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中華醫學科普

    中國夏秋季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 易感,但以學齡前兒童和青壯年為多。受涼、疲勞、營養不良、暴飲暴食或因其他疾病 降低機體抵抗力,均有利於菌痢的發生和流行。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又稱痢疾 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直腸、乙狀結腸的炎症與潰瘍為其主要病理變化。主要臨床 表現為發熱、腹瀉、腹痛、裡急後重和粘液膿血便,可伴有全身毒血癥症狀,嚴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

    志賀菌釋放的內毒素入血後,不但可以引起發熱及毒血癥等全身症狀,還可直接作 用於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系統和單核-呑噬細胞系統釋放各種血管活性物質,引起急性 微迴圈衰竭,進而引起感染性休克、DIC 及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臨床表現為中毒性菌痢 (休克型、腦型或混合型)。休克型主要是感染性休克,而腦型則以腦水腫或腦疝引起 的昏迷、抽搐與呼吸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外毒素是由志賀菌志賀毒素基因編碼的蛋白,它能不可逆性地抑制蛋白質合成,從 而導致上皮細胞損傷,可引起出血性結腸炎和溶血性尿毒綜合徵。

  • 2 # 營養醫師王霞

    痢疾是以大便次數增多,腹痛,裡急後重,痢下赤白黏凍症狀,是夏秋季節常見的傳染病,主要原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道,但與脾胃有密切關係。

    痢疾的治療,從中醫角度看,初痢宜通,久痢宜澀,熱痢宜清,寒痢宜溫,對具有傳染性的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應重在預防,控制傳染。

    痢疾就是一種細菌感染引起的大量的腹瀉,需要調節腸道的菌群,就調理腸道的菌群而言,最佳方案是益生菌加益生元的綜合使用。一般來說,益生菌的使用量,從痢疾的角度來講,一天都要加3-4倍,甚至4-5倍,一旦使用可能兩三天腹瀉就會好轉,但成年後補充的益生菌,不能在腸道穩定定殖,需要藉助腸道外環境促進其增殖,而益生元的使用,可以促進腸道自身益生菌的合理生長,直至達到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數量,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所以益生菌和益生元要聯合使用。

    由於胃酸及消化液對益生菌有殺滅作用,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可以適量吃一些減少胃液分泌,稀釋胃酸濃度, 減少消化酶的分泌物質,如膳食纖維,果蔬纖維片等確保益生菌到達腸道的活性。

    在飲食上儘量不要食用一些辛辣刺激性食品,生冷食物,還有一些含油脂比較豐富的食物,以及一些葷湯等。同時注意休息,多食用一些提高抵抗力的食物,如菌菇類,優質蛋白類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錦衣衛》錦衣衛的服裝叫什麼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