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詞牌名,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詞牌數目,大約有八百七十多個(包括少數金、元詞調),詞的內容多數已與詞牌的意義無關。在最初詞牌名起固定格式的作用,事實上,從北宋開始,詞人在詞牌之外,往往另加題名或序言以說明詞意。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是唐宋時代的樂府詩。適應文化生活的需要,結合當時在音樂和詩歌上的發展而流行的詞,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宋詞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名”,每首詞都是可以唱的,遺憾的是曲譜並沒有保留下來。關於詞牌名中的卜算子來歷,清毛先舒《填詞名解》雲:“唐駱賓王詩好用數名,人稱為‘卜算子’,詞取以為名。”清萬樹《詞律》據北宋黃庭堅“似扶著,賣卜算”詞句,認為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子:“曲子”的省稱。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調名本意即為歌詠占卜測算的小曲。擴充套件資料:一,念奴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眼色媚人》)。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 活潑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二,雨霖鈴據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記,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出逃,在馬嵬坡迫於形勢,將楊玉環賜死。後在霖雨連綿之夜,玄宗車行於蜀中棧道之上,馬鈴和著瀟瀟雨聲,更添寥落與悽慘。他想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連心愛的妃子都保護不了,不覺悲從中來,口出“雨淋鈴”三字。後來命教坊“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記恨焉”,並叫伶人張野狐吹奏,從此流傳於世。三,踏莎行踏莎行,原指春天於郊野踏青。據說,寇準在一個暮春之日和友人們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詩人韓翃(hóng)“踏莎行草過春溪”之句,於是作了一首新詞,名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讀suō,指莎草,亦稱“香附子”,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四,菩薩蠻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華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女蠻國的人梳有高高發髻,戴金飾帽子,掛珠玉項圈,故稱之為“菩薩蠻”。五,虞美人相傳虞美人花與美人虞姬有關。楚漢相爭,西楚霸王兵敗烏江,聽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出重圍,便勸所愛虞姬另尋生路。虞姬執意追隨,拔劍自刎,香銷玉殞。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了一種鮮紅的花,後人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後人欽佩美人虞姬節烈可嘉,創制詞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為曲名,訴一縷衷腸。“虞美人”因以為名,逐漸演化為詞牌名。
所謂詞牌名,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詞牌數目,大約有八百七十多個(包括少數金、元詞調),詞的內容多數已與詞牌的意義無關。在最初詞牌名起固定格式的作用,事實上,從北宋開始,詞人在詞牌之外,往往另加題名或序言以說明詞意。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是唐宋時代的樂府詩。適應文化生活的需要,結合當時在音樂和詩歌上的發展而流行的詞,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宋詞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名”,每首詞都是可以唱的,遺憾的是曲譜並沒有保留下來。關於詞牌名中的卜算子來歷,清毛先舒《填詞名解》雲:“唐駱賓王詩好用數名,人稱為‘卜算子’,詞取以為名。”清萬樹《詞律》據北宋黃庭堅“似扶著,賣卜算”詞句,認為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子:“曲子”的省稱。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調名本意即為歌詠占卜測算的小曲。擴充套件資料:一,念奴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眼色媚人》)。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 活潑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二,雨霖鈴據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記,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出逃,在馬嵬坡迫於形勢,將楊玉環賜死。後在霖雨連綿之夜,玄宗車行於蜀中棧道之上,馬鈴和著瀟瀟雨聲,更添寥落與悽慘。他想自己身為一國之君,連心愛的妃子都保護不了,不覺悲從中來,口出“雨淋鈴”三字。後來命教坊“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記恨焉”,並叫伶人張野狐吹奏,從此流傳於世。三,踏莎行踏莎行,原指春天於郊野踏青。據說,寇準在一個暮春之日和友人們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詩人韓翃(hóng)“踏莎行草過春溪”之句,於是作了一首新詞,名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讀suō,指莎草,亦稱“香附子”,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四,菩薩蠻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華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女蠻國的人梳有高高發髻,戴金飾帽子,掛珠玉項圈,故稱之為“菩薩蠻”。五,虞美人相傳虞美人花與美人虞姬有關。楚漢相爭,西楚霸王兵敗烏江,聽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出重圍,便勸所愛虞姬另尋生路。虞姬執意追隨,拔劍自刎,香銷玉殞。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了一種鮮紅的花,後人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後人欽佩美人虞姬節烈可嘉,創制詞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為曲名,訴一縷衷腸。“虞美人”因以為名,逐漸演化為詞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