線」。直到蝸牛長至成體,殼的螺層便不再累進。每個種類的蝸牛,殼的「螺層數」是固定的特徵,有些種類螺層數多,有些種類比較少,但如果遇到環境不適等天災人禍,螺層數多少會有些許差異(可能加減1/2層或1層)。由於蝸牛的殼,是從蝸牛一出生就伴隨它們成長的構造,所以蝸牛不會像寄居蟹般,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較大的殼,以容納不斷長大的身軀。所以,如果硬將蝸牛從殼移出,蝸牛隻有死亡一途
在懷孕期間,蝸牛殼開始形成。外衣膜是蝸牛等軟體動物所擁有的重要部分。碳酸鈣是蝸牛殼的主要成分。為了製造這些貝殼,外衣膜會產生一種電流,幫助生物體將鈣離子推向適當的位置。在孵化之前,一隻小蝸牛會長出一種胎殼,這是它外殼的第一部分。一旦小蝸牛離開了蛋,健康的飲食就成了頭等大事。外衣膜將需要額外的鈣來加強和擴大外殼。新生的蝸牛吃掉他們剛剛離開的富含鈣的胎殼。所有年齡和體型的蝸牛都需要繼續吃富含鈣的食物。它們中一些喜歡吃菠菜、花椰菜、蘿蔔和其他含鈣的作物,還可以透過吞嚥土壤或啃食石灰石來獲得鈣。胎殼有一個小開口,或者說是“嘴巴”。外衣膜從下面增加了新的碳酸鈣和蛋白質。當新物質在開口中變硬時,外殼就會生長。螺旋狀的線圈圍繞著胎殼形成,它逐漸旋轉,成為蝸牛不斷擴大的外殼的頂端或最頂端的尖端。擴充套件資料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Sunny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而下雨天沒有Sunny直射,空氣潮溼,適宜蝸牛活動。蝸牛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溼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蝸牛喜潮溼的環境。在潮溼的夜間,並投入溼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慾活躍。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並分泌出粘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蝸牛具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飢餓、乾旱有很強的忍耐性。喜恆溫養殖。溫度恆定在25~28℃之間,生長髮育和繁殖旺盛。蝸牛在爬行時,還會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這是它體內分泌出的一種液體,即使走在刀刃上也不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