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取大小
目前快取大小依次為256MB、128MB、64MB、32MB、16MB、8MB。
其中,3.5英寸的機械硬碟,也就是桌上型電腦用的硬碟,快取起跳規格為64MB,最高256MB,其中4TB以上規格多采用128MB、256MB的快取,3TB以下多為64MB、128MB規格;
2.5英寸機械硬碟,也就是筆記本硬碟,快取最低的是8MB,最高為128MB。
可別小看硬碟的這點快取,由於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快取在其中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
快取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效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資料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記憶體之間交換資料,如果有大快取,則可以將那些零碎資料暫存在快取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資料的傳輸速度。
2.轉速高低差異
目前主流的機械硬碟轉速,主要分成5400轉/分、5900轉/分和7200轉/分。
其中無論2.5英寸還是3.5英寸硬碟都有5400轉/分和7200轉/分的轉速產品,5900轉/分的轉速產品只在3.5英寸的機械硬碟上出現,主要是NAS儲存類硬碟使用。
硬碟轉速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讀寫效能和發熱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7200轉/分的高速硬碟不代表硬碟的絕對效能全面秒殺5400轉/分的硬碟,高轉速主要的效能優勢體現在隨機讀寫能力上,連續讀寫能力差距很小(同規格不同轉速)
3.碟片/磁頭數量
硬碟主要是伺服電路、控制晶片、馬達+磁頭臂和磁碟碟片組成,其中碟片和磁頭臂數量的多少是決定硬碟容量的根本。
碟片越多,所需要的磁頭也就越多(一般一碟片對應兩個磁頭,正反面讀寫),容量也越大。
同時,更多的機械結構意味著潛在故障機率上升。
怎麼樣在恆定的空間內放置更多的磁碟碟片+磁頭臂,還有如何增加磁碟碟片密度,一直以來都是硬碟廠商最關注的事情。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有些行動硬碟,2.5英寸規格的筆記本硬碟最高可以做到15mm,就是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磁碟碟片,只是這種產品就不具備通用性了(筆記本硬碟通常為7mm、9.5mm)。
4.工作時間
應當說,傳統家用硬碟,無論桌上型電腦硬碟還是筆記本硬碟,都是依照5(天)×8(小時)的工作能力設計的;
.快取大小
目前快取大小依次為256MB、128MB、64MB、32MB、16MB、8MB。
其中,3.5英寸的機械硬碟,也就是桌上型電腦用的硬碟,快取起跳規格為64MB,最高256MB,其中4TB以上規格多采用128MB、256MB的快取,3TB以下多為64MB、128MB規格;
2.5英寸機械硬碟,也就是筆記本硬碟,快取最低的是8MB,最高為128MB。
可別小看硬碟的這點快取,由於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快取在其中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
快取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效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資料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記憶體之間交換資料,如果有大快取,則可以將那些零碎資料暫存在快取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資料的傳輸速度。
2.轉速高低差異
目前主流的機械硬碟轉速,主要分成5400轉/分、5900轉/分和7200轉/分。
其中無論2.5英寸還是3.5英寸硬碟都有5400轉/分和7200轉/分的轉速產品,5900轉/分的轉速產品只在3.5英寸的機械硬碟上出現,主要是NAS儲存類硬碟使用。
硬碟轉速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讀寫效能和發熱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7200轉/分的高速硬碟不代表硬碟的絕對效能全面秒殺5400轉/分的硬碟,高轉速主要的效能優勢體現在隨機讀寫能力上,連續讀寫能力差距很小(同規格不同轉速)
3.碟片/磁頭數量
硬碟主要是伺服電路、控制晶片、馬達+磁頭臂和磁碟碟片組成,其中碟片和磁頭臂數量的多少是決定硬碟容量的根本。
碟片越多,所需要的磁頭也就越多(一般一碟片對應兩個磁頭,正反面讀寫),容量也越大。
同時,更多的機械結構意味著潛在故障機率上升。
怎麼樣在恆定的空間內放置更多的磁碟碟片+磁頭臂,還有如何增加磁碟碟片密度,一直以來都是硬碟廠商最關注的事情。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有些行動硬碟,2.5英寸規格的筆記本硬碟最高可以做到15mm,就是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磁碟碟片,只是這種產品就不具備通用性了(筆記本硬碟通常為7mm、9.5mm)。
4.工作時間
應當說,傳統家用硬碟,無論桌上型電腦硬碟還是筆記本硬碟,都是依照5(天)×8(小時)的工作能力設計的;