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神知多少

    你好,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光靠精神病人自身的恢復非常困難,想讓病人重新回到生活中需要家庭的支援,社會的支援,當然這需要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才能完成,並且病情的穩定與否決定一切。

    精神疾病其實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很多人對精神科知識瞭解少,甚至可能不知道精神疾病都包括哪些;失眠、焦慮的患者也是精神病人,躁狂、抑鬱、分裂症這些也都屬於這個範疇,但同是精神病人,治療和康復的結局是完全不一樣的。

    說一說精神科的輕重病

    以往很多人都覺得精神病患者日常狀態就一定和普通人不一樣,言語、行為都應該是紊亂的、不可理喻的,可大家完全不會認為睡不好覺、心情煩躁焦慮、或者興奮過度等等也屬於精神疾病;精神障礙有輕有重,比如失眠症、焦慮症、神經衰弱、分離轉換障礙等等,這些疾病透過對症治療症狀可以完全消失,病人的社會功能也會完全恢復,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是完全可能的。

    然而有些精神障礙起病原因複雜,臨床表現多樣,對病的的社會功能影響較為嚴重,臨床治療難度較大;比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等等;這些精神疾病往往會損害患者的認知功能,患者會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由於長期患病,病人情感反應,意志行為,思維邏輯等方面都會出現異常;雖然對症治療能夠控制症狀,但目前現有的醫療手段還不能根治,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

    正如問題中所說,病人患病多年,社會功能受到很大影響,很多患者還因為不能堅持服藥反覆發作,怎麼才能讓病人迴歸正常的生活狀態呢?首先,如果能夠讓病人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非常重要,臨床工作中如果病人恢復較好一定是堅持服藥,對自己疾病有明確認識的那部分病人;而家屬如果能夠起到監督作用,確保患者治療能夠進行,將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除了家人的監督,社會也應該給予精神障礙病人予以幫助,現在一些城市的社群醫療機構都開展了有關精神病人的康復訓練專案,一方面讓公眾加大對精神疾病的瞭解,消除誤解與歧視,增加病人迴歸社群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在患者離開醫院後還能給予病人專業性的指導和幫助,避免醫療行為的中斷。

    所以精神病人的恢復是一個多級合作才能完成的艱鉅任務,醫療機構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制訂出更好的醫療方案;家人需要給予病人充分的關愛,尤其是需要讓患者多接觸周圍環境,不能與世隔絕,力所能及的勞動也可以對恢復社會功能起到推動作用;對於社會層面我覺得醫療保障制度最為重要,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針對康復較好的患者給予適合的就業機會等等都是促進病人迴歸社會的重要手段。希望精神病人都能透過治療改善病情,穩定病情,早日找回自己的生活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航MH370失蹤事件真的沒有真相大白之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