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眾車,大家對它的印象就比較深了,由於它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因此也被很多消費者熟知,像最早的桑塔納,甚至連著將近十年沒有降價,足可以說明它的征服力,也是華人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品牌,雖然現在的大眾汽車銷量偶爾落後,但是在人們的心中還是大眾比較好,縱然如此,現在的大眾汽車賣的比較好的Lavida也避免不了降價的命運,很多城市大眾Lavida普遍降價3萬,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是質量不好嗎?
就拿2019款的1.5L手動風尚這個版本來說,這款車現在基本各個城市都降價三萬為基礎,甚至有的都降價超過了三萬以上,比如說天津、濟南等地區,都降到了3.5萬左右,這個降幅度還是比較驚人的,也就是說這款車現在的話,基本只要6萬多就可以拿下,但是真的是隻要6萬多就可以拿到車嗎?
我去當地的經銷店問了一下真實情況,它其實並不像我們正常買車那樣,直接付款車的6萬多,然後購置稅什麼的加一加,就可以直提車了,是有要求的。並且銷售給出的答案是普遍的大眾經銷店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說想要花6萬多就提走車是不可能的,需要在他們店內購買東西才可以,比如說必須在店內貸款購買、店內購買保險、後續置換等等,而且不單單如此,有的還需要購買店內的裝飾品和一些用得到的保養品,甚至還有要求購買延長保修等,只能透過這種形式才可以購買車。
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導致很多車子銷量都比較慘淡,甚至還給不少的小車企帶來了破產風險。包括在華人心中紮根的大眾汽車,也是同樣沒有逃過這次災難,第一方面因為疫情緣故,另外一方面還有日系車的費力追趕。可以回頭看看上半年的銷量,由於疫情導致的原因,大眾的銷量下降了27.65%左右的幅度,而人家日系車的銷量居然橫衝直撞的往上撲。
就拿大眾的這款Lavida和日產的Sylphy做個對比,Lavida也是大眾旗下的明星車型了吧,上半年的銷售資料累計高達170632輛,這個資料和其他車企對比的話,算是非常有優勢了,但是再看人家日產Sylphy,上半年的銷售資料居然達到了20萬輛,這讓大眾比較被動,也足可以看出Sylphy依然成為了大眾的競爭對手。
其實大眾的這種降價操作是非常常見的,就是以降價的方式來達到自身的銷量上漲,很多車企都在以同樣的方式競爭,所以想要最終取得勝利,價格一定是最大的突破點。但是小編覺得雖然這種方式可以短暫性取得成績,但是像這種需要消費者在店內買保險或者是類似行為的這種方式,很多消費者合理去計算得失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做到很低的價格提車,就容易導致惡性迴圈,你認為呢?
說到大眾車,大家對它的印象就比較深了,由於它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因此也被很多消費者熟知,像最早的桑塔納,甚至連著將近十年沒有降價,足可以說明它的征服力,也是華人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品牌,雖然現在的大眾汽車銷量偶爾落後,但是在人們的心中還是大眾比較好,縱然如此,現在的大眾汽車賣的比較好的Lavida也避免不了降價的命運,很多城市大眾Lavida普遍降價3萬,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是質量不好嗎?
就拿2019款的1.5L手動風尚這個版本來說,這款車現在基本各個城市都降價三萬為基礎,甚至有的都降價超過了三萬以上,比如說天津、濟南等地區,都降到了3.5萬左右,這個降幅度還是比較驚人的,也就是說這款車現在的話,基本只要6萬多就可以拿下,但是真的是隻要6萬多就可以拿到車嗎?
我去當地的經銷店問了一下真實情況,它其實並不像我們正常買車那樣,直接付款車的6萬多,然後購置稅什麼的加一加,就可以直提車了,是有要求的。並且銷售給出的答案是普遍的大眾經銷店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說想要花6萬多就提走車是不可能的,需要在他們店內購買東西才可以,比如說必須在店內貸款購買、店內購買保險、後續置換等等,而且不單單如此,有的還需要購買店內的裝飾品和一些用得到的保養品,甚至還有要求購買延長保修等,只能透過這種形式才可以購買車。
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導致很多車子銷量都比較慘淡,甚至還給不少的小車企帶來了破產風險。包括在華人心中紮根的大眾汽車,也是同樣沒有逃過這次災難,第一方面因為疫情緣故,另外一方面還有日系車的費力追趕。可以回頭看看上半年的銷量,由於疫情導致的原因,大眾的銷量下降了27.65%左右的幅度,而人家日系車的銷量居然橫衝直撞的往上撲。
就拿大眾的這款Lavida和日產的Sylphy做個對比,Lavida也是大眾旗下的明星車型了吧,上半年的銷售資料累計高達170632輛,這個資料和其他車企對比的話,算是非常有優勢了,但是再看人家日產Sylphy,上半年的銷售資料居然達到了20萬輛,這讓大眾比較被動,也足可以看出Sylphy依然成為了大眾的競爭對手。
其實大眾的這種降價操作是非常常見的,就是以降價的方式來達到自身的銷量上漲,很多車企都在以同樣的方式競爭,所以想要最終取得勝利,價格一定是最大的突破點。但是小編覺得雖然這種方式可以短暫性取得成績,但是像這種需要消費者在店內買保險或者是類似行為的這種方式,很多消費者合理去計算得失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做到很低的價格提車,就容易導致惡性迴圈,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