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樂多

    1. 第四集如懿裝扮成海蘭偷偷到宮裡看皇上,從食盒裡拿出幾樣糕點說,這幾樣都是皇上素日裡愛吃的,之後又拿出一碗說,這是太后愛吃的藕粉桂花糖糕,臣妾正學著做。而藕粉桂花糖糕,則是沈眉莊做得最好,在嬛嬛心裡,這麼些年還在懷念著去了許多年的眉姐姐吧。

    2. 阿箬所受的“貓刑”實際上是非常殘酷的。把人裝進麻袋裡,留一個小口子將餓貓放進去,再將麻袋裝起來。旁邊的太監用鞭子朝著亂撲騰的麻袋抽,抽的裡面的貓像瘋了似的亂抓亂咬。將人放出來後,最終血肉模糊,容顏盡毀。

    3. 《如懿傳》與《甄嬛傳》雖為姊妹篇,但主題大徑相庭。後者講本心迷失,前者講固守初心。後者是出身相對平庸的甄嬛從天真溫柔的少女變成了敢弒君謀權的深宮婦人,前者卻是出身後族見慣心機的如懿帶有著剛氣,一生耿直近乎偏執。

    4. 《如懿傳》中的美食真的很誘人啊。又名《舌尖上的如懿傳》,導演對待食物也非常的細心了,看看演職人員里長長的廚師名單就知道了

    6.53集裡,皇后重體統重禮數,把自己當臣子一樣直言全殲。令妃則什麼都順著乾隆,溫柔恭順。有點像《還珠格格》的感覺了。而皇上則開始膨脹,再美好的愛情也會被現實擊敗。

  • 2 # 百瑞影視剪輯

    顏色

    第一集弘曆青櫻(如懿)出場都穿的綠色,弘曆是正綠,青櫻是偏綠,弘曆封了親王之後這顏色基本沒出現過了。

    因為歷朝歷代衣服顏色都是有嚴格規定的,三品以上才能穿偏紅色,五品以上才能穿偏藍色,六品以上才能穿正綠,七品只能穿偏綠。後期大家都是妃嬪以後誰還穿綠色?後宮那些人精,能穿正紅的絕不穿赭紅緋紅,能穿寶藍的絕不穿靛藍~

    別什麼色卡色調的,深色的衣服你們宮女兒穿不了!偏灰偏素的衣服你們主子穿也太丟臉了!更別提那一水的粉紅色宮女,簡直高貴妃見了想打人…

    皇后之死

    宜修死前叫了青櫻來景仁宮,是一盤大棋,堪稱“作鬼也不放過你”。

    本來太后的目標就是想宜修死,而不是“只能活一個”,不然給了青櫻毒藥就夠了,用不著再給景仁宮送一瓶。青櫻死了百害無一利,到時候激得皇上跟景仁宮聯手,太后晚年就完蛋了,搞不好就陪葬去了。她要景仁宮死,而且要讓景仁宮皇后不能反撲,所以給青櫻也一瓶毒藥,用青櫻的命來要挾景仁宮。

    景仁宮那位也不笨,之前還吵著要做太后,毒藥一來立刻就明白了,然後她做了幾件事。

    1、換衣服:

    為啥換上朝服,人死以後僵了再衣服不好換,她就是要穿這皇后衣服死,以昭示自己的地位。萬一死了以後太后動動嘴皮子說她不是皇后是廢后,按照太妃下葬是穿不了皇后衣服的。

    2、喝毒藥:

    青櫻進房間的時候,皇后就是在喝毒藥。為什麼先喝毒藥再說話,因為怕青櫻做傻事。萬一說著說著,青櫻為了救她把毒灑了,完球,倆人都得死了!

    3、安排青櫻:

    雖然太后說了兩個裡面活一個,但保不齊青櫻自己去尋死,或者太后不守信用,所以她要給青櫻安排後路,還要震懾她一下,更重要的是要保住自己的皇后之名。

    她教青櫻去向太后投誠,保她一命,這是最表層的意圖;以“親眼看著姑母服毒”來告誡青櫻在後宮的生存法則,雖說這告誡最後我覺得沒什麼用,但在這一步裡青櫻還是理解得十分到位;最後她要求青櫻要向外界報她“幽憤暴斃”,因為妃嬪自殺是有罪的,皇后肯定做不成了,畏罪自殺的話還要株連家族,但暴斃就有很多解釋了~

    雖然太后直接強行給她按妃禮下葬了,但也是直接得罪了皇上,嫌隙一旦產生,消弭就很難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景仁宮這一手棋。

    如懿太后大型互懟現場

    跟甄嬛的人物塑造比,我覺得如懿是更好一點,甄嬛身上瑪麗蘇光環太重了,要說從始至終貫穿的性格基本上是沒有。

    但是如懿轉從頭到尾女主人設不塌,比如從始至終就喜歡膈應人。

    跟皇上和后妃們之間就比較露骨,一看就能看出來,前幾集裡跟太后交鋒的時候就比較隱晦。可以再品品周迅和鄔君梅這兩場對手戲的表情和眼神。

    第一場是青櫻在張廷玉面前澄清之後,從養心殿出來,又趕緊跟太后見面。

    青櫻在這裡先投誠,我需要太后庇佑;然後威脅,太后也需要我做偽證,雖說咱們故意說的是暴斃,但兩面都是扯謊,就不必較真了。

    然後就是膈應一下太后,說她姑母“得不到先帝的心,贏了太后又能如何呢”,其實就是說“太后你贏了我姑母難道就得到先帝的心了嗎?”

    太后也不甘示弱:“你姑母也是聰明人,算計得很清楚,能爭的時候拼命爭,不能爭的時候就保全最大的利益”,意思就是別以為你姑母就是為了得到先帝的心,誰還不是圖個利益呢?“如此,你得以活了。”人家保你根本不是疼你,就是拿你當一顆棋子罷了。

    說得周迅當即變臉,立刻回懟,我就算是一顆棋子,也是一顆膈應死你的棋子,“臣妾得活著,才能時時為太后作證。”你看不慣我,但又不能弄死我~

    氣得太后說“你是得好好活著”,哼,我弄不了你,但我可以看看別人怎麼嫩死你~

    另一次膈應太后是賜名。

    這一場裡,太后講話也是句句不好聽,“你千方百計地去求皇上”,“沒想到我這麼可憐,竟要你去替我說話”,“你是景仁宮的至親,但事事以孝順我為先”。然後周迅一個撇嘴就開始膈應人。

    首先得到太后賜名,就是太后也護著我的意思,我是太后的人了,後宮還有想動我的人得先看太后面子,也是逼太后別輕易對自己下手;

    其次她說青櫻這個名字“不合時宜”,想想看現在是誰不合時宜,不是前朝皇后又不是皇帝生母,卻要做太后,真是不合時宜~

    wuli嬛嬛太后也不是什麼善茬,她也立刻就想到膈應回去的辦法。鏡頭劃過福伽的時候,嬤嬤的眼神一轉,她是跟太后心意相通的人,知道太后要回懟了。

    太后給起了如懿的名字,又解釋一番,最後說,“你還年輕,不懂得世界完滿的美好太難得,若能如懿,便很不錯。”

    解讀一下什麼意思:你想要情深意重兩心相許,我告訴你,不可能的。等你年老色衰,皇上能維持表面上的寵愛,就跟不錯了。

    宜修皇后就是不滿足於表面恩愛,才搞出這麼多事…

    如懿如懿,不是真的美好,而是看上去很美好而已。

  • 3 # 小玉小波

    如今清宮戲當道,網友們自動站成了兩派,一派是《延禧攻略》死忠粉們,而另一派就是深愛著《如懿傳》的觀眾們了。從演員陣容來看,《如懿傳》的確是群星薈萃,甚至有網友調侃說劇組的經費怕是全都花在了請明星上吧。

    宮鬥前半段,嘉貴妃可謂是伶牙俐齒,情商線上,極會看眼色。無論是在後宮妃嬪之間挑唆,還是在皇帝面前奉承作態,都讓人覺得此女子不簡單。

    《如懿傳》中最享帝王深情的應該就是烏拉那拉氏,也就是如懿。可當如懿過世後,乾隆並沒有給予她任何美名,連諡號都不題給她,只是粗糙地安葬在妃陵,然後半悲情不悲情地空留一句“給她自由”當作交代,讓人不由感嘆:男人啊,都是善變的!

    如懿斷髮看得令人心碎,網友高喊乾隆渣男,但誰又知道,乾隆的心中有幾多無奈?大家通常都能在影視劇中找到一些成型的戀愛價值觀,乾隆這一多情又絕情的形象實在讓人又愛又恨,不少女粉絲看了之後表示“皇帝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真的是這樣嗎?

    影視劇與史實多少有一定出入,即使是文獻記載的東西也是被歷史的大浪淘沙過的。所以真實的妃嬪和乾隆究竟是如何,我們也只能憑藉想象。

  • 4 # 君穎娛樂說

    《如懿傳》的主角是被稱為“史上最慘皇后”的乾隆繼後,和既往的宮鬥劇女主角出場自帶金手指瑪麗蘇光環不一樣,如懿傳的女主角在歷史上沒有多少記載,是個小人物也是個悲情人物,所以這部劇註定是部悲劇。而女主角坎坷浮沉的婚姻人生經歷,講述的是一段帝王夫妻在宮廷裡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圍城。

    相較於另一部同一朝代背景下的《延禧攻略》,《如懿傳》女主角雖然也聰明也剛強也果敢,但是沒有任何金手指也沒有多少主角光環,她的一生困頓宮廷,在婚姻圍城裡浮沉,最終棄情絕愛,黯然逝去。《如懿傳》的故事落點在一個失意者身上,人物情感脈絡豐富,對古代後宮生存規則、政治對映的刻畫更加嚴肅深刻,當然也更加貼近現實。

    拋開歷史不談,我們單說說劇情,青櫻與乾隆之間是少年情誼,年少時的弘曆為了選青櫻為嫡福晉還忤逆過爹媽,放棄爵位。在前期的劇情裡,兩人郎情妾意,乾隆對青櫻十分憐愛,百般維護。青櫻也無心宮鬥,無所謂權勢地位,不想做什麼皇后,只想與皇帝恩愛長久。“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這是他們曾經年少時單純熾熱的愛戀。

    先帝駕崩時,喪儀上眾生百態,孩子們嚎啕大哭卻帶著懵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麼,女人們各懷心事,宮人們面色悽惶但更多的是在為未知的未來而惴惴不安。

    而真正為先帝難過,哭的最真情實意、撕心裂肺的那一個,竟然是老早被先帝厭棄,囚禁在冷宮的先皇后。

    先皇后也就是青櫻的姑母,在甄嬛傳裡也是個悲劇角色。

    她深愛著先帝,在心裡把先帝當自己的夫君,更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妻子,嫉妒心和佔有慾使她無法做到表面上的仁善大度,夫君喜歡誰她就要弄死誰,因此遭到了皇帝的厭棄。在先帝死後,她唯一的心願就是能以妻子的身份與先帝能夠生同衾,死同穴,合葬到一起。

    先皇后對先帝有愛情,她的愛情是爭奪是佔有。青櫻對乾隆也有愛情,她的愛情是陪伴是守候。按理說青櫻不爭不搶便不會落得跟先皇后同樣的悲慘結局,可是後宮中的愛情向來不得善終,所以青櫻的愛情註定也是一個悲劇。

    乾隆在前三集就一語成讖,“后妃與君王失和,吃苦的肯定是她們自己”,這是青櫻姑母過去的悲劇,也是青櫻的未來。在封建皇權的枷鎖下那些可憐的後宮女人或因為愛而不得,或因為堅持自我,被帝王厭棄,吃苦的只能是她們自己。在男權社會裡,女人必須隱忍,必須大度,必須乖順,必須忍住跟別人共享夫君的嫉妒,必須接受男人的見異思遷、三心二意,必須聽男人的話做個低眉順眼的好媳婦兒,才能不招男人討厭,才能不吃苦,才能活下去,何其悲哀。

    而之後先皇后服毒前對青櫻說“你愛著弘曆對吧,你可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因愛成為一個棄婦”,這些話是先皇后對自己愛情的控訴,也將是青櫻愛情的結局。

    先皇后身死後,被下葬到妃陵,沒有名分,不設靈位,甚至連葬禮也沒有,這些也正是青櫻未來被帝王厭棄後的對待。烏拉那拉氏青櫻,從沒想過自己也會活在後宮女人因愛生恨,因恨而不得善終的悲劇迴圈裡。

    而歷史上的烏拉那拉皇后死後,乾隆確實是將她按嬪禮薄葬,沒有封號,不設靈位,入葬以後隻字不提,甚至將關於她的畫像都被無情抹去。

    隨後青櫻更名為如懿,屬於如懿的輪迴和鬥爭真正開始。但宮鬥沒有輸贏,只有輪迴。

    後宮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女生宿舍,經常會發生6個女生7個群的故事,又因為有利益衝突,共同競爭一個男人,既是情敵又是同事,拉幫結派、勾心鬥角,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清代妃嬪制度規定後宮設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等無數額限制。乾隆皇帝一生光正式冊封的有妃位的后妃就有四十一位,更別說下面那些貴人、答應、常在和無根本沒有冊封位分的。

    想這上百位女人,整日被困冷寂的深宮,背後有著盤綜錯雜的家庭勢力和繁冗沉悶的後宮生存規則。就算本不想爭寵奪權,也未必就能像想象中的那樣安穩度日,和皇上恩愛長久。因為整個後宮就是打麻將時那種吃上家、防下家的氛圍,明爭暗鬥是少不了的。因而不管是《甄嬛傳》裡的甄嬛還是《如懿傳》裡的如懿,即便是當初不想與人爭鬥,最後都不得不陷入到了鬥爭之中,因為為了生存就得反擊,不爭不搶只會被動挨打。

    由於爭奪是一場零和遊戲,因而友誼是靠不住的,所以好閨蜜要麼黑化要麼為救女主而死。 但《如懿傳》裡,張鈞甯飾演的珂里葉特·海蘭和如懿之間的友誼打破了宮鬥劇的這一鐵律,難得的在宮鬥戲裡讓我們看到了些許人性的美好。

    海蘭是乾隆早期的一位低階侍妾,登基後被封為海常在。因為無權無勢,性格又懦弱,所以她的地位連高貴妃的奴婢都不如,飽受磋磨。幸得如懿幫扶相助,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海蘭一直不得寵,她自己也無心爭寵,只想跟著如懿在後宮過安穩平靜地日子。有一次皇上在如懿生辰與如懿發生了爭執,本想著離開延禧宮,突然想起海蘭也在延禧宮裡,於是就順勢進去找海蘭。心情煩悶的皇上想呆在海蘭這裡,但是海蘭竟然為了不讓如懿傷心拒絕了侍寢。本以為拒絕侍寢已經夠大膽了,沒想到海蘭連跟皇帝一張床都不願意,因為怕如懿會誤會自己趁虛而入。

    海蘭是這部劇裡我最喜歡的角色了,她為人善良,心性平和,雖柔弱卻也堅韌,更可貴的是在後宮裡她對虛無縹緲的帝王情愛有著清醒的認知,對自己曾經有恩的如懿她能知恩圖報。相比別的塑料姐妹情,只有海蘭對如懿的這句姐姐,是出自於真心。她很理智,並不相信帝王真心,也不想得到什麼皇帝眷顧,可是為了報答如懿卻付出了一切。在如懿死後,為了報仇海蘭奮起反擊,一步步將陷害如懿的人拉下馬。她也同樣是一個悲劇角色,但是她理智、堅強又有一顆赤子之心,這些在宮鬥劇裡都難能可貴。

    另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如懿傳》與它的前作《甄嬛傳》相比,劇情並沒開啟有一句話繞好幾個彎,處處有設計,時時有陰謀的宮鬥模式。更多向我們展示的是劇中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宮廷生活的無奈和人物心態上的起伏,而不是爭鬥的過程和陰謀算計。

    皇帝雖站在權力之巔,掌握生殺大權,但是又有很多身不由己,他為了籠絡高晞月的父親不得不封了蠢笨的高晞月為貴妃。在如懿被設計陷害時,明知如懿無罪卻又只能送她去冷宮。因為要救如懿,所以他不得不對阿箬虛與委蛇。在如懿與太后、後宮眾多嬪妃之間他只能努力保持均衡,金頂之上,有著滔天風雨。

    而如懿起初進宮,為的只是和心上人恩愛長久,但作為烏拉那拉一族的希望,她又不得不揹負著家族的重託前行。太后逼死親姑母時她再不甘也只能忍氣吞聲,被高晞月欺侮時她屈辱忍耐,被陷害入冷宮時她也毫無反抗之力。她骨子裡自由、平等和獨立,卻被封建禮教束縛的寸步難行。“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這是如懿與弘曆的定情之詩,出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講了一對私奔男女的故事,也暗合瞭如懿之後的悲劇命運: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入了宮後,如懿與弘曆的感情越走越艱難,因為橫在他們之中的阻礙實在是太多了,朝堂利益,後宮爭鬥,皇帝的三心二意,太多的波折讓兩個人的心境起了變化,太多的情非得已和身不由己讓原本相愛的兩個人逐漸互相猜忌、懷疑,當最初的愛戀不再單純,兩人年少時的愛意也逐漸被消磨殆盡。

    但是宮廷對於女性又是一個無法逃脫的牢籠,沒有人能說:我不愛了,不開心了,然後一走了之,不伺候皇上了。現代的愛情和婚姻,不愛了,過不下去了,分手離婚就是了,一別兩寬,各自歡喜。而後宮裡的女人,面對這種情況,唯一的退出機制就只有死:如懿在自己的愛情破滅後,結局是隻能是斷髮為祭,香消玉殞,這是封建男權社會裡身為女子的不幸。

    而現實中,我們普通人的感情何嘗不是這樣?少年時不識愁滋味,憑著一腔果敢,以為只要真心相愛,便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兩個人在一起,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直到在現實裡頭破血流後才知道,相愛容易相處卻難,生活的枷鎖太過於沉重,而感情作為個人意志又會被太多力量的左右。再熾熱的愛情,沒有平等和信任,也會有消磨殆盡的那一天;青梅竹馬,不悉心經營,最終也會相看兩厭、決絕分裂。

    在當下“爽文”和“爽劇”當道的時代裡,大女主光環和鬥戰勝佛人設是一劑充滿意淫的麻醉劑,所以大家喜歡。而《如懿傳》卻太過於現實,它不再意淫宮鬥“贏家”,而是去關注一個愛情“失敗者”,去關注她坎坷曲折、起起伏伏的一生,她的愛戀、苦痛和掙扎。她對自身命運的反抗和悲慘的結局,都訴說了封建皇權下女性太多的無奈,婚姻圍城裡無盡的悲涼。它不僅是在講後宮妃嬪之間的明爭暗鬥、互相傾軋,更多的是在說男權社會下對女子的禁錮和皇權婚姻圍城裡對女性的無情摧殘。

    《甄嬛傳》到最後甄嬛為了報復一步步攀上權利頂峰,但也徹底失去了自我,變成了最初自己最不屑的那一類人:滿腹算計,不擇手段。而如懿到最後雖然也對帝王情愛徹底失望,但是她卻從不曾失去自我,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所以她在宮鬥力註定是失敗的。但她從頭到尾就不屑於鬥,她需要的不是榮寵地位,而是愛和平等。她把那些宮鬥劇裡贏家們丟失的寶貴人性,重新撿了起來。

    《如懿傳》控訴的是封建社會和森嚴禮教對婚戀自由的禁錮與束縛,它無情摧殘了當時的女子對於美好婚姻的嚮往。就像導演汪俊說:“《如懿傳》更像是一首輓歌,是對封建的這種帝王式婚姻的控訴。”

    那些封建王朝裡的女人們早已成了故事,而宮鬥劇於我們的意義,是讓我們看到古代女子如何在荒謬的時代裡試圖活出自己的精彩,不曾自覺的獨立女性意識和生存智慧,才是我們宮鬥劇的真正意義。

  • 5 # 傑克雨晨

    高貴妃又是多麼可怕把這個人的孩子搞死,把那個人的孩子搞死,到最後被自己作死!

    其他的就太多了希望去看這部劇值得你觀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切爾諾貝利事件後,當地都產生了哪些變異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