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mgyr2593

    判決》是一項飽含深情的獻禮,獻給一個與他訂過婚約的女子而他單方面撕毀了條約——但這依舊是個令人羨慕的女子。在卡夫卡的書信集及日記中可以看到,她分享著卡夫卡早期許多作品的創作過程;很多時,作者以她為假想讀者。如果小說在他的短暫生命中是永恆的第一位,費麗絲·B在彼時彼刻無疑是當仁不二的那個“2”。這個敏感男人用《判決》表達出自己對婚姻的恐懼,更深層的是對父權的抗議,這種抗議如此微弱,隨著結尾處格奧爾格“落入水中”而終結。也預示了卡夫卡其後與費麗絲兩次定婚約兩次解約的結局。小說中有三個人物:格奧爾格、作為書信物件的朋友,父親。格奧爾格子承父業,成為了當地一名年輕的商人,“母親仙逝”之後,更是攬過所有經營大權,商運亨通。在他的遐思中,“朋友”是飄零他鄉的落拓兒,而自己儼然已取代甚至超越了“父親”的地位。在剛寫好的長信中,格奧爾格終於吐露自己訂婚的真相,對方是一位富家小姐。他去面見自己的父親,父與子的衝突由是否存在“朋友”這樣一個人物開始,父親竭力否認,而格奧爾格從往昔裡拾取片斷來證明“朋友”的存在。卡夫卡在日記中寫“那個朋友是父與子之間的聯絡,他是他們之間最大的的共性”。在父親無力地躺上床的那一刻,父親喝斥道“你的朋友,我當然知道,我心目中的兒子就應當像他那樣”。在這第二個轉折裡,“朋友”突然從父親的身上長了出來,並且作為反對者站到了格奧爾格的面前。伏筆裡,洋溢著對亡母的思念及之後對父親的忽略的自我譴責;此刻,反對的聲音直接將格奧爾格自以為花團錦簇的生活轟炸個粉爛。僱員、客戶統統是繼承之物,“全裝在我的口袋裡”,不被承認的未婚妻輕而易舉就被攆走——格奧爾格倉惶地發現,當“父親”關上大門,自我迷失了。他落拓地逃出房間,滾下山坡,抓不住圍欄,落入水中。卡夫卡在著名的《致父親的信》中自喻為糊塗過日的商人,而“結婚嘗試便是結賬”。首先,一直以來他討厭父親的為人,更決計不要從事父親的職業,甚至於對他而言結婚意味著要具備父親的一切品性,從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一個對等。而無疑,他的父親對於他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是表示懷疑的,正如格奧爾格的父親表示的,未婚妻不過是輕薄的女子,“掀動裙子,你就被她迷住了”。格奧爾格就陷在了一個生活的圈套裡,俄國革命彷彿對他毫無影響,他伺候於父親左右,最後做那番成家的努力,希望真正與父親對等那一刻,幻想被輕易擊碎。《判決》是卡夫卡對父親指出的“可能”生活的一種諷刺,在這種生活裡,作為“兒子”的自我被抹殺,任何獨立的可能性都被剝奪了。亦是他自己對婚姻前景的檢討,他既覺得無力擔當也不願意由此踏入從前認為專屬父親的領域,成為自己恐懼的形象。隨著格奧爾格的沉沒,卡夫卡也堅定了自己不願意覆轍的心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季節插富貴竹比較容易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