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0565

    因為只接火線就已經能滿足需求,無需再接零線和地線。  1、在電源輸出端,不論是發電機或變壓器內都有三個繞組,(它們相隔120度,所以又稱為三相正弦交流電),每個繞組有二個線頭,這二個線頭間就產生了一個迴路,這個迴路的電壓稱為相電壓,所以三個繞組都能獨立供電。將這三個繞組的相應的三個線頭拼在一起(這個拼頭點稱為中性點N),這樣另三個線頭向外輸電,就成了A相B相C相三個線頭,因為中性點的連線,ABCN這四條線中的任二條線都能構成一個迴路,相與中性點的電壓仍為相電壓不變,而相與相之間的電壓稱為線電壓,因為線電壓回路間有二個繞組,所以線電壓比相電壓高,又因它們相隔了120度,電壓不能象乾電池一樣簡單的壘加,線電壓是相電壓的向量和,透過三角函式能求出線電壓為相電壓根號3倍。  2、當三相負載相等時,如ABC三根線接了一個三相電動機(星形連線),這電動機也有三個繞組一箇中性點,畫個簡圖就能看到它與電源發電機剛好對稱,當發電機執行時,電動機也會轉動。而它們之間僅有三根線(ABC)連線,而不需要第四根線N,這是因為電動機內中性點的作用,中性點把ABC三相電壓變成了中性,稱為三相歸零。  3、在輸電時,線路有線損,就是線路的電阻要損耗電功率,我們知道功率=電流平方x電阻(俗稱大電流發熱)。要減少線損,如增大線徑(減小電阻),勢必消耗大量的有色金屬等,增加輸電成本。所以最佳選擇就是減小電流,當用電功率不變  時,電壓與電流成反比,所以就形成了現在的高壓輸電。  4、因為用電是不可能達到理想的三相平衡的,肯定需要把不平衡的單相電流透過工作零線迴流到電源中性點,在高壓輸電時,再增一根工作零線將會大大提高輸電成本。當三相不平衡時,肯定也存在著一定的三相平衡點,(如A相10A、B相13A、C相15A,這10A就成了三相平衡點,就能省斷10A這3根工作零線了)。所以根據三相歸零的原理,迴流電流是大大小於輸出電流。  又大地是一個較佳的導電體。所以在輸電端把中性點與大地相連線,如此在整個電網中,一級一級的都把所有輸變電裝置的  中性點都與大地相連線,直至到低壓輸出端(我們常見的220/380市電)的中性點。  5、從低壓輸出端(220/380)的中性點連接出來的中性線,就是平常所說的工作零線,只能見到這一根中性線,其它的都是利用了大地,而實踐也證明這樣的輸電方式,完全能夠滿足功能要求。而地線(稱為保護零線),主要是為了防止用電器漏電造成損害,而用電器又基本是低壓電器,所以它多設在低壓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眾凌渡有什麼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