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糾正一個錯誤,金聖嘆應該是沒有批註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以金聖嘆的性格,他應該不會對《三國演義》這樣的“政治題材”或者說“歷史題材”的小說感什麼興趣。
金聖嘆是明朝萬曆年間生人,死於清朝順治十八年(第二年就是康熙元年)。金聖嘆經歷了明朝的衰敗滅亡和滿清的入主和興起。這種經歷造就了他獨特的性格。
他既有出世的虛無,又有入世的悲憫。對於官府的各種醜惡,金聖嘆嫉惡如仇,但他對受欺壓的百姓卻是非常的同情悲憫。這是他對《水滸傳》痴迷的根本原因。
金聖嘆的性格非常的孤傲,狂放不羈,自視也很高,那些所謂的粗俗文人入不了他的法眼,而對於官府欺壓百姓,他是敢於站出來替百姓出頭。
金聖嘆死於順治末年的“哭廟案”。桀驁不馴和狂放不羈害了他自己,但是很受佛家思想影響的他,把生死看的很淡。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聖嘆至死也不過是放不下對妻兒的愧疚。
金聖嘆首先提出“六才子書”一說,把他自己深深喜愛甚至是痴迷的歷史文學詩歌戲劇作品《史記》,《離騷》,《莊子》,《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稱為“六才子書”並做了很有獨到見解的精彩評註,其中《水滸傳》,《西廂記》,以及《杜詩》是他的最愛。金聖嘆對《水滸傳》的喜愛可以說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他評註的《水滸傳》尤其是對“亂自上起”的評價以及對小說中主要人物的點評,成為後世的人們研究貨欣賞《水滸傳》這部名著的“鑰匙”。
對小說《三國演義》進行評註的人很多,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評註者應該是毛綸和毛宗崗父子。他們對小說《三國演義》的貢獻是很重要的。毛氏父子評註《三國演義》不僅僅是對羅貫中原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的章節段落的批註,而是根據自己對那段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理解和喜好對羅貫中的原著進行了“編纂,增刪和修改”為主要內容的整理和再創作,在這個意義上來講,現在我們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應該是“毛氏三國”。
毛氏父子的思想意識應該是比較保守,他們贊同並推崇“蜀漢”的正統地位(大概劉備是漢室宗親的緣故),而對曹魏的態度基本上就是“亂臣賊子”。曹操父子就是“篡漢”的奸賊。這個觀點在很撐一段時間得到了從士大夫集團到普通百姓的普遍認可。
正因為毛氏父子的“編纂,增刪和修改”,我們在這部“毛氏三國”當中,看到的是一個“正統的劉備”劉皇叔,一個“亂世奸雄”的曹操“曹丞相”,更重要的是小說中塑造的那個“義薄雲天”的關羽關雲長。
最後再強調一遍:在四大名著當中,金聖嘆批《水滸》,毛氏批《三國》。都很著名也很精彩。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金聖嘆應該是沒有批註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以金聖嘆的性格,他應該不會對《三國演義》這樣的“政治題材”或者說“歷史題材”的小說感什麼興趣。
金聖嘆是明朝萬曆年間生人,死於清朝順治十八年(第二年就是康熙元年)。金聖嘆經歷了明朝的衰敗滅亡和滿清的入主和興起。這種經歷造就了他獨特的性格。
他既有出世的虛無,又有入世的悲憫。對於官府的各種醜惡,金聖嘆嫉惡如仇,但他對受欺壓的百姓卻是非常的同情悲憫。這是他對《水滸傳》痴迷的根本原因。
金聖嘆的性格非常的孤傲,狂放不羈,自視也很高,那些所謂的粗俗文人入不了他的法眼,而對於官府欺壓百姓,他是敢於站出來替百姓出頭。
金聖嘆死於順治末年的“哭廟案”。桀驁不馴和狂放不羈害了他自己,但是很受佛家思想影響的他,把生死看的很淡。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聖嘆至死也不過是放不下對妻兒的愧疚。
金聖嘆首先提出“六才子書”一說,把他自己深深喜愛甚至是痴迷的歷史文學詩歌戲劇作品《史記》,《離騷》,《莊子》,《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稱為“六才子書”並做了很有獨到見解的精彩評註,其中《水滸傳》,《西廂記》,以及《杜詩》是他的最愛。金聖嘆對《水滸傳》的喜愛可以說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他評註的《水滸傳》尤其是對“亂自上起”的評價以及對小說中主要人物的點評,成為後世的人們研究貨欣賞《水滸傳》這部名著的“鑰匙”。
對小說《三國演義》進行評註的人很多,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評註者應該是毛綸和毛宗崗父子。他們對小說《三國演義》的貢獻是很重要的。毛氏父子評註《三國演義》不僅僅是對羅貫中原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的章節段落的批註,而是根據自己對那段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理解和喜好對羅貫中的原著進行了“編纂,增刪和修改”為主要內容的整理和再創作,在這個意義上來講,現在我們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應該是“毛氏三國”。
毛氏父子的思想意識應該是比較保守,他們贊同並推崇“蜀漢”的正統地位(大概劉備是漢室宗親的緣故),而對曹魏的態度基本上就是“亂臣賊子”。曹操父子就是“篡漢”的奸賊。這個觀點在很撐一段時間得到了從士大夫集團到普通百姓的普遍認可。
正因為毛氏父子的“編纂,增刪和修改”,我們在這部“毛氏三國”當中,看到的是一個“正統的劉備”劉皇叔,一個“亂世奸雄”的曹操“曹丞相”,更重要的是小說中塑造的那個“義薄雲天”的關羽關雲長。
最後再強調一遍:在四大名著當中,金聖嘆批《水滸》,毛氏批《三國》。都很著名也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