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楊鳳生2

      “收斂性”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實收斂性跟普洱茶的苦、澀有關,它是苦、澀味轉變到回甘之間的感知時間的強度。收斂性越強的茶,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後被感知直至消退,化為回甘的過程越短;如果收斂性弱,苦澀味在口腔內就會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續著苦澀味。

      簡單理解,收斂性:茶湯的「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後,被感知至消退的過程。茶湯入口很苦(澀),之後口腔裡依舊是苦澀味,這種茶葉就是苦澀到底的茶。同時苦澀也指茶葉的刺激性。茶湯入口感覺苦和澀,而後苦有回甘、有喉韻,這種被感知直至消退的過程就是收斂性。一杯茶湯入口時,苦(澀)味會迅速被口腔內的味覺等感知器官所感知到,這種感覺在口腔中持續的長短,即是收斂性的好壞。

      收斂性較強的茶:茶湯入口,苦(澀)味即被口腔感覺到,隨即又迅速消退,回甘迅速;

      收斂性較弱的茶:茶湯入口,苦(澀)味即被口腔感覺到,但是後續苦澀味消退緩慢或者一直都存在於口腔內;

      對於普洱茶品質的描述,通常大家所描述的都是好的方面,比如說某款茶,香氣特別好、口感不錯、回甘很好。談及收斂性,大家更多的是指普洱茶的刺激性,如果簡單的將刺激性與收斂性劃等號,那麼我實在無法理解“收斂性”是對茶葉好或者是壞的評價。苦澀本為普洱茶的刺激性,如果等同於收斂性那麼苦澀重的普洱茶是好茶嗎?還是不好的呢?問題或許並不簡單。

      如果只是簡單的描述一些感官體驗,直接用苦、澀、甜、等各種指標完全可行,為什麼還要搞出一個收斂性呢?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明白了,“收斂性”並不是苦澀的代名詞,而是指一種複合且有反差的品飲體感。收斂性表面上看是一種對感官的描述或評價,其內在或許更多的是品飲者體感變化帶來的內心感受。

      嗅覺器官可以讓我們知道不同產地的普洱茶之間有不同的香味,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也會有不同的香味型別,而味覺器官則讓我們能準確的分辨普洱茶的酸、澀、苦、甜,正式因為這些因素,品飲者在體感上才能達到了一種認知共性—好茶的共性。

      收斂性正是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而這些“因素”已經不是簡單的苦澀概念。如果能對這些因素有個明確的認識,認識“收斂性”,認識“好茶”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說來說去,所有的話題都是圍繞的喝茶在轉。喝茶理應追求好的感覺,首先是感官的方面,然後是心靈的方面,這是最符合華人飲茶追求的。好的口感、香氣、回甘、生津、滋味,共性統一的普洱茶能讓品飲者達到體感的享受,甚至是身心的愉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頓第二定律的簡單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