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50607397742

    1.《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2.《感遇》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 3.《楊柳枝》唐.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南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原詩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後兩句是:“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全詩是說,園中柳樹,枝葉繁茂,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在和煦的春風中,柳枝綻出細葉,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然而,這婀娜多姿的垂柳,卻生長在荒涼冷落背陽陰寒之地,無人光顧,落得終日寂寞。詩人所抒發的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亦含詩人身世的感慨。全詩明白曉暢,詠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著痕跡,描寫生動,當時就“遍流京都”,足見藝術力量感人之深。 4.《蟬》唐.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 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 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5.《水龍吟》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妖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首詠物詞,當作於蘇軾貶黃州時期。其間,詩人的好友章質夫有詠楊花詞《水龍吟》一首,盛傳一時,詩人因依原韻和了這首詞寄去,並囑“不以示人”。詞中透過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擬人化手法,把詠物和寫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即物即人,兩不能別”。全詞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上兩頰漲痘痘和硬肉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