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和遠方的ta

    日本在接受中國文化之前,還沒有來得及形成一個完整的本民族文化體系。首先日本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沒有文字,不能書寫記述歷史和社會各個方面的現實,更談不上總結和創造出上層建築各個方面的文化成果。在這種空白的文化背景下,一下子接觸到發達的中華文化,特別是在隋唐時期,看到“衣冠南渡”的南京和蘇州,杭州等地的書法和詩詞,以及中原的唐詩宋詞,佛教典籍,茶道,庭院,儒家思想的教化等等,已經是五體投地了。為了吸收消化中華文化,日本花費了一千多年的時間,雖然在經濟基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方面有所創新,更加適合日本的氣候和資源以外,上層建築的文化,思想和社會制度等方面仍然脫離不了中華文化的桎梏。明治維新之初,日本的“思想家”福澤諭吉也寫不出新鮮的思想,提出的口號是“脫亞入歐”,換句話說是擺脫中華文化,而不是融合或者對抗中華文化,說明當時的日本的社會學說和思想文化還沒有獨立的自身的文化能夠和中華文化抗衡,仍然處在中華文化的籠罩之下。因此,可以說,日本一直無法發展自己的文化體系的原因是過早接觸到了中華文化這一外來文化,導致在文化上錯失了發展自己獨立文化的機遇。

  • 2 # 故新會武道

    既然是回答問題 就要客觀 不能因為我是華人 我就強調說中華文化最偉大 其他都是學我們。日本當然有自己的文化 而且就目前來看 日本文化在全世界傳播比中國文化更廣。日本文化借鑑了“別國文化”過去是我們的文化。近代是德國文化 現代是美國文化。但是日本還是有自己的文化輸出的 這些輸出不僅僅是片面的武士道精神或者動漫 或者A V。實際上 每個文化都是互相借鑑的 不要什麼都以為發源自中華大地 其實今天我們受日本文化影響頗深 很多我們認為是自己的文化裡的東西其實是我們近代學日本的 比如現代漢語文字詞彙很多是日語中的漢字 “自由”“科學”“社會”“共產主義”這些我們日常用的詞都是外來詞彙。來自哪裡 請查一查。歷史歸歷史 戰爭歸戰爭。不能因為別人欺負過我 我們就否定它的一切 文明是互相干擾和融合的。他們當初沒有文字 借鑑我們的文字去標註自己的發音。現在我們利用他們文字中我們看得懂的部分豐富了我們的詞彙。這就是文明互動。和敵人朋友沒關係。北京話裡很多詞彙是蒙古語 滿語 胡人語言的發音 不代表北京文明在使用別人的文明 自己沒文化。

  • 3 # 蛩嗚齋主

    一個民族沒有文化但科技跟上了就不會落後,未來時代是靠科技領先時代,文化歷史越悠久不但沒大用還會越拖累人開創科技歷史,因為揹著包袱不便輕身賽跑,還得想著騰出一隻手捂著包袱別讓它掉了,既捨不得包袱裡的好東西又要惦記趕緊跑拿冠軍,多了個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氬氣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